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师考试>特岗教师>备考资料>笔试指导>

注意的分类进入阅读模式

注意的分类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3-02-02 09:04:55|来源:中公特岗教师考试网

一、考情分析

注意的分类”在特岗教师考试中属于极其核心的考点,出题的角度十分多样,一般判断题、单选题、简答题甚至案例分析题中都会有相应的考查,理解类和识记类也都有涉及。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注意的分类”这部分的相关知识,并且辅之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希望能够帮助正在备考的小伙伴。

二、知识再现

(一)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例如:你喜欢花,走在路上不由自觉地被花吸引。你并非有目的性的去看花,并且你看花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这就是所谓的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的引起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影响,客观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刺激物的新异性,即新奇的事物更能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例如,走在大街上,你不由自主地被一个满头绿发的人吸引。正是绿发这一刺激物的新颖性吸引了你,引起了你的无意注意。

第二,物体的运动情况。即相对运动着的物体更能够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例如,大街上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更能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

第三,刺激物的强度。即刺激物的强度越大,越能够引起无意注意。例如:一道闪电、一声巨响,因其强度大更能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

第四,刺激物与背景间的差异。即差异越大越能引起无意注意。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这一点考察概率较高。

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主要包括精神状态、需要、兴趣、主观期待等。即好的精神状态更能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越有兴趣与需要,越能引起无意注意。期望越高,越能引起无意注意。例如,老师正在讲课,突然教室的门被打开,这时失恋的一位同学并未注意到。这就表明无意注意受到本人精神状态的影响。

不随意注意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的作用。例如,老师将重点加粗标红,就体现了无意注意的积极作用;相反老师衣服过于新颖可能使学生分心,这体现的就是注意的消极作用。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例如,初学文言文,对此不感兴趣,但为了考好付出巨大意志努力将自己的注意放在文言文的学习上,这时的注意就是有意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目的依从性。任务目的越具体越明确,意图越强烈,有关对象或活动越能引起人的注意。例如,学生带着课前预习的问题听老师讲课,更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二,间接兴趣。对事物产生的间接兴趣,更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例如,一个人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但学好英语有获得出国的机会。他对此结果产生极大兴趣,而去学习,这时更能引起有意注意。

第三,组织和意志力。意志力强的人更能维持有意注意。良好的组织,更能引起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例如,妈妈熟练地织毛衣。

影响有意后注意的因素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直接兴趣。例如,我们学习了一段时间文言文,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学习时依旧有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像读小说一样轻松。

第二,熟练和系统化。例如,刚学习自行车的时候,时刻关注着该怎样来骑,无暇顾及与别人说话。等熟练时,就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了,可以与人愉快交谈。

三、考题精选

1..教学中,王老师发现有些学生精力不集中,于是突然加重语气提高声调,学生立刻打起了精神。王老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答:

B.管理

C.中国

D.印度

1.【【】B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分类。题干中老师加重语气提高语调,增加了刺激物的强度,更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故正确答案为B

2小明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一本课外书,没有听到上课铃声,从注意的角度来看,维系小明心理活动的是( )。

A

B.管理

C.公司

D

2.【【】C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分类。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目的,没有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对活动有直接兴趣。题干中,小明津津有味地阅读一本课外书,说明是对课外书有直接兴趣,没有听到上课铃声,说明他沉浸在课外书中,这种活动不需要意志努力来维持。故本题属于有意后注意,正确答案为C、

(责任编辑:张建平)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换一换 

    微信领取资料
    中公应用程序
    咨询电话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售后服务:010-83433000
    商务合作:010-8343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