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师考试>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进入阅读模式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2-11-11 17:05:18|来源:中公教师招聘考试网 陈妍

关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在教师类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单选、多选)为主进行考查,现就核心考查内容做以下梳理:

通过大量的研究,科尔伯格利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三水平 六阶段 核心观点 关键词
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 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绝对服从——他人的要求
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自我中心,仅考虑自己的利益
习俗水平
(9-16岁)
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谋求大家认可、赞赏,看重他人的看法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认为法律不可改变。 绝对维护权威——社会习俗、法律法规;法律不可改变
后习俗水平
(16岁以后)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看重法律
如。生命权高于一切财产权
法律可改变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超越法律例如

【总结】

前习俗水平:儿童已具备关于是非善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们是从行为的结果及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的。(自我中心、维护自己的利益)

习俗水平:儿童为了获得别人认可或维持社会秩序而努力遵守规则和社会规范,比较关心别人的需要,有了满足社会的愿望(①社会认可、社会秩序;②大部分人停留在此阶段)

后习俗水平:个体力求对道德价值和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理会权威如何支持这些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①有自己的道德准则。②少部分人能够达到。)

【习题演练】

1在道德两难故事测验中,小明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偷药,因为偷药被抓住的话要被惩罚。这表明小明可能处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 )。

A.9公元前9-15年C.15-20年D.20年

【【31572】答题干中,小明的理由是害怕被惩罚,是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点,避免惩罚属于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的典型表现,该阶段属于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处于9岁以下,从而得出答案。

2小明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明的道德判断处于( )。

A.路线B.路线C.路线D.路线

【【31572】D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其关键词为“责任”和“义务”。由题干中小明意识到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与任务”,因此选择D

(责任编辑:张建平)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换一换 

    微信领取资料
    中公应用程序
    咨询电话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售后服务:010-83433000
    商务合作:010-8343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