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北疆文化>正文

文物会说话㉗|鎏金银壶手中持 金樽美酒醉他乡

李家营子出土鎏金银壶

我是一个具有西域特色的银壶,顶部是扁圆形鸭嘴造型,壶把上端的口缘相接处有一胡人头像,鎏金制成。短束颈,鼓腹,最大直径稍偏下。圈足较粗,呈喇叭形,底足有一圈连珠纹,这是粟特文化同类器物的一个典型的特征。

——来自鎏金银壶自白

名称:鎏金银壶

年代:唐代

出土:赤峰市敖汉旗李家营子

尺寸:28厘米

馆藏单位:鄂尔多斯市博物院

1975年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荷叶勿苏公社李家营子大队修水渠时,发现了一批银器和金带饰,敖汉旗文化馆对这次出土的文物进行了清理,并对出土地点进行了调查。这批金银器出在老哈河右岸的第一台地上,两座墓分别编为一号墓和二号墓。

一号墓出5件土银器,有银执壶、鎏金银盘等,鎏金银壶就在此。二号墓出土99、1、2、1件金铜盒,还有2件金带扣、5件小型金带扣,以及金钎子和环形金铆钉饰等。

李家营子出土鎏金银壶。

营州,上都督府。唐朝河北道行政区,治柳城今辽宁朝阳)。李家营子金银器出土的地点即归属唐代营州管辖。

李家营子的银器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作为一批器物发现的,有组合关系。已知的唐代金银器皿基本上没有同类器物,属于新发现的器形。出土地点不在大量发现唐代金银器的西安、洛阳和江浙一带,而在中国北方地区。

在唐代出土的金银器中,在器形特点上也都接近于粟特执壶。唐代的粟特式器物以金银带把杯最具代表性,金银带把杯所涉及的中亚粟特银器与唐代的密切关系,正是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考察唐代金银带把杯与粟特器物的关系,不仅可寻找出粟特式器物在中国演变的轨迹,还能据此探讨器物形态背后粟特人在唐朝的活动及文化的影响。

唐朝时,中西文化交流进入一个鼎盛时期,连接东西方贸易的丝绸之路在唐朝政府实行的全面开放的政策下,西域胡商的触角几乎通达唐朝的每一个角落。

以内蒙古和新疆北部为核心地,辐射东北三省西部及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北部,被称为草原丝路的中国段或草原丝路的东段。在这条丝路沿线上,考古发现许多遗迹和遗物,其中金银器数量较多,造型、纹样和制作工艺除了表现出历史上我国北方民族与中国人

李家营子出土小银壶。


监制:张敏

文案/制作:任镜宇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博物院官网 

[责任编辑:孙丽荣]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元: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电子邮件: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