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全民治沙奔赴“绿色约定”

4月15中国人南三苏木”治理区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正在展开。

五角枫、文冠果、柠条、蒙古黄榆……一株株防风固沙植物就此扎根;整地机、播种机、补播机……大型建设机械接连入场;沙化土地治理、盐碱地治理改良,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逐一开展。

看着原来的沙地栽上了一行行的文冠果,我心里十分激动,嘎查的环境更好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以后的生活一定会幸福。”科右中旗新佳木苏木浩力宝嘎查村民孟根图雅望着眼前的文冠果基地连连惊叹,将一株文冠果树苗栽进沙坑后,沙退绿进的场景在她心里已经呈现。

新佳木苏木位于科右中旗东南,共有裸露沙地198个图斑、13145亩,作为该地区治沙主战场,浩力宝嘎查文冠果基地总治理面积4600亩,计划栽植文冠果树30.36万株。3年以后,这30多万株文冠果成果期可为浩力宝嘎查村集体带来收入超300万元。

文冠果作为生态林、水土保持林、防风林,既能发挥独特作用,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基地的建成离不开所有村民的支持,我们计划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打造科研基地,为嘎查带来持续的收益,不辜负村民的努力和贡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派驻的科右中旗新佳木苏木浩力宝嘎查驻村第一书记房永雨说。

亩芜,群

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先建后补、集体治沙……兴安盟号召全民参与治沙,共同奔赴绿色约定”。科右中旗涉及治理的144个嘎查分别组建了农牧民工程队、集体设备队,优先吸纳诚实守信、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及农村牧区低收入群体,就近参与402万亩的沙地治理任务,在防沙治沙的同时,实现治沙致富。

沙地歼灭战打响了,我们是最高兴的人。植树务工每人每天能有150元到200元的收入,对村民来说是一件实实在在双赢的事儿。”初春开始,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布拉格台嘎查党支部书记陈国发就组织村民补种树苗,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的开展,更让他为之振奋。

刮点风就是沙尘暴,下点雨就发洪水。”曾经的沙地让布拉格台嘎查村民们苦不堪言,但在所有村民的努力下,如今近万亩裸露沙地、不毛之地、荒山野坡成功改造为村民致富的“经济林”。

好生态是咱的‘家底’,种好树、治好沙,让村民们参与其中、致富其中,这样的日子更顺当。”12年前,陈国发带领村民对嘎查附近的万亩沙地下手”,开展林果基地种植项目,布拉格台嘎查的村民把汗水洒在一个个树坑,种下了满山满眼的绿。

“”、“”、“”、“”、“”6000亩山杏经济林基地、4000亩果树经济林基地,中草药基地2200亩,通过以工代赈、集体经济参与的形式实现劳动力参与经济建设,人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治沙并非一时之举,兴安盟群众治沙的热情从未消减。

挖垄、栽种、浇水……在科右中旗杜尔基镇亚门毛杜嘎查5039亩裸露沙地治理现场,村民们正按照行距1米、株距60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据了解,杜尔基镇沙地治理全部任务为10068亩,其中亚门毛杜嘎查治理任务4500亩。连日来,杜尔基镇积极宣传动员群众参与到防沙治沙工作当中,每日需雇用约50名当地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工作。

村民陈金海自告奋勇前来务工治沙,日工资在150元以上。“治沙是头等大事,我们来到这里不仅能为沙地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还能增加收入。”陈金海高兴地说。

宣传动员入户,奖励激励并行。同样,在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巴力珠日嘎查的积分超市”内,防沙治沙也成了“热门话题”。

书记,我上季度禁牧防沙得了多少积分?”“老板,把我这30积分换了,我买点日用品。”……巴力珠日嘎查通过新时代文明积分评比,把禁牧和防沙治沙纳为重点评比项目,对表现好的村民给予积分奖励,极大激发了群众的防沙治沙热情。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一方百姓共建秀美家园。如今在兴安盟,万千群众正凭借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共同奔赴绿色约定”,让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牢不可摧。(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也)

[责任编辑:韩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