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有梦乡村⑤ | 产业先行,做活乡村振兴“茶文章”

新闻眼
茶产业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农民增收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茶区考察茶产业发展时曾叮嘱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广西将茶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先后创建了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个茶叶类产业强镇、14个茶叶类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一批国字号”园区平台,增进茶农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使乡村特色产业成为支撑未来新乡村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以一方茶致富一方百姓。
本期我们将前往中国白毫茶之乡”——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探访当地茶产业发展的驱动力,见证产业发展绘就寻茶香 采茶忙”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广西位于中国四大茶区的西南茶区,云海苍茫,千峰浮动,各地的名山大川孕育着独特的茶叶品种,亚洲唯一能加工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六大类茶品的茶树品种——凌云白毫就主产于云雾缭绕的凌云岑王老山、青龙山一带,以色润、毫多、香高、味浓、耐泡”著称,是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白毫茶鲜叶,5斤鲜叶可以制成1斤茶叶。黄君栋 摄

2023年,百色市凌云县干茶产量8441.41吨,产值72731.19万元,茶农人均收入10509.0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3%,有超过5.6万人从事与茶相关的工作,茶叶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

本期我们来到凌云加尤镇和玉洪瑶乡,深入了解当地茶产业的升级转型成功案例,看它们如何为茶农铺就更广阔的致富路。


01

数字赋能 以产业兴农

青山如黛,茶香悠远,茶树吐露出嫩绿饱满的新芽,覆荫八角树错落其间,茶农们头戴遮阳帽,穿梭在青绿之中,平整的产业路在青翠的山间蜿蜒,沿着产业路,我们来到凌云县加尤镇下伞村。

▲茶农穿梭在茶园里采摘鲜叶。古秀芳 摄制

2020年,下伞村的村集体茶叶加工厂因管理不善陷入经营困境,面临鲜叶价格低迷、滞销的难题。当时,刚大学毕业的李云东在父亲支持下承包了村集体茶厂,创立凌云一尖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尖茶业”),锚定大宗茶交易,通过引进生产设备和拓展销售渠道推动茶厂发展。

▲茶叶加工数字化生产线。古秀芳 摄制

▲微波光波杀青。古秀芳 摄制

以往,无论是手工制茶还是半机械制茶,品质稳定主要依赖制茶师傅的手艺和经验,导致产量低下、品质不一,市场销路受阻。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引进了国内先进的茶叶加工数字化生产线、微波光波杀青机、色选机,通过多次试验优化设备参数,确保高品质茶叶的稳定产出,年产干茶可达1500吨,销往横州、梧州、广州等地区,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一尖茶业的车间负责人梁代玺始终坚信高品质是茶叶畅销的关键。

▲目前该生产线实现茶从摊青到揉捻的全流程自动化。古秀芳 摄制

茶农罗远利也感受到了企业发展带来的变化,这几年茶叶的收购价格越来越高,1斤鲜叶能卖到15-25元,今年茶叶长势也好,我家管理着大约10亩茶园,预计茶叶收入能达到6到8万元。”对于今年的茶叶创收,她满眼期许。

▲茶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大概能采茶25-30公斤。黄君栋 摄

随着企业销售渠道的拓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新鲜茶叶的需求量和收购价格水涨船高,直接带动了下伞村茶农收入的增加。2023年,一尖茶业工业总产值5900余万元,惠及全村632户茶农,茶农年增收户均达到1.8万元,带动了52户脱贫户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年创收6万余元。

谈到未来发展,一尖茶业总经理李云东言语间充满干劲,茶饮品的年轻化让我看到了新的商机,我们正在着手建立瓶装茶饮料代加工基地和实验室,将利用原料基地优势为全广西乃至全国的各饮料加工需求提供服务。”这一规划将进一步延伸茶产业的链条,促进茶叶销售,提供就业岗位,助力茶农增收。


02

联农带农 激活茶园生态动能

我们凌云白毫茶不止可以用来做茶饮,还可以用来酿酒!”凌云县茶叶发展中心股长周岐波告诉记者:凌云县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入广西国晶庄园酒业有限公司在凌云设厂并参与茶园改造,其开发的‘洞藏版’茶酒将以凌云的水和白毫茶酿造,计划年产10000吨,深加工成为破解茶产业发展瓶颈的突破口。”

▲茶酒在凌云县泗城镇五指山下的如来洞”自然陈化。黄君栋 摄

茶酒的酿造需要大量的优质白毫茶茶叶,为此该企业在凌云县玉洪瑶族乡和加尤镇流转了5.06万亩茶园,设立盛园茶叶有机种植改造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联农带农”开展茶园有机种植改造:由企业搭台”加强茶园路网、水利、轨道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机肥料,安装黄板、灭虫灯等对茶园进行有机改造,同时向茶农推广高效优质生产技术以提升其种植技术和管理意识,最后对合格鲜叶实施保底价收购。茶农遵循企业管护标准自行管理茶园,并将采摘鲜叶出售给茶企获取稳定收益。

