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师考试>特岗教师>备考资料>笔试指导>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进入阅读模式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3-12-21 09:16:19|来源:中公特岗教师考试网 马巍

皮亚杰是特岗考试的重点人物,其道德发展阶段论是考试中较常见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务必对此部分内容做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也希望通过今天的梳理,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本部分内容!

一、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在研究中设计了许多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然后分析儿童的回答,尤其是回答中的错误,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例如,在研究儿童对过失行为的判断时,他向儿童叙述了下面一则故事,要求儿童对主人公的行为作评价,说出评价所依据的理由。

A。一个小男孩约翰,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餐厅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翻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

B类一个小男孩亨利,一天趁妈妈外出,想吃厨柜里的果酱,他爬上椅子伸手去拿,由于果酱放得太高,手够不着,结果碰翻了一只杯子,杯子掉在地上碎了。

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观点考察和分析了儿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概括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2、他律阶段(2~8岁):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多半是根据别人设定的外在标准,处于他律道德阶段。这一阶段的道德认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儿童认为规则是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创造的。

评定是非时, 总是抱极端的态度,非好即坏,非善即恶。

判断行为好坏的根据是后果的严重性,而不看主观动机,这一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即客观责任来判断是非善恶。

3、自律阶段(8~11、12岁):儿童进入自律阶段,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这一阶段的道德认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儿童认为规则是由人们相互协商而创造的, 因而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

根据行为的意图和后果来判断行为。这时的儿童已注意到了行为的意图和动机,即从行为的主观责任来作判断。

4、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总的来说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律道德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而作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外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的动机,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这是一种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道德判断;自律道德则从主观动机出发,用平等不平等、公道不公道等标准来判断是非,这是一种受儿童自己所具有的主观价值支配的道德判断。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

以上就是对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这一部分内容的简要梳理,本身该部分内容在考试中难度并不算很大,大多以例子型单选题容易出现混淆,因此大家在掌握本部分内容时,还是要先将内涵梳理清楚,再结合考试例子的关键信息进行推测。也希望今天的梳理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张建平)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换一换 

    微信领取资料
    中公应用程序
    咨询电话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售后服务:010-83433000
    商务合作:010-8343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