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mk0380549003.jpg

诺康唑治疗后微管蛋白在MDCK克隆II/G和II/J细胞中的分布。(A) 用于破坏微管的实验方案时间表。按照材料和方法中的描述建立融合MDCK克隆II/G和II/J培养物。(B) 在诺克唑不存在(−noc)或存在(+noc)的情况下培养后,固定120h分化的MDCK克隆II/G和克隆II/J细胞,并用抗α-和β-微管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处理(见材料和方法),以显示完整微管的分布。使用0.2μm的z步长从每个样本采集的序列图像生成图像堆栈。(C) 在诱导细胞-细胞接触后的指定时间,在不存在(−noc)或存在(+noc)诺可唑的情况下孵育的MDCK细胞的两个克隆中测定可溶性(S)和聚合微管蛋白(P)的量。样品在含有0.1%Triton X-100的微管稳定缓冲液中提取,并在20000×分离可溶性(S)和不溶性部分(P)。然后将不溶性部分溶解在0.5%Triton X-100中。用SDS-PAGE分离每个样品的等量上清液和颗粒组分。然后将凝胶电泳转移到Immobilon聚偏氟乙烯膜上,并用β-微管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β-微管蛋白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偶联的第二抗体显示,然后增强化学发光。给出了每个时间点的两到四个独立实验的代表性样本。棒材,10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