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海上风电第一桩”在钦州完成交付

广西海上风电第一桩”顺利滚装上船,驶向海南海上风电基地。 钦州日报记者 赵冠雄 摄

5月10日上午10时38分,由广西本地海洋装备企业生产制造的国之重器”——广西海上风电第一桩”,在钦州港2号码头顺利完成交付,乘船运向海南海上风电基地。

此次交付的首批海上风电单桩将用于海南捷克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该项目是国内第一批以BIM公司数据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支撑,实现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的海上风电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陆上开关站和海上升压站零碳排放,将持续为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钦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会、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钟恒钦说,首批单桩的成功制造、交付出运,表明钦州已具备大型海洋装备制造能力,填补了广西大型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的空白,将为广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蓄势赋能。

生产制造企业广西文船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聃介绍,公司承建该项目12套单桩、套笼、内平台的制造、加工及装船运输工作,总物重达24000吨。其中,首批单桩第一根直径9.1米、长108米、单体重1900吨;另一根直径8.5米、长90.8米、单体重1500吨。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广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产业,位于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开始逐步显现。目前,生产制造企业已完成国内最大的风电钢结构制造车间、单桩整桩涂装车间等主要生产场地建设,可制造最大直径15米、单重4000吨规格的单桩与大型超高导管架等产品,填补广西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制造产业的空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