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新闻>正文

小庭院”巧写增收致富“大文章”

初夏时节,走进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盖力亩村,村民们正忙着在房前屋后的林下种蒜。近年来,科尔沁区大力推行小庭院、大经济”模式,着力激活庭院闲置土地,加快庭院改造工作,多方位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全力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搞搞搞搞搞搞搞搞搞搞搞搞搞搞搞搞搞法庭庭院+特色养殖”方向,出台了相关优惠扶持政策,采取多种奖励方式,积极鼓励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引导村民开展庭院蔬菜种植及蚯蚓、白鹅、基础母猪、肉牛、肉羊等养殖,形成大群体、有特色的发展模式。

科尔沁区庆和镇积极推进庭院林果产业种养结合,绿色种植,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让农户在庭院内实现房前屋后、足不出户、增收致富”。永和屯村程淑清种植锦绣海棠时,坚持不打农药施用农家肥,并在果树林里散养了白鹅和小笨鸡,用林间养殖代替药物除草。如今,锦绣海棠果已经成为程淑清家的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庆和镇锦绣海棠种植达到5000亩,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真正实现了“小庭院”“大产业”。

因地制宜打造庭院经济”新模式,是科尔沁区“小庭院”变“大经济”的有效做法。围绕庭院+特色养殖”特色发展思路,如今,丰田镇窑营子村全村共有300多农户搞起了肉牛养殖,肉牛存栏近7300头。该村通过合理规划庭院生活区与养殖区,选择适合庭院养殖的特色品种,推动庭院养殖融入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通过整合资源、外引内联、组建联合体等形式,窑营子村基础母牛养殖业实现了升级、提质、增效;通过激励引导与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村民创新养殖模式,引进优良品种,扩大养殖规模;采取订单养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养殖模式,引导村民将散养牛进一步向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转变。2023年,窑营子村养殖业人均收入14500元。

科尔沁区围绕宜林则林、宜菜则菜、宜牧则牧、宜禽则禽”的总体方针,多方位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乡村振兴工作呈现明显向好的局面。(郭成)

[责任编辑:李元]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未来:XXX(未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电子邮件: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