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师考试>教师招聘>备考资料>专业基础知识>历史>

教师考试知识点分析-现代世界的人口迁徙》进入阅读模式

教师考试知识点分析-现代世界的人口迁徙》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4-01-08 09:24:33|来源:中公教师招聘考试网
现代世界的人口迁徙
人口流动的迁徙是现代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表现,同时对迁出与迁入地都有重大影响,同时作为近期新增历史知识,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比较陌生,故整理其相关基础知识并提供练习题。
一、知识呈现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背景
全球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2)阶段
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③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2移民市场结构变化
(1)20世纪50-70年代
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2)20世纪80年代——“精英迁移”
背景: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他们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难民含义: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
2.难民阶段
(1)二战前: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2)二战后: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三。难民困境: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4.难民保护
(1)措施
①1950年,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②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③1966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④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2)评价: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国际社会要实现让世界不再有难民这一终极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移民社会
(1)背景: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
(2)特点: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
(3)影响: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2.美国移民文化
(1)背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
(2)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3)影响: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三。新加坡移民文化
(1)背景
城市国家: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人口构成:新加坡人口构成中,华裔移民超过70%;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
(2)特点: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3)表现
语言: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信仰和风俗: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四)全面认识当代国际人口迁移
(1)特点
世界性国际人口迁移高潮已基本结束。
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逆转。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向欧美大洋洲发达地区迁移人口。
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
国际移民的多样化。
(2)原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客观上有利于人口的国际性迁移。
国际劳动力市场不平衡:全球化把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海外劳动力市场联系在一起,当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出现短缺时就会转向使用移民。
发达国家主导全球范围的不平等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使得发展中国家无法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成为人口迁移的动力和拉力。
移民网络通过亲情、友情和乡情等纽带而连接在一起。
(3)影响
对迁入国:增加人力资源,弥补本国劳动力的不足,促进迁入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多元兼容的移民文化;移民特别是难民的大量涌入,加剧了世界部分地区的紧张局势,因而加剧了社会矛盾。
②对迁出国:
积极:缓解了发展中国家高速增长的人口对有限资源的压力,使移民迁出国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更多的就业和工作机会。
消极:主要是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进而可能会影响迁出国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巩固
1.1902—1914年,美国的移民总量超过1820—1880年的移民人数;棉制品工业的劳动力,如19世纪洛厄尔工厂创立时的劳动力全部是当地的农村妇女,20世纪初,它的几乎70%的劳动力是外国出生的。这些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答:。工业发展带动美国城市化发展 B。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形成
C、。海外移民为美国工业奉献力量 D。美国的移民竞争力世界领先
2大英帝国在解体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持有一种帝国情结,总是以帝国的视角审视本国(公民)与他国(公民)的关系。英国通过通婚等形式实现外来移民的血统改造”,使其放弃对母国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成为真正的英国人”。对英国此举理解最准确的是(    )。
答:。稳定了英国的社会秩序 B。违背了文化多元主义原则
C、。反映了意识形态的分歧 D。维护了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三。法国学者让·诺埃尔·让纳内说:我和所有的欧洲人一样,对美国文化持心动的态度。确实,美国的文化丰富了我们的文化……但是,应该说现在的趋势非常危险,我敢肯定我们的后代所拥有的世界文化是以美国文化为主的。”其意图是(    )。
答:。宣扬维护文化的民族性 B。防范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C、。强调美国文化的优越性 D。警惕文化扩张引发战争
4现代埃及文化是融合多元文化因素的阿拉伯文化;从宗教信仰看,官方宗教是伊斯兰教,民间也信奉基督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法语也广泛使用。材料最能表明现代埃及文化(    )。
答:。是欧洲殖民文化侵略的产物 B。反映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的愿望
C、。代表了阿拉伯文化的多样性 D。具有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特征
5二战后,澳大利亚政府以移民即繁荣”为战略导向,制订大规模引进移民计划,引入的移民当中技术人员的比例逐年上升:20世纪50年代为32%,1980—1986年为49.1%,大大超过了澳大利亚本地技术工人的比例。澳大利亚这一移民的趋势(    )。
答:。适应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B。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
C、。冲击了本土主流文化的地位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6.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有(    )。
新兴产业的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 ④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美国移民总数迅速增加,在一些行业移民逐渐成为主要劳动力,移民为美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C类项正确;从材料信息中看不出移民是流入了城市还是农村,棉制品工业是分布在城市还是农村,排除A类项;材料说的是美国移民,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的证据不足,排除B类项;材料中未涉及美国与其他国家的数据比较,得不出美国的移民竞争力世界领先这一结论,排除D项目C项目
2.【【】B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由材料中通过通婚等形式实现外来移民的'血统改造',使其放弃对母国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成为真正的‘英国人’”可知,英国对外来移民持歧视排斥的态度,这不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B项目;AD项说法有一定合理性,但不是最准确的理解,材料更多强调的是英国的这一做法不利于文化的多元发展,排除AD公司项;材料所述政策违背多元文化主义,与意识形态无关,排除C项目。B项目
3.【【31572】答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让纳内虽然承认美国文化积极的一面,但是更强调美国文化对文化多样性发展带来的威胁,故其更强调维护文化的民族性,A类项正确;材料没有表达对不同文化间交流的否定,排除B类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美国文化的优越性,排除C类项;材料中没有关于警慢发生战争的信息,排除D项目A项目
4.【【】D解析:根据材料融合多元文化因素的阿拉伯文化”、从宗教信仰看,官方宗教是伊斯兰教,民间也信奉基督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法语也广泛使用”可知埃及本土文化和其他外来文化同时存在,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体,具有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特征,D项目“现代埃及文化是融合多元文化因素的阿拉伯文化”强调现代埃及文化的多元性,并未反映出近代西方国家对埃及的侵略和影响,逻辑推理错误,排除A类项;二战后埃及民族运动高涨,体现出强调的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的愿望,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类项;材料强调的是埃及文化,不能偷换概念为阿拉伯文化,排除C项目。D项目
5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二战后,在政府推动下,澳大利亚的外来技术移民数量猛增,适应了其发展新兴产业的需要,A类项正确;仅澳大利亚引进技术人员不足以改变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排除B类项;材料没有体现外来移民对澳大利亚主流文化的影响,排除C类项;澳大利亚外来和本地技术工人比例的变化,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目A项目
6.【【【】D】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经济全球化、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等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①②③④正确,D项目、ABC项目、D项目

(责任编辑:张建平)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换一换 

    微信领取资料
    中公应用程序
    咨询电话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售后服务:010-83433000
    商务合作:010-8343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