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构建五重奏八项工程” 红山区争当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标兵

感恩奋进,是赤峰市红山区各族儿女共同意志;民族团结,是红山大地谱写的最美故事。

红山区与蒙冀辽交汇,自古素有京畿旱码头美誉,多元文化在这里融合交往;身为红山文化发现地和命名地,6500年文明在这里传承交流。

巍巍红山脚下、汤汤英金河畔,红山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突出有形有感有效,“五大体系”和“八项工程”在这里生动实践,努力在全面贯彻这条主线上走在前、作表率,争当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构建五大体系”。红山区委把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红山新篇章作为目标体系,纲举目张擘画发展蓝图;46项清单化、项目化落实措施,建立责任体系;聚焦民族工作融入红山经济社会各领域、全方面,建立工作体系;以七个作模范”争创一流为标准,建立考评体系;区委季调度机制建立上下贯通保障体系。

实施“八项工程”。3支理论研究队伍、高等院校研究基地为理论研究工程”持续注入源头活水,形成研讨成果120余篇,《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贡献》红山文化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意义》等成果在自治区级理论平台发表。

通过三位一体宣传教育工程”,140人的宣讲团和小分队,856群群8万人;常态开展争做小小石榴籽”活动,让爱我中华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设计“团团”“结结”原创形象,开发《石榴花开》《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我来讲》等动漫产品200余部;打造沉浸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虚拟现实网上展馆,让融媒数字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此外,红山区实施文化浸润工程”,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深度挖掘红山文化代表性元素,打造全国唯一红山文化主题博物馆,设计红山城市IP“玉灵儿”,开设北疆文化·红山问迹》栏目。2024名称盛世中华·龙舞红山”等各类活动130余场,参加群众近18万人,增强了当地群众对“龙的传人”“在赤峰、爱赤峰,在红山、爱红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石榴花开红山下,民族团结结硕果。红山区还通过1+8+N“示范创建工程”,成功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造市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5家、教育实践基地3去甲伪麻黄碱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红山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发展惠民工程”,系列民生项目时刻回应群众期盼。通过实施三项计划工程”,铸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心跳在一起,血流在一起,百柳社区入选国家级试点,与外埠省市、区内盟市、市内旗县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频共学100余场,创新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线路条。循法善治,遵法守规,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实施“治理提升”和“风险防范”工程,开展民族法律法规宣讲200余场,将民族事务列入平安红山建设和城乡社区网格服务管理。

(草原云·正北方网记者  魏那)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