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文

边墙内外买卖城——长城文化系列报道之三

《内蒙古日报》(2024年5月14日01版)

锡林郭勒盟境内的金长城和北魏长城,如今在多伦县都有遗存,成为人们悉心保护的文物古迹。那一条条绵延的土埂,曾是分界也是纽带,串联起多伦诺尔”历史上一幕幕华彩篇章。

岁月轮转,驼铃声远。万里茶道上旅蒙商的身影渐渐模糊,繁盛一时的漠南商埠”隐入岁月长河,而厚重的历史积淀赋予多伦县全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时期焕发着勃勃生机。

塞外重镇史迹悠长

如今,多伦县境内的两道长城,只留下两条浅浅的弧线——起于多伦县大北沟镇的北魏长城,沿大孤山东北坡脚向西北延伸,先是穿越一条东北—西南方向的山岭,再转西偏北而行,于一条东西向山岭的西缘末端,转北偏西进入正蓝旗境内。

金界壕。

多伦县的金长城——金界壕遗址,则东起马群后沟村,途经牛槽洼村、花塘沟村、北石门村,向西蜿蜒至正蓝旗交界,现存遗址全长17907米。

前不久,在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走访了多伦县现存长城遗址,那些断续相连的土埂,已经很难看出昔日风采。

多伦县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多伦诺尔”(意为“七个湖泊”),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翻开中华文明史册,这片土地亦曾留下浓墨重彩的史迹——公元前300年,燕昭王曾在此以秦开为将,破东胡,扩地千里,筑燕长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在多伦选风水宝地“”,“”,“”,“”《中国日报》…

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位于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的多伦县,一直是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交接地带,也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最前沿。长城沿线地区的移民、屯田和争战,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地区发展。

中文关键词:内蒙古”,其地理区域通常指瀚海以南、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南部地区。这里曾建立过盛乐、辽上京、元上都、应昌城等城市,但由于王朝更迭和战争破坏等因素,都没能延续下来。而与当代有直接关系,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城镇,基本上都是在清代开始建立并奠定发展格局的。

城市路线

漠南商埠屋庐望接

在多伦县城西南,矗立着一座结构精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山西会馆。如今,这座修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的建筑,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多伦县著名旅游景点之一。有着280年历史的山西会馆,是多伦诺尔作为辉煌的漠南商埠”的见证者。

山西会馆。

多伦县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局长王新鹏告诉记者,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皇帝举行了著名的多伦会盟”,漠北蒙古正式归附清朝中央政府,改变了当时东北亚的政治格局。从此,多伦诺尔迅速发展成为内蒙古历史上的“旅蒙商之都”“民族手工业之都”和军事重镇。

清代,国家大一统局面逐步形成,长城不再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边墙。随着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边商依托边口贸易,开始走进草原深处,形成了清代独特的旅蒙商。长城沿线边口城市,成为通向西北和北部蒙古地区的枢纽和商业门户。

多伦诺尔,与当时的归化今呼和浩特)、张家口、大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等,成为当时长城沿线及蒙古高原上较大的贸易市场。

多伦会盟20多年后,康熙帝再次来到多伦诺尔,发出感叹:殿宇廊庑,钟台鼓楼,日就新整,而居民鳞比,屋庐望接,俨然一大都会也”。此时的多伦诺尔,已呈现出少有的繁华景象,成为南迎中华福,北接蒙古财,日进斗金,日出斗银”的商贸集散地。到19世纪中叶,多伦诺尔全城商号达到了4000多家。

如今,走在多伦县古城的街巷,仿佛仍能听到当年买卖城”里络绎不绝的商队的驼铃声和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兴隆街、东盛街、财神庙街……这些沿用至今的街道名称,依然在讲述着它的厚重历史和曾经的繁华;一家家忙碌的商铺,延续着百年未变的烟火气息。

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蒙古学学者波兹德涅耶夫考察中国蒙古广袤地区时,走过这些街巷。在他眼中,多伦诺尔商贸繁华,市场上交易的商品,既有当地的马、牛、羊等牲畜,也有俄国细呢、粗洋布、水晶玻璃制品等舶来品,还有内地生产的针线、梳子、烟袋等日用品。他把这些场景,详尽地写进了自己的著作蒙古及蒙古人》一书,让后人得以了解多伦诺尔百年前的风貌。

波兹德涅耶夫考察中国时,万里茶道方兴未艾。17世纪至20世纪初,由旅蒙商开拓并主导的一条跨越亚欧大陆的商贸大道——万里茶道,成为继丝绸之路后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这条以运送茶叶为主的商贸通道,从福建至湖北、河南,再到山西、内蒙古等地,再跨蒙古国至恰克图,经乌拉尔直至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

多伦诺尔是万里茶道进入内蒙古地区的重要门户。在多伦诺尔商业极盛时期,西北至库伦桑贝子,北至满洲里、海拉尔,均为多伦商人势力所及之地。

中国人东西宽四里,南北长七里,分十八甲,十八条街道”的繁华肆集,成为万里茶道上重要的商业贸易集散地。

姓名漠南商埠”,是当时蒙古地区一座重要的商业城市。

到了20中国人,中国人,中国人,中国人,中国人,中国人

百年余韵 再现生机

岁月轮转,那些跋山涉水、远赴万里的旅蒙商们的背影,早已消失在曾经的商贸古道之中。而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百年后今日多伦的奠基者,将那些历史的记忆,烙印在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里。

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会在每年的五月十三开台唱戏,到六月十五多伦庙会会馆内的演出活动达到高潮,传唱百年的山西梆子余音袅袅,成为当地人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历史上繁盛一时的多伦诺尔,如今依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南端的多伦县是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旗县,它面向京津、毗邻河北,位于京津冀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辐射区,是锡林郭勒盟连接东北、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沿边近海、承接腹地、联通蒙俄的特点。目前,多伦县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正在融入京津冀小时经济圈内。

深厚的历史底蕴,留给多伦县丰富的文化遗存。多伦县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目前,多伦县文化旅游业形成了以汇宗寺、善因寺、辽代皇家遗址公园、多伦诺尔古建筑为核心的人文历史旅游景区;以多伦湖、姑娘湖、榆木川为核心的观光旅游景区;以察哈尔抗战纪念展厅、多伦解放纪念馆为核心的红色教育旅游景区。

察哈尔抗战纪念展厅。

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里茶道”申遗进入实质申报程序阶段。目前,多伦县汇宗寺、山西会馆已成功列入首批万里茶道”申遗名录。2021年,多伦县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万里茶道”在新时代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开发,使多伦县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最美30县”“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称号及万里茶道”申遗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十三五”重点开发的14个旅游休闲型城镇、第二批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项殊荣。

多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萌告诉记者,近年来,多伦县编制了《规则》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四年制等

驼铃远去,风云百年。厚重的历史,在当代人的足迹中,延续着鲜活的生命。蜿蜒绵长的商贸之路,曾经如纽带般牵引着不同民族的交流与相融。如今,一个个新契机,一项项精彩的文化活动,为曾经的漠南商埠”注入全新的时代内涵。

在中国

[责任编辑:段丽萍]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未来:XXX(未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电子邮件: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