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大学生村官>备考资料>申论>

怎样吃透申论解释型综合分析题进入阅读模式

怎样吃透申论解释型综合分析题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4-02-19 08:01:01|来源:中公教育 汪丽婷

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综合分析题考查的概率都比较高,而在综合分析题中,处于高频中的高频考点是解释型综合分析。但是很多小伙伴在分析题都做得不理想,失分会比较严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没有找准找点的方向,感觉好像什么都该抄,又好像什么都不该抄,把握不准。今天中公教育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先通过审题,确定好宏观话题,但凡只要是和话题相关,所有的点,都应该成为答案要点。以此为方法找到答案要点之后,建议加工过程中先确定一头和一尾(头:解释句子;尾:结论或对策),其余答案要点,不管是啥,全部放中间即可。

例:“给定资料5”中说“数字经济的每一程跨越、每一项成果、每一次跃升,都会打开一个新的‘可能世界’,而关键,则是在‘潜能’和‘赋能’之中找到能量转换的路径”,请结合“给定资料4~5”,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分析:通过分析题干,可以知道话题是数字经济”,那回到给定资料里面去,但凡只要和话题相关的,都应该成为答案要点。

材料: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2年11月7日发布的《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指出,截至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9.8%,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白皮书介绍,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74.4%。累计建成开通5G 185.4万,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55亿,建成全球规模最大5G网格,5G标准和技术的全球引领者之一。

分析:该段说到的内容都和数字经济有关,属于数字经济取得的一些成绩以及得以发展的基础,故答案要点为:1数字经济规模大、增速高,是经济增长的引擎。2.网民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三。数字基础设施覆盖面广,标准和技术先进。

材料: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理念,不管出发点如何,都离不开新兴产业的立梁架柱”。就现实语境来看,城市发展宛如一场弯道超车,如果要跑在前列,就需要下好赢得未来的先手棋:从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的打造,到龙头企业的扶持……诸多局面的打开,都落在了数字经济”这一新兴产业之上。

分析:该段和数字经济相关的是给了一个对策:政府应下好先手棋,引导打造创新主体,扶持龙头企业。

读完整个材料,得到的答案要点有以下几点:

意义:推动经济增长;带来智能生活场景,推动民生建设发展,不断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幸福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潜能:1数字经济规模大、国际地位高。2.网民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三。数字基础设施覆盖面广,标准和技术先进;4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向深层次演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转型程度高;5居民对升级类消费需求增长较快,消费潜力大。

对策:政府应下好先手棋,引导打造创新主体,扶持龙头企业;让新技术新产品对接市场,让数字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立梁架柱”。

解释:城市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并以创新深挖数字经济潜能,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最终答案】

城市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并以创新深挖数字经济潜能,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不仅能推动经济增长,带来智能生活;也能推动民生建设,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幸福感,从而促进高质量发展。我国数字经济潜能大:1规模大,地位高;2.网民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三。数字基础设施覆盖面广,标准和技术先进;4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程度深。5居民升级类消费需求增长快,消费潜力大。因此,政府应下好先手棋,引导打造创新主体,扶持龙头企业,让新技术新产品对接市场,让数字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立梁架柱”。

 

申论相关推荐 >>>

>  会员:申论会员10项权益(申论批改/培养政治素养/经典精讲课/30本学习资料等权益)

>  课程:事业单位写作/综合/申论妙笔乐学班

>  直播:申论妙笔(合集)  |  申论思路拆解(视频)

>  试题:社区考试--申论精选51题

>  资料:申论热点素材科技发展/文化/社会/民生等视频资料)  |  辅警科目备考手册15册

>  研学:2023政府工作报告专项研学  |  2023年月半时政【录播+配套教辅课件+刷题打卡】  |  月半时政-警法

(责任编辑:萧洛雪)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下载中公教育应用程序

中公精品直播课

多种题型等你来练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领取备考大礼包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领取资料
    中公应用程序
    咨询电话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售后服务:010-83433000
    商务合作:010-8343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