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北京公务员>考试信息>新手入门>

近年来北京公务员面试考情及命题特色分析进入阅读模式

近年来北京公务员面试考情及命题特色分析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2-01-10 11:03:38|来源:中公教育

北京市公务员面试通常以各区为实施主体,统一安排地点,分批、分时段组织面试。考生要根据官方公布的面试安排或接到的面试通知,分批次参加面试。下面中公教育就通过2021北京市公务员面试考情,让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的情况。

一、面试命题总体特点分析

通过分析近几年的面试试题可以看出,北京市公务员面试命题总体上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题型稳中有变。就具体题型来看,北京市公务员面试常考查的题型有时政热点类问题、观点类问题、漫画题、材料题、组织活动类问题和人际处理类问题,而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面试对言语表达类问题进行考查的比重有所上升,具体题型不仅有常出现的沟通类问题,还有演讲类问题。

第二,综合考查趋势明显。北京市公务员面试有时会通过一道题目综合考查考生的多种能力。例如,应变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经常和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一起进行综合考查,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经常和综合分析能力一起进行综合考查。

第三,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的一些题目均在直接或间接地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结构化小组面试中的多项选择式问题常会设置若干个工作难题,让考生有选择地进行解决,考查考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言语表达类问题常会设置工作中的人际冲突,让考生通过现场劝说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推进工作顺利开展;组织活动类问题常会设置一定的工作背景,让考生推广某个项目或组织某项活动等。

二、面试各测评要素考查特点分析

(一)综合分析能力

北京市公务员面试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会采用多种题型,包括时政热点类问题、观点类问题、漫画题,结构化小组面试还会考查多项选择式问题。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各类题型的考查特点。

1时政热点类问题注重考查社会现象类问题

按照我们的题型分类,时政热点类问题可分为社会现象类问题、政策理解类问题和人物品质类问题。在这三类具体题型中,北京市公务员面试多考查社会现象类问题,政策理解类问题偶尔也会有所考查。其中,北京市公务员面试对社会现象类问题的考查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涉及的社会现象类型多样,既有积极类社会现象、消极类社会现象,也有争议类社会现象,其中较多考查消极类社会现象和争议类社会现象。二是选取的社会现象多为社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例如,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中小学生压力大而大学严进宽出的现象,疫情期间网络上出现不少负面新闻,等等。

【例题1】对于开展这种健康餐厅的活动,你怎么看?

【例题2】对于当前中小学生压力大,而大学严进宽出的现象,你怎么看?

【例题3】在除夕夜,某地一名交警对街上的违停车辆贴罚单,罚单上除了写明车型、时间以外,还写了一句节日快乐,今天不处罚”。此事一经曝光,这种做法一天就被叫停,网友议论纷纷。对此,你怎么看?

中公解读:上述三道例题均属于社会现象类问题,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但上述三道例题的题型不尽相同,例题1属于积极类社会现象,例题2属于消极类社会现象,例题属于争议类社会现象,体现了题目类型多样的特点。

例题1是“一拖四”材料题的第一题,讨论的核心话题是开展健康餐厅活动”。在健康饮食理念的影响下,开展健康餐厅活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应该得到大力支持。例题2要讨论的社会现象是中小学生压力大,大学严进宽出”,这种现象是教育改革中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考生要有一定的辩证思维,既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消极影响,也要从坚持减负和加压并举的角度,提出可行的建议。例题的命题方式和例题2略有差别,采取的是以小见大的命题方式,即选取了社会上发生的一个具体的事例,让考生透过这个具体事例分析其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就这道题而言,表面上讨论的核心话题是交警的这种做法,但讨论的深层次问题是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如何平衡严格执法和温情执法。所以,对于交警的这一做法,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交警在除夕夜对违停车辆不予处罚的出发点是好的,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对违停车辆不予处罚的行为会影响执法的公平性。所以,交警要坚守执法公平的原则,在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违反法律的基础上温情执法。

2.观点类问题多考查时政类观点题

根据近几年收集到的试题,我们发现北京市公务员面试考查的观点类问题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就题型分类来看,多考查时政类单观点题或时政类双观点题;第二,就命题素材来看,多选取有争议的社会现象,如高速公路通行费应以日常降价代替节假日免费、设置汉服日”等。在此,我们建议考生多关注具有争议的社会现象,特别要关注与人大代表提议相关的热点话题。

【例题1】现在,节假日的高速公路实行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的政策,但是此举往往会引起交通拥堵。因此,有人提议,应该以日常降价代替节假日免费。对此,你怎么看?

【例题2】有人大代表认为汉服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汉服文化复兴的最终目的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建议设置汉服日”。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你怎么看?

