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nihms899957f7.jpg

生酮饮食加速兴奋性突触处谷氨酸受体分布的变化。(A–C)显示了(A)喂食标准饮食的野生型(B)mutUNG1-表达小鼠和(C)喂食生酮饮食的mutUNG2-表达小鼠CA1区域放射层中代表性兴奋性突触的显微照片。红色箭头表示金色颗粒(黑点),代表突触后膜内标记的NR2A/B受体亚单位(受黑色箭头限制)。比例尺=100 nm。(D–F)量化海马CA1区放射层中兴奋性AMPA受体亚单位GluR1(D)、GluR2/3(E)和NMDA受体亚单位NR2A/B(F)。计数突触后膜两侧25 nm范围内的金颗粒。GluR1和GluR2/3标记在3组小鼠之间无统计学差异。NR2A/B标记显示,喂食标准饮食的野生型和mutUNG1表达小鼠之间显著减少(第页=0.03)和在喂食生酮饮食的野生型和mutUNG1表达小鼠之间(第页= 0.01). 曼·惠特尼U型测试(#)显示显著降低(第页与标准饮食(n=152个突触)相比,生酮饮食(n=140个突触,mutUNG1表达小鼠的突触NR2A/B标记值=0.04)。数据显示为每µm的平均亚单位再现粒子数2±标准偏差,n=3只/组*第页≤ 0.05; **第页≤0.01。缩写:KD,生酮饮食;m、 线粒体;s、 突触后棘;t、 突触前终末;v、 突触小泡。(有关此图例中颜色参考的解释,请读者参阅本文的Web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