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李奇峰    时间:2022-05-0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政课,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挖掘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将其融入教学过程,用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厚植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发展繁荣不懈奋斗。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辉煌历史,孕育滋养了中华儿女厚重隽永的爱国情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是强烈爱国情怀的体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思政课应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课程设置讲好爱国故事,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弘扬奋斗精神。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不可避免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需要广大青年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矢志奋斗,攻坚克难。上好思政课,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中国人坚定奋斗意志,始终保持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培养创新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中国史文献中记载着诸多先人勇于突破常规、改革创新的事迹,如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都是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上好思政课,要善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青年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应变求变的精神品质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以永不停滞、永不僵化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砥砺奋进,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国际比较项目11041399-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