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nihms165597f2.jpg

纺锤结构和染色体行为。脊椎动物细胞中的有丝分裂纺锤体由两个重叠的极性微管(MT)阵列组成,其中一些微管从中心体释放出来,所有微管的“正”(+)端位于远端,而“负”端位于极点附近。这张图说明了脊椎动物细胞染色体在有丝分裂期间经历的典型事件序列。最初,染色体上的一个动粒附着在单个MT(a)的表面上,并迅速向极地滑动(长箭头)。在这种向极地运动过程中,现在单方向染色体上附着的动粒获得额外的MT,这些MT终止于外板(b)。然后,它开始围绕极点和纺锤赤道之间的位置在向极点和远离极点的运动状态(短双箭头)之间振荡。当这条染色体上未连接的动粒遇到从远端极生长的MT时,染色体在一个称为会合(c)的过程中移动到纺锤赤道。由于聚集,染色体在纺锤形赤道附近采用了一个平均位置,围绕该位置振荡,随着时间的推移,姐妹动粒获得了相似数量的MT(d)。在后期,染色单体分离(e),尽管每个染色单体上的单个动粒仍然表现出一种改良的方向不稳定行为,但每个动粒都向各自的纺锤极净运动。未连接的动粒(红色标签)对参与附着和运动的蛋白质,如CENP-E和细胞质动力蛋白/动力蛋白,以及参与控制中期-后期转换的检查点的Mad2、Bub1和3F3/2表位进行了强烈染色。经许可,修改自参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