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4-05-16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戴斌

  戴斌

  国家图书馆打造“5G”虚拟现实《永乐大典》”、举办《虚拟现实》浙里文化圈”,整合丰富的文旅活动信息和数字资源,助力公共文化服务智达惠享;黄山先游后付·信用游”便捷游客出游,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今天,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加速应用,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展现出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大好前景。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应有之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在引领、支撑文旅融合发展上的重大作用,向科技要动能,让“诗”和“远方”更好联结,让生活更加美好。

  科技为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切身感受到旅游方式的改变,也切实体会到科技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旅的需求日益增长,现在的文旅活动已不再是少数人的出行观光,而是大众的休闲活动。同时,人们对于文旅融合也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大众在文旅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在文旅方面的分散化供给如何实现有效对接,这是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运用好科技手段。这方面,已经催生了诸如线上旅行服务商、使用增强现实技术的主题公园和沉浸式体验空间等。这也意味着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更好满足大众的文旅需求,不能再像过去观光旅游时代那样仅仅依靠资源存量,而要依靠科技增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在线上方便地获取与文化、艺术等相关的文字、音频、视频资讯,参观和出游方式有了更多选择,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让人们不用东奔西跑就能完成一次云上游”。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应用,正在全面改变游客旅游信息收集、旅游出行决策、旅游消费行为及满意度评价的方式,将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各种碎片化需求与文旅资源的分散化供给进行即时有效的对接。面向消费者的机器人送餐服务、无人机外卖配送、无人机旅拍服务、自驾车远程救援服务等,已经广泛渗透到旅游休闲场景。可以说,科技正让文旅消费展现新的魅力,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无论是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利用文化设施和旅游服务场所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场景,还是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科技能够助力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共识。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推动文旅发展转变旧有的思维模式,比如在旅《环球时报》网红”等捷径,试图靠口号、文案和线上的流量把文旅发展起来。要深刻认识到,在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好的文旅活动要让游客得到风景之外的美好体验,体会文旅活动背后科技的力量。

新闻

  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期待新要求,智慧文旅、数字文旅、科技文旅等已经从概念变为现实。从政府主导的指挥平台建设,到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推广和运营,智慧文旅、数字文旅、科技文旅不断转化为大量大众可触可感的项目、产品和服务。我们要着眼新需求,不断提升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不但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持续推动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不断引导相关科技创新。比如,随着全球旅游业复苏,外国人来华旅游和中国人出境旅游都出现了散客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游客非母语沟通的消费场景、需要独立处理的消费环节越来越多,地理信息搜索、非母语交流、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等需求越来越具有刚性。游客要有高效率、良好的旅游体验,需要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翻译、基于大数据的地理信息搜索以及在线支付工具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于5克通信、智能手机和大数据的即时翻译技术,基于微穿戴甚至无穿戴设备的增强现实技术等,正在进入市场培育期和投资增长期。我们要把握机遇,以文旅新需求引导科技新供给。

  实践证明,文旅融合是科技应用的有效场景,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更加需要提升科技支撑水平,更加需要聚焦文旅融合发展重大战略和现实需求,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文旅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在文旅领域的应用。要以权威、系统的数据作支撑,搞清楚文旅方面人工智能和先进智造等的需求、市场导入和商业应用的前景,从而对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形成清晰判断、做好顶层设计。要提高装备技术供给能力,强化新技术、新材料在文旅装备制造中的应用。要推动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努力将技术创新与文旅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推动文旅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

  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形成合力。我们要从事业和产业两种属性、国内和国际两个视域、资源和市场两个方面着眼,做好顶层设计,注重分层对接,让文旅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

  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文旅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旅游需求,不仅让人民群众有的游、游得起、游得开心,更要通过高质量发展的文旅融合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强化需求引领,深入分析把握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先进科技、通用航空器和邮轮游艇等高端装备制造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要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重点关注那些可以形成消费新场景、能够提升文旅活动质量的科技,进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性的文旅需求。

  提升文旅从业者数字素养。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形成了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更对文旅行业以及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当前亟须重点培养既懂得文化和旅游,又掌握数字技术及其应用场景的复合型人才。具体到旅游业,作为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感知者、科技应用的实践者,旅游行业从业者要率先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比如大力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和技能。同时,还要推动文化创意、时尚生活等领域的从业者加强与旅游景区度假区、旅行服务等领域的从业者合作,用科技为传统企业赋能,让文化引领旅游发展、让旅游为文化扩大市场。

产品和服务利化、文旅管理的智慧化、文旅业态的多元化。另一方面,面对科技赋能带来的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要提升治理能力,有效改善文旅管理方式、服务流程、产品供给等,为不断提升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提供有效支撑。

  作者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促进产业向“新”而“兴”

    放眼神州大地,新兴产业正涌动活力、向阳生长。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必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详细]

    05-14 11-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断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详细]

    05-14 10-05 人民日报 分享
  • “发展动力”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既优势互补、整体提升,又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促进文旅共赢、产业共融,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详细]

    05-10 09-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成本降下来 效率提上去

    推进公转铁”,应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做到“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联则联”。聚焦问题、打通堵点,在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推进运输服务规则衔接等方面下功夫,必能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详细]

    05-08 09-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激发内生动力 释放创新活力

    只有在一个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中,经营主体才更有动力去从事创造创新活动。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必须加强预期引导、做好预期管理[详细]

    05-08 09-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进跨区域生态环境智慧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跨区域的显著特征,需要先进科学技术作支撑。我们要牢牢把握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新机遇,运用数[详细]

    05-07 17-05 人民日报 分享
  • 香港特别行政区

    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就要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遵规守纪刻印[详细]

    05-07 17-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增强政治定力摆在突出位置

    在本次党纪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增强政治定力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躬身实践,在深学、细照、笃行中不断巩固自身党性修养,以砥柱中流、坚如磐石的心态和定力奔赴新征程、开创新胜利。[详细]

    05-06 10-05 学习时报 分享
  • 推动交流互鉴,丰富文明色彩

    以文明交流交融破除文明冲突论”,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必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详细]

    04-30 14-04 人民日报 分享
  • 城市新闻

    把握“小女孩”快与慢”,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辩证法,也是治理的方法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抓好城[详细]

    04-29 16-04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