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公选/遴选考试>考试题库>模拟试题>笔试>

遴选考试申论范文:“红线”与“红利”进入阅读模式

遴选考试申论范文:“红线”与“红利”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3-08-15 11:34:44|来源:中公遴选考试网 杨顺发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H(H)省凭借其湖泊湿地的独特风光引得文人墨客心生向往。而今,受人口爆炸与经济发展双重压力,湿地日渐减少,不仅使得当地水质下降,而且令湿地生物濒临灭绝,严重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湿地减少,源于部分政府区域发展的管控失调”。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湿地承包后,农民无序发展畜牧产业,致使土地承载压力直线上升,最终植被减少、旱涝多发。这种发展方式直接令农民陷入环境恶化——承载加大”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难逃竭泽而渔”的发展苦果。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循环经济,正是告诫湿地管理者:唯有保住湿地红线,才能长享发展红利。

保住湿地红线,要发展生态旅游。湿地破坏源于农民收入提高的愿望,但错位的发展模式令他们事与愿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当地政府不能引导农民发家致富,湿地保护仅是空谈。当前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之风骤然兴起,如果政府引导农民改变以往农耕畜牧的产业模式,开发旅游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势必令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如今我国正值转型升级的高潮,各级政府应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合理设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蓝图,打造湿地特色旅游的产业链条,将牛羊成群的老牧区”变为风景秀美的“新景点”。

保住湿地红线,要开辟有机农业。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农村劳动力大都远走他乡”,如此一来不仅造成农业耕地荒废,更令传统乡村没落。湿地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区域特色研究优势产品,通过开辟有机农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生产线。通过提升农业产品耕种价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应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建设,将外出经验成功引入,促进新型产业建设。

保住湿地红线,要强化人才培养。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无论是发展生态旅游还是开辟有机农业,都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持。湿地地区经济长期落后,当地农民多年发展畜牧,并不具备科学生产能力。当地政府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聘请专家学者传授先进知识,帮助当地群众由传统农民”升级为产业工人”,为湿地区域经济发展储备优良的人力资源。

湿地红线是我们获取发展红利的基础,而发展红利的取得又可为湿地保护平添助力。各级政府在规划湿地发展时,要将自然环境的红线保护思想贯彻始终,促进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使其再现昔日烟波浩渺、云蒸霞蔚”的湿地风光,长享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发展红利。

(责任编辑:马莉娟)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下载中公教育应用程序

免费听精品直播课

海量题型等你来练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领取备考大礼包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领取资料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