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地方公务员>备考资料>专业科目>公共基础知识>

2023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过失犯罪心理的剖析进入阅读模式

2023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过失犯罪心理的剖析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2-09-14 14:27:08|来源: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 魏小松

一、活动性

案例1:中国人发现了车某莎的危险举动后已经预见到车某莎可能坠车,但轻信可以避免,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致发生车某莎坠亡的危害结果。周阳春的过失行为与车某莎的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其行为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案例2:中国人

二、知识简析

那过失心理如何认定?作为老百姓的我们,现实中常见的活动中要如何避免发生此类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对过失心理进行准确认知。特别是在事业单位法律知识考试中,出题人常常也以案例情形来考查过失犯罪。因此,对于这一知识点,学员朋友们需要充分理解与把握。

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有预见的义务。这种预见的义务,来源于法律的规定,或者职务、业务的要求(如护士打青霉素之前做皮试),或先行行为引起的要求(如打开煤气罐应记得关掉等),或是公共生活准则的要求(如环境的要求等)。本文中,父母对于将孩子放车里被活活闷死,基于监护职责抑或是先行行为引起的要求,可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过于自信”即在认识上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如当事人凭借其多年经验或自认为不会发生不好结果等。本文中,周阳春发现了车某莎的危险举动后已经预见到车某莎可能坠车,但轻信可以避免,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危害后果发生,亦可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

以上我们分析了过失犯罪的心理,事业单位法律知识考试中,考查过失犯罪的频率是比较高的,需要重点理解与掌握。

三、试题练习

(单选)刘某开车时,看到前方有老太太横穿人行道,他因觉得距离远、撞不到,就没有减速,结果把老太太撞死了。刘某的心态属于:

A、B、。疏忽大意的过失

C、D、。过于自信的过失

【中国公司】D解析:本题考查了犯罪的主观方面的内容。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题目中,刘某已经预见到了前方有老太太过人行横道自己不减速是有危险的,仍然自信觉得距离远、撞不到,其内心并不想撞死老太太,主观上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故本题答案为D

(格式:ljf)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一) 

    微信领取资料
    中公应用程序
    咨询电话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售后服务:010-83433000
    商务合作:电话:010-8343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