中公解读:上述两道例题都属于时政类观点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例题1属于单观点类问题。本题的出题背景是节假日的高速公路实行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的政策,往往会引起交通拥堵”,提出的观点是以日常降价代替节假日免费”。我们可以从目的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从目的来看,这一提议是想要解决节假日高速公路出现的拥堵问题,看似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以日常降价代替节假日免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考生要根据交通拥堵的具体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例题2属于双观点类问题。本题要讨论的核心话题是对于人大代表提出的设置‘汉服日’的建议,该支持还是该反对”。针对题目中给出的这两种对立的观点,考生需要分别分析这两种观点的合理性,比如在分析应该支持这个建议的观点时,我们可以从弘扬传统文化、重拾文化自信的角度入手;在分析应该反对这个建议的观点时,我们可以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情况入手。除此之外,考生还应该从政府的角度,站在真正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详细论述。

综合来看,上述两道例题要讨论的核心话题都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同时,上述两道例题的命题素材均来自人大代表的提议,社会大众的知晓度较高。

三。时政类漫画题和哲理类漫画题并重,且出现了双漫画

北京市公务员面试常通过漫画题直接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间接考查考生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从具体出题形式来看,往年漫画题的命题方式多是让考生结合给定漫画谈理解,且给出的漫画只有一幅;而2021年考查的漫画题中,出现了二选一的漫画题,即要求考生从给定的两幅漫画中任选其一谈理解。从具体考查的漫画类型来看,时政类漫画题和哲理类漫画题均有考查。

【例题1】结合报考岗位,谈一谈你对漫画的理解。

漫画描述:有一位执法人员,他一只手擦汗,一只手拿着斧头杵在地上,气喘吁吁,旁边的树上写着暴力抗法、钉子户等文字。在此过程中,不文明行为还在不断滋生……

【例题2】请从以下两幅漫画中,任选其一,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漫画一:一个人说了一堆话,这些话堆成了一座小山,另一个人捂着耳朵背对着这些话。

漫画二:一群人躲在一个树桩后面,旁边有一只兔子,兔子绕开了这个树桩。

中公解读:例题1是常规的漫画题,只给出了一幅漫画;例题2是二选一的漫画题,给出了两幅漫画,需要考生选择其中一幅漫画谈理解。上述两道例题不仅要求考生根据漫画的内容阐述自己对漫画的理解,还要求考生结合报考岗位或工作实际进行作答,这体现了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综合考查。从漫画类型来分析,第一题的漫画属于时政类漫画,反映的是执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乱象,第二题的两幅漫画均属于哲理类漫画。

4多项选择式问题的考查重点在于如何解决问题

北京市东城区的公务员面试常采取结构化小组的面试形式,具体涉及的题型多为多项选择式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多项选择式问题的设问方式不仅有做出选择+阐述理由”,还有做出选择+解决问题”。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北京市东城区公务员的面试试题常出现后一种设问方式,注重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1】你是一个联合工作项目组的联络员,当前要推进一项工作,但是推进过程中,面临着以下五个问题,请你选择三个进行解决。

(1) 一个部门反映工作比较繁忙,没有时间做。

(2) B类部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漏洞百出。

(3) C类部门人员工作不积极,对很多事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4) A、B两个部门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部门之间有矛盾。

(5)大家都认为自己不是主责部门,互相推诿。

【例题2】你在基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请选择两个进行解决:

一是调研方式单一,只有座谈,数据缺少代表性。

二是调研数据不太真实。

三是被调研单位业务量大,不配合调研。

四是领导对调研结果有疑问,需要你做出解释。

中公解读:上述例题均为多项选择式问题。例题1的任务是让考生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例题2的任务是让考生解决基层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此可见,两道题目均重点考查考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北京市公务员面试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北京市公务员面试对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考查,通常以活动策划类问题的形式呈现。活动策划类问题常见的出题形式是让考生组织一个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设问形式以“你怎么组织”“你会如何开展/推广”为主。

就题干信息来看,有的题目会给定活动目的,问考生如何做;有的题目会给定活动主题,问考生如何做。就考查目的来看,北京市公务员面试会通过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题目考查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此判断考生能否组织好、安排好相应的活动,顺利推进工作进程。

【例题1】为解决居民对社区认同度不高的问题,社区准备开展忆永方”活动。如果让你负责,你怎么开展?

【例题2】疫情期间,各个社区都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24小时站岗测温,感动无数群众。你作为某社区的工作人员,领导让你组织一个有关为民服务风采事迹”的宣传活动,你怎么组织?

【例题3】我市拟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健康餐厅。假如你是推广活动负责人,你将如何开展此项推广工作?

中公解读:上述三道例题均考查考生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例题1和例题3都属于活动策划类问题,让考生根据工作实际组织一项活动。回答此类题目时,考生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活动如何开展、如何组织,还要做到重点突出,展示个性化、人性化的活动安排。例题2是宣传类题目,考生在作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宣传工作的流程,根据活动目的选取合适的宣传方式,以便让宣传效果最大化。

(三)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

考查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题目通常以人际处理类问题的形式呈现,有时会间接考查考生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近几年的北京市公务员面试对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考查较多,题目设置的情景比较复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一道题往往涉及多个人际主体,其中以处理与领导、同事、群众之间的关系为主;二是需要考生解决的矛盾比较多。在作答此类题目时,考生不仅需要掌握处理与领导、同事、群众矛盾的相关原则,还要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分清主次矛盾,促使工作顺利完成。

【例题1】你负责组织一项活动,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你向小组其他成员征求意见,同事们都避而不谈。然而,在工作汇报会上,大家又各抒己见,意见分歧很大,最终工作汇报会只能草草结束。领导觉得你没有完成好这项工作,公开批评了你,其他同事也对你的工作能力产生了质疑。面对这种情况,你怎么办?

