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首页栏目>首页要闻>正文

像鳄鱼又像蜥蜴!这个爬行界的大熊猫”家族日益壮大

2024年05月24日 10:44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作者:黄俏华尹世斌 编辑:潘晓明

5月的大桂山温暖又潮湿,跟恐龙同时代的古老生物鳄蜥逐渐活跃起来。在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得益于十几年来的救护和人工繁育,鳄蜥已从最初的100只左右增加到了现在的1200多只,其中700多只为人工繁育。

▲鳄蜥尾部与鳄鱼相似。记者 尹世斌 摄

濒危活化石”搬进新家

鳄蜥的头部像蜥蜴,尾巴则像鳄鱼,因此得名。它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广东等少数区域,被誉为原始蜥蜴类的活化石”、爬行界的大熊猫。

5月中旬,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来到林木茂密的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半陆半水的人工繁育池里,鳄蜥们一动不动地趴在树上或水边,感知有人经过,嗖”地一下便纵身潜入水中。

▲鳄蜥在繁育池中。记者 尹世斌 摄

它们平时不爱动,每天晨昏时分才出来活动、觅食。”保护区工作人员邱彬说,鳄蜥常栖息于溪沟,喜居在灌木丛生、山冲溪流不大的积水坑附近,繁育池是根据野生环境为它们量身打造的“理想之家”。

为何要给鳄蜥造新家”?保护区管理中心前副主任郭军介绍,2004年全国野外鳄蜥的数量为950只左右,而大桂山的鳄蜥仅为100只左右。为了拯救这一濒危物种,保护区于2005年成立,2010年又与广西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鳄蜥救护繁育中心,当时有13只鳄蜥住进了繁育池。目前,该保护区已繁育出鳄蜥700多只,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鳄蜥人工繁育基地。

 下一页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