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安盟在行动】王布和:草原深处的“健康守护神”

一位乡村医生,从医40年,接诊患者200万余人次,免费为上万名困难群众义诊。

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民族团结的薪火相传、温情守护各族群众的生命健康、赓续笃行传统蒙医药学的医者仁心。

他就是来自兴安盟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哲里木嘎查的乡村医生,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感动中国西部十大新闻人物、感动内蒙古人物、自治区首批基层名蒙医——王布和。

一张问诊台,也是民族团结的大舞台。乡村医生——王布和用坚守和奉献,彰显了医者担当,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草原上绚烂绽放。

不分民族,有钱没钱都能看病”

春分过后,科尔沁草原深处仍是寒风料峭。王布和蒙医医院虽深藏在一个外人都很难把名字读通顺的小村庄,却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巴车、小轿车堵得水泄不通。

藏于小村庄的王布和蒙医医院

时近中午12点,一楼的候诊厅里,操着全国各地口音的人,排着长长的队,等着挂号、问诊、取药。

患者家属到窗口取药

一身白大褂、一张垫着黄布的桌子、一只磨损严重的红色老虎枕,这不单单是王布和把脉问诊的更多

王布和为患者把脉问诊

王大夫,您给我看看,我还有救吗?”驱车5天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前来求医的患者李女士满眼期待。

不要哭,不要哭,战胜病魔首先就得心态好。”王布和用略带蒙古语音调的普通话,嘱咐前来看病的患者调整心态、按时用药。

忙过一阵,就医的人渐渐少了,王布和才得空喝口水。接诊量最多时,一天可达千余人。”王布和告诉记者,

这个渊源还要从王布和小时候说起。

1960年,王布和出生在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哲里木嘎查的一个贫困牧民家庭。8岁那年,他的父亲因为一场感冒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永远离去。从那时起,他就立下誓言:长大要当一名好医生,专为像父亲一样没钱的人治病!”

13岁时,王布和拜嘎查里的蒙医老喇嘛布日古德少布为师,学习把脉、针灸等蒙古族传统医学疗法。

1985年,25岁的王布和成为哲里木嘎查第一个持有行医证的医生。诊所的全部家当,仅有一盘碾子一头驴,一把药勺一口锅”。他一边种地、一边放羊,在维持生计的同时,经常提着药箱、背起药搭子、骑着一匹蒙古马,深入草原为农牧民看病。

王布和和患者交流情感

王布和救治的第一个患者,是一位因醉酒摔倒在雪野里的年轻牧民。王布和回忆,牧民发高烧,呼吸很弱,脸色铁青,意识出现模糊。他当即开展抢救,用三副蒙药捡回了牧民一条命。

此后,随着王布和医术的日益精湛,他为许多牧民治好了风湿病、肾病、胃病、肝病等常见病和疑难杂症。渐渐地,他的诊所成了农牧民眼中的急救室”,王布和的电话号码就等于“120”。

王布和关心患者餐食

2002年,巴仁哲里木镇里来了一个名叫刘传良的精神病患者,王布和见他无人照料还到处拣东西吃,便把他接到诊所救治。8个月后,刘传良恢复了记忆,并在王布和帮助下与远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的父母重逢。

医护人员为患者包装药品

蒙古族牧民、汉族流浪汉、苗族孤寡老人……每年都有两万多人找王布和治病,甚至还有英国、韩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患者慕名前来寻医问药。但他对待所有患者都一视同仁,不分民族、性别、贫富,都像家人一样。

这里是民族团结大家庭”

要是没有王大夫,我估计活不到现在。真没想到蒙医的治疗效果这么好,你看我现在,哪里像一个白血病人。”4月7日,在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兴安盟馆,来自湖南省长沙市居民湛红霞告诉记者,多年前,她罹患白血病,听说了蒙医对白血病的治疗更为有效后,曾两次到兴安盟科右中旗找王布和大夫看诊,经过调理,湛红霞脸上有了血色、声音越发洪亮,各项指标也恢复正常。这次她在网上看到王大夫要来武汉参加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的消息后,便和家人专程赶来表示感谢。

走进王布和蒙医医院食堂里,热闹的声音不断传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个家庭,带着自家的特色小菜相聚一堂。

“5颗大枣和牛奶一起熬这个药对治疗失眠效果最好,但服药期间一点辛辣都不能吃。”来自湖北省的失眠症患者黄九香和病友们分享自己的康复经验。回族姑娘柏长芹说:都说泡药浴可以驱寒祛湿,我也想试试。”……

“我们病房有3个人,来自不同的民族。”来自辽宁省丹东市的患者许贵芬说,在这里,大家不仅收获了健康,也收获了友谊。

王布和耐心安慰患者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我们这里,不同民族的患者之间没有区别。”王布和蒙医医院办公室主任韩盖说,大家在一起治疗、一起康复、互帮互助,一起过业余文化生活,参与体育比赛、观看电影……交流更加密切。”

这个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所有医院都给不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我的生活毫无质量可言……”今年63岁的沈璐患类风湿长达22年。从一名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的高校教师到一个行动完全不能自理的废人”,绝望的她经过近一年的“”、“”、“”、“”、“”、“”

在今年春节期间的书法活动上,擅长书法的沈璐重拾笔墨,还在蒙古文书法老师的指导下,写出的一张蒙古文福”字,得到了大家的夸赞。

十年前被王布和成功救治过的五癌”患者何文在2021年自愿来到医院,成为王布和蒙医医院一名志愿者。在这里语言不是障碍,有时候患者听不太懂王大夫的医嘱,我就是那个翻译。”何文说。

这里是民族团结大家庭,也是滋养民族团结种子的沃土。”王布和告诉记者,40多年来,他累计诊治国内外患者200多万人次,少数民族患者占20%以上。各族患者在这里住在一起、吃在一起、互相安慰、彼此鼓励,重获健康身体,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

交往交流交融,让蒙医药福泽世人”

一间蒙医院,一年赚不了多少钱,甚至有时还会倒贴亏本”;一个人带着几个学徒和几十个职工,没日没夜地工作,40年的坚持,到底图个啥?王布和说,不只是医生治病救人”的本职,还有一份厚重的文化传承使命。

蒙医药学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蒙古族医生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医学。

蒙医药历史文化展厅

王布和13岁拜名噪当地的蒙医名医(喇嘛)布日古德少布为师。师傅传授给我的‘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在取材、适应症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强的地域性和针对性,制法传统、疗效显著。”

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是通过吴海喇嘛、布日古德少布喇嘛、王布和三代人在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传承至今。

王布和与妻子翻看历史相册

2014年,该疗法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王布和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代表性传承人。

这些年,王布和将蒙医药历史、疗法、特色药物、蒙医文物、历代蒙医名家等古籍资料进行收藏,并在科尔沁蒙医文化研究会的展厅里对外展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蒙医蒙药。

王布和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合影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2021年,科尔沁蒙医药浴传承中心大楼正式投入使用,科尔沁蒙医药浴”实现全年对外。每天都有众多游客慕名来到科尔沁蒙医药浴传承中心探寻蒙医药学百年历史文脉。

科右中旗科尔沁蒙医文化研究会总面积9084.3平方米,是一座集蒙医药历史文化、科尔沁非遗文化、蒙医文物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展览馆。”大楼内,讲解员正在为游客们耐心讲解,通过讲述展示蒙医药丰厚的文物资源,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中国(新冠肺炎)

[责任编辑:韩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