在线咨询400971011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考研>备考资料>考研专业课>教育学>

[333教育硕士]中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进入阅读模式

[333教育硕士]中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3-12-15 11:43:01|来源:中公考研

报考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生需要掌握哪些复习知识点呢?教育硕士考研栏目为各位考生提供“[333教育硕士]中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备考资料,希望可以给备战教育硕士专业的考生提供帮助。

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这句话表达了学习过程中阶段与过程的统一,以及学习的初级阶段必然向高级阶段发展,而学习的高级阶段又必须依赖初级阶段的思想。

(1) 闻、见:是学习的起点、基础和知识的来源。但是感官又是有缺陷的。首先, 感官不能把握整体与规律;其次,感官常因主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错觉。在闻、见的基础上学习必须向尽其理”阶段发展,这就是“知”。

(2) 知:学习并能善于运用思维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就能自如地应对事物 的变化,这就是知,思维的学习阶段的意义。

(1) 行:就是知识的实践,是目的和归宿,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阶段。荀子的行”不仅指对书本知识的验证,也指人的社会实践,如个人修养、教人、从政治国等。

荀子的学习过程是以行”为目的和归宿的完整步骤序列,为此他做了系统明确的说明,这是荀子的贡献。

 

(责任编辑:考研网编)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换一换 

    微信领取资料
    微博二维码
    中公考研官方微博
    咨询电话

    400 971 0111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