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师考试>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模拟试题>

山西教师招聘练习题进入阅读模式

山西教师招聘练习题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4-01-23 10:27:13|来源:中公教师招聘考试网 周翔

1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它的提出者是( )。

A.罗纳·B·C

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在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后,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社会学习理论。

选项A、布鲁纳,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学者。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选项B、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他在儿童的思维、语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先后出版著作近50种。皮亚杰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尤其是儿童智力发展,对西方现代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学改革具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选项C中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被称之为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题干中,体现的是社会学习理论,选项A、 B、C类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2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其指导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A.B.C.D

2.【修订】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现代学制。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教育,制定现代学制。

选项A、 癸卯,即《奏定学堂章程》。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选项B、 壬寅即《钦定学堂章程》。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选项C中壬子癸丑学制,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选项D、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该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习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题干中,强调了我国近代第一个实施”、指导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办学宗旨”,均体现的是癸卯学制。选项B、 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答:

三。下列表述中主要体现家庭教育权威性的是( )。

答:。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

B。父母的喜怒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

C、。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形象是高大的

D。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第一个教育者是父母

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内由父母或其年长者对新生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其主要特点有: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等。其中,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权威性,是家长有效地教育和影响子女的重要前提,而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更大的权威性。这是因为父母是子女的天然尊长,血缘上的亲密关系和经济上的依赖性使子女对父母有着特殊的依恋和依赖感。再加上父母因其自身努力工作而被社会的承认与尊重,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成熟的思想意识等等,这一切都使得家长在子女心目中树立起高大、权威的形象,使子女养成了对父母尊崇和信任的心理。子女一旦形成这样的心理定势,就会自觉自愿地去接受父母的要求和劝导,向家长希望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家庭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故选项C中体现了家庭教育的权威性。

选项A、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

选项B、体现了家庭教育的感染性。

选项D、体现了家庭教育的先导性。

综上,选项B、 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答:

4某小学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在教学楼墙壁上标着讲文明、守纪律、勤学习、求上进”的口号,这属于( )。

A.科学技术B.科学技术C.科学技术D.科学技术

4.【【】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类型。

选项A、学科课程,是当今世界各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类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

选项B、必修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共性,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设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选项C中隐性课程,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这一词是由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选项D、显性课程,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题干中,在教学楼墙壁上标着的口号,属于隐性课程。选项A、 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5.孔子曾说“柴也患,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够”,因此他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和教育方法有所不同。这启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

A.运动B.运动C.运动D.运动

5.【【31572】答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分别为: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选项A、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选项B、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选项C中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选项D、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如学龄初期儿童的总特征是身体发展较缓慢,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学龄中期儿童的特征是身心急剧变化,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增强,特别是情感较丰富,又不容易控制自己,有人称之为危险期”;学龄晚期学生的身心发展明显成熟,接近成人的水平。

题干中,孔子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和教育方法有所不同,体现了个别差异性。选项B、 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答:

(责任编辑:张建平)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换一换 

    微信领取资料
    中公应用程序
    咨询电话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售后服务:010-83433000
    商务合作:010-8343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