【例题2】你替同事值班,一位老大爷前来办理业务,但是由于政策变动,老大爷携带的资料不齐全,你无法为其办理业务,于是老大爷要投诉你。此时,你怎么与其沟通?

中公解读:例题1涉及与同事、领导关系的处理。考生要解决的矛盾有三个:一是领导公开批评你”;二是同事在汇报会上各抒己见,意见分歧很大;三是其他同事对你”工作能力的质疑。在这三个矛盾中,矛盾二是主要矛盾,所以,考生在处理这一情况时,要重点解决与同事的矛盾,弄清楚同事的意见分歧在哪里,并主动与同事沟通,有效解决同事和领导质疑你”的工作能力这一问题。

例题2的矛盾设置相对比较简单,就是与群众关系的处理。但是,怎么沟通”的设问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怎么办”或“怎么处理”。这种设问方式不仅考查考生是否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是否有意识地去解决人际矛盾,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对方反映的问题,还考查考生在沟通时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本题考查了考生的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和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面试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考查频率有所上升,涉及的题型不仅有2020年常出现的沟通类问题,还有以往较少出现的演讲类问题。这就要求考生要重点学习沟通类问题、演讲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答题方法。

【例题1】在2021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请你从三牛”精神中任选一个,结合基层工作进行演讲,时间不超过3分钟。

【例题2】你是执法人员,在外出执法的时候,发现你的邻居售出的商品不符合质量要求,便开了罚单。邻居找到你家里,说你不顾情义,要求撤销罚单。你会怎么回应?请现场模拟。

中公解读:上述两道例题均考查考生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但是涉及的题型有所不同。

例题1是演讲类问题,考生在答题时,不仅要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如从三牛”精神中任选一个、结合基层工作、演讲时间不超过分钟等,还要注意演讲过程中的体态语言、情感抒发和宣传鼓舞效果。

例题2是沟通类问题,题目为考生设置的身份是执法人员,沟通对象是邻居。考生在进行现场模拟的时候,一定要运用接地气、有亲和力的语言对邻居进行劝说,但劝说过程中要坚守公平执法的原则,符合执法人员的身份设定,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五)应变能力

北京市公务员面试对应变能力的考查多以情境处理类问题的形式呈现,注重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处理类问题一般会设置具体的工作情境,设置的障碍多为工作变动、群众投诉、干群冲突等。

【例题1】你和领导一起去外地调研,前一天晚上领导突然通知你,新加了一个调研任务,让你准备发言稿,但是你什么资料都没有,此时你也没有电脑,时间非常紧迫。你怎么办?

【例题2】你接到单位电话,一位群众声称要向领导投诉你,还要向媒体举报你。经了解,该群众多次拨打你的办公电话,想咨询和自身利益相关的重要政策信息,但当天你外出办公,没有接到电话。面对这种情况,你怎么办?

中公解读:上述两道例题均属于情境处理类问题,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

例题1设置的工作情境是工作任务突然发生变动,时间非常紧急,而你”的状态是毫无准备,身边也没有电脑。面对题目中设置的这种无助的情境,考生一定要冷静,做到临危不乱,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获取资料,并找到电脑等办公工具,最终实现顺利完成发言稿的目的。

例题2设置的情境是工作中未及时接到群众的咨询电话,你”可能会被投诉,甚至会被媒体曝光。面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考生一定要及时出手解决问题,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考生不仅要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争取获得群众的谅解,还要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上述两道例题设置的情境均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境,考生要入情入境,重点是高效、快速、科学地消除工作中的障碍,并采取有效的方法避免障碍再次出现。

(六)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

在近几年北京市公务员面试试题中,直接考查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题目较少。2018年、2019年、2021年均没有出现过此类题目,只在2020年考查了此类题目。

例题】请结合报考的岗位谈谈工作中应该注意什么。

中公解读:上述例题属于岗位认知类问题,直接考查考生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考生在作答这类题目之前,要对报考岗位的性质及其工作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的阐述中做到有话可说。

(七)材料题

北京市公务员面试考查的材料题,多为一拖四”的大材料题,一拖一”的微材料题偶尔也会出现。从命题素材来看,材料题多涉及社区管理、健康饮食等社会民生类话题。

(责任编辑:高永芹)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换一换 

    微信领取资料
    中公应用程序
    咨询电话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售后服务:010-83433000
    商务合作:010-8343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