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2017,第44卷››问题(1): 128-133.数字对象标识:10.11896/j.issn.1002-137X.2017.01.025

以前的文章   下一篇文章

基于AC算法的比特流频繁模式挖掘

雷东、王涛、马云飞  

  • 在线:2018-11-13 出版:2018-11-13

摘要:现有的比特流频繁模式挖掘方法效率低下,受冗余数据的影响,结果精度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证明了短频繁模式的挖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据挖掘不同长度的模式时的不同特征,将频繁序列分为两类:长频繁模式和短频繁模式。提出了一种在比特流中发现协议头字段的算法,并基于AC多模式匹配算法提出了挖掘长频模式和短频模式的高效算法。在以太网上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 比特流、AC算法、长频率模式挖掘、短频率模式挖掘

[1] 爱德华·华兹.信息战原理与实战[M] ●●●●。吴汉平,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20.
[2] 李芬,李彤,张春瑞,等.未知数据帧长度识别[C]‖2012第八届国际计算智能与安全大会,美国华盛顿特区,IEEE计算机学会.2012:674-677。
[3] 金玲。面向比特流的未知帧头识别研究[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29-39金陵.面向比特流的未知帧头识别技术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29-39.
[4] 王和洲,薛开平,洪培林,等.一种基于频繁统计和关联规则的未知链路协议比特流分割算法[J]。中国科技大学学报,2013,43(7):554-560王和洲,薛开平,洪佩琳,等.基于频繁统计和关联规则的未知链路协议比特流切割算法[J] ●●●●。中国科技大学学报,2013,43(7):554-560.
[5] 宋江。无线环境中的未知协议标识[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23-27.(中文)宋疆.无线网络环境下未知协议发现探索研究[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23-27.
[6] 吴彦美。无线网络中比特流的帧位置和协议特征分析[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4:10-11。(中文)吴艳梅.无线环境下比特流协议帧定位与特征分析[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4:10-11.
[7] AHO A V,Corasick M J.高效字符串匹配:书目检索的辅助手段[J]。ACM通讯,1975年,18(6):330-340。
[8] 陶树松、陈兴树、尹雪渊。基于数据挖掘的未知框架结构识别[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4,46(增刊):155-159陶术松,陈兴蜀,尹学渊.基于数据挖掘的未知帧结果识别[J] .《四报》(工程部),2014年,46(工程部,2010年):155-159。
[9] 王勇,吴艳梅,李芬,等.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协议识别关联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32(1):243-248王勇,吴艳梅,李芬,等.面向比特流数据的未知协议关联分析与识别[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32(1):243-248.
[10] 朱玉坚、谢少斌、张伟。网络协议帧分割优化过程的研究与仿真[J]。计算机模拟,2015,32(1):318-321琚玉建,谢绍斌,张薇.基于自适应权值的数据报指纹特征识别与发现[J] 2015年,32(1):318-321。
[11] 韩家炜,裴健.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 ●●●●。范明,孟小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57-169.
[12] 郑Q.一种改进的入侵检测多模式匹配算法[C]‖国际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大会。中国厦门:IEEE出版社,2010:124-127。
[13] BOYER R S,MOORE J S.一种快速字符串搜索算法[J]。计算机协会通讯,1977,20(10):762-772。
[14] 范江忠,苏凯.一种有效的多模式匹配算法[J]。IEEE知识与数据工程学报,1993年,5(2):339-351。
[15] COIT C J,STANIFORD S,MCALERNY J.迈向入侵检测或超过Snort速度的更快字符串匹配[C]‖Proc第二届DARPA信息生存能力会议暨展览会II。IEEE CS,2001:367-373。
[16] 宋华、戴一奇。一种新的用于内容过滤和检测的快速字符串匹配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杂志,2004,41(6):940-945宋华,戴一奇.一种用于内容过滤和检测的快速多关键字识别算法[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41(6):940-945.
[17] SOURDIS I,PNEVMATIKATOS D.高效高速NIDS模式匹配的预编码CAM[C]‖现场可编程定制计算机。2004:258-267。
[18] KNUTH D.计算机编程艺术第3卷:排序和搜索(第2版)[M]。波士顿:Addison-Wesley出版社,1997:492。
[19] Tanenbaum A S,Wetherall D J.络(5版)[M]。严伟,潘爱民,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51-161.

找不到相关文章!
已查看
全文


摘要

引用

  共享   
  讨论   
找不到建议阅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