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师考试>教师招聘>备考资料>专业基础知识>笔试技巧>

幼儿教师招聘考点:想象的过程分析进入阅读模式

幼儿教师招聘考点:想象的过程分析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1-01-19 20:54:38|来源:中公教师网

什么是想象?很多人突然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不用着急,请跟着我一起来读一下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没有经历过和作者一样的场景,但是月亮、秋霜、乌鸦等等这些事物我们都曾亲身感知过,将我们脑海中亲身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重新进行组合就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我们不仅能够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还能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运用了想象。

心理学上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想象过程是一个对已有形象(表象)分析、综合的过程。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非常关键的词语,分别是分析和综合。所谓想象的分析过程是指从旧形象中区分出必要的元素或创造的素材,例如,上文中提到的诗歌中出现的一些元素,月亮、秋霜、乌鸦等区分出来。想象的综合过程是指将分析出来的元素或素材,按照新的构思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正如我们最后读完诗歌后脑海中会呈现出一幅江南深秋的景象。那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哪些形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表格吧!

想象的过程

典型例子

黏合

黏合经常会用在神话传说中,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神话中的人物——女娲,她的上半身是人身,下半身是蛇身,简单的来讲就是将人和蛇进行了黏合,保留了各自的主要特征;小说中也会运用黏合的方式去创造新的人物形象,例如,牛魔王就是牛和人的黏合;当然,这种黏合的方式还会体现在艺术和科技创新中,例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水陆两用的坦克等。

夸张与强调

夸张也经常出现在神话中,例如,三只眼的二郎神的形象就是运用了夸张,人们使眼睛的数量增多以后创造了二郎神的形象;幼儿的绘画中也经常会出现这种夸张性的想象,例如,他们会把长颈鹿的脖子画的特别长、给自己画上好几只手臂同时做很多件事情等;儿童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也会采用夸张的形式,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

典型化

文学艺术创作中运用典型化的方式比较普遍。例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创造是作家综合某些人物的特征,例如,鲁迅笔下的闰土、祥林嫂等形象。

拟人化

拟人化也是文学创作和艺术表现的一种重要手法。例如,动画片中的动物能像人一样说话、神话中的雷公、风婆、蜘蛛精等都是通过拟人化的方式创造出来的。

总之,想象的过程包括黏合、夸张与强调、典型化和拟人化,广泛地被应用于神话、文学创作和艺术领域当中,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姿。

(责任编辑:张建平)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换一换 

    微信领取资料
    中公应用程序
    咨询电话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售后服务:010-83433000
    商务合作:010-8343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