▲凌云白毫茶优质鲜叶。古秀芳 摄制

谈及茶园管护成效,盛园茶叶有机种植改造基地经理陆雄伟难掩兴奋,他表示:茶园有机种植改造开展后,泥泞的山路变成洁白的产业路,茶园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茶叶产量和质量随之提升,满足了企业对茶园鲜叶产能的需求,保价收购政策也让茶农们吃下‘定心丸’,激发他们管护茶园的积极性,原来荒废的茶园也开始恢复管理了。”

▲产业路在茶山间蜿蜒。古秀芳 摄制

据悉,该公司对茶叶的大量需求已推动市场鲜叶价格上涨2-3元/斤,收购标准亦从两叶一芽提升至五叶一芽,鲜叶亩产量从540斤增至900斤,产能提升60%,茶农月均增收2500元以上,直接带动周边群众5000余人就近就业,益农惠农近3000户约11500人。

▲茶酒原料的收购标准为五叶一芽。古秀芳 摄制

以茶促酒,以酒兴茶的策略有效延伸了茶叶产业链,让凌云白毫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共存,进一步助推茶农增收致富,端稳“产业饭”。


03

推动茶旅融合 打造产业名片

茶山金字塔空气好、风景美,我每年都来,近年还带上了我的好几个姐妹一起来住上一段时间,体验一下采茶、制茶、饮茶,这里的茶很好,非常推荐。”自从五年前因白毫茶而与凌云县结缘,这位游客便成了茶山金字塔的忠实粉丝,在每个采茶季节准时赴约。

▲游客在凌云茶山金字塔体验采茶、制茶。古秀芳 摄制

茶产业的壮大,盘活一方水土,凌云县已经发展出集休闲、度假、观光、茶艺茶道、茶品保健、手工采摘炒制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产业。

▲凌云白毫茶。古秀芳 摄制

游客来到这里,我会跟他们讲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等六大类茶的制作工艺,让他们亲身体验从茶叶采摘、制作到品饮的全过程,在优美的金字塔茶山感受茶文化的深厚底蕴。”,茶旅融合发展打开了茶业大师吴廷帅推动品牌茶叶销售的新思路:以茶山的绿色生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再以旅游带动茶叶的销售,让凌云白毫茶被更多人“看见”。

凌云县经济作物发展中心副主任谢再腾表示:凌云县正积极探索品牌建设与茶旅一体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向,提升‘凌雲白毫’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设,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凌雲白毫’的产业名片更响亮,提升凌云白毫茶经济效益。”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凌云县茶产业的发展是广西推进茶产业振兴战略的缩影。

近年来,广西紧紧围绕打造千亿元茶产业的目标,先后出台多项指导性政策性文件,连续5年在全区范围内布局茶叶全产业链开发项目,从资金、项目、科技、人才、市场、品牌等各个方面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建成186个项目。2023年,广西茶叶产量突破12万吨,同比增长11.5%,综合产值约500亿元,农户因茶而兴,因茶而富的故事在广西各地不断上演。


— 完 —


在采访的间隙,我和茶农聊起这几年的变化,他们说:过去种茶采茶很辛苦,没路没车,茶叶运输都靠人工搬运,还卖不出好价钱。现在就好多了,有路上山,有免费肥料,有茶园管理的技术指导,鲜叶价格越来越高,日子过的越来越有盼头了!”产业的发展完善增进茶农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他们成为产业变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令人欣喜。

未来如何推动产业发展的实惠和红利持续释放?瓶装茶饮、茶酒融合、茶旅一体化......跨界融合的新业态和新模式给出了答题”思路: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以茶致富,要围绕产”字下功夫,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用好科技力量,积极推行多向融合的产业模式,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以新取胜”转变,擦亮品牌名片,做优、做强、做实各个茶产业环节,让产品走向更大市场。现代茶产业未来可期,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愿得茶香飘四海,不负青山不负人。


/ 特别鸣谢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中共凌云县委员会宣传部


有梦乡村”是由广西日报-广西云发起,聚焦乡村振兴主题的全案传播活动。我们将深入八桂大地,探访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的实践样本,对话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的典型人物,记录希望田野上的逐梦故事、见证圆梦时刻,以党媒的责任担当和融媒的创新之力绘好新时代乡村巨变的广西画卷。


策划|曾俊峰罗莎

统筹|宋瑶 蓝于涵 陆权香

本期采写|黄君栋

影像摄制|古秀芳 胡兆双

视觉设计|韦若琳 黄君栋

海报图摄影|黄君栋

本期编审|蓝于涵

总值班|罗锐李伟国

广西云有梦乡村传播团队 出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