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搜索结果结晶学杂志在线

发现14处梅里萨洛的引文。

搜索梅里萨罗,M。世界结晶学家名录

结果1至14,按名称排序: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链接到html
提出了一种校正立方粉末中择优取向的积分X射线强度的方法。它基于对描述样品中微晶取向的极轴密度分布的检查,以及在其表示中使用三次谐波展开。该方法在四个铝试样上进行了测试,这些试样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择优取向。通过测量不同极角的积分强度,确定了样品的(111)、(200)和(220)晶格平面正态分布。圆柱形对称性受试件旋转器的影响。布拉格反射的修正是根据获得的方位分布推导出来的;其范围为0.5%至12%。最终值与取向分布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随机分布的试样的值一致,误差不超过1%。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链接到html
在293 K下测量了镁单晶中几乎为零的反射301和303的X射线强度。利用适当的电子器件进行有效的单色化,以增加这些弱反射的可观测性。通过应用量子统计单粒子形式来解释原子振动的数据,该形式允许对原子温度因子的非谐贡献。-0.43(3)eVá的值-3得到了三阶非简谐参数,从配位推导出了负号。这一结果与先前关于非简谐振动的结果一致。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链接到html
NH单晶对1.070μ中子布拉格反射的积分强度4在295 K下测量了Cl。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消光校正。在直接计算核涂抹函数特性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氯离子和铵离子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可以用谐波模型描述,其值在实验精度范围内B_ = 1.90 ± 0.08 Å2B+= 2.00 ± 0.08 Å2氯和铵离子的Debye-Waller因子。描述铵离子振动的参数值和值第页0根据铵离子的径向散射振幅确定N-H键长度=1.050±0.005μl。径向核密度表明氢原子的径向振动具有均方振幅Δ2= 0.006 ± 0.001 Å2.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链接到html
金属铍在295 K下的原子振动是由单晶中子衍射数据测定的,该数据经热扩散散射、二级污染和消光效应校正。从体积为8毫米和27毫米的两个单晶中收集了全套数据,分别使用0.525和0.425Ω的波长。数据扩展到sinθ/λ=2.1Å-1.均方原子位移主分量的室温值为(u个2x个)=0.00594(3)Å2在基面和(u个2z(z)) = 0.00537 (3) Å2沿着6六边形单元的轴。将这些值与早期和最近的X射线测定值进行比较。用第三累积量表示的振动非简谐性为C112= 0.0008 (1) Å.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链接到html
通过应用色散校正的最新理论和实验值,考虑了色散校正在氟化锂X射线衍射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链接到html
钕的结构2CuO公司4在20K下进行了细化,并与室温结构进行了比较。用Gram-Charlier温度系数公式描述了钕原子位移。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链接到html
讨论了中子粉末衍射绝对强度测量的优点和可能性。为了研究实验技术,镍和氨的比例因子4Cl已测定。我们发现,目前的技术足够准确,可以鼓励在这一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链接到html
给出了四次项下有效非简谐单粒子势的形式,导出了点群对称6位原子的温度因子表达式2.将该理论应用于分析295 K下测量的Zn单晶的弹性热中子散射数据,并对消光和非弹性散射污染进行了校正。数据显示出显著的四次项。获得的非简谐势参数值对应于均方振幅<u个2x个> = 0.0114 (3) Å2和<u个2z(z)>=0.0257(5)Å2主要方向上的原子振动。将目前的结果与最近的其他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差异可以用恒体积非简谐效应完全解释。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链接到html
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用于计算在常规实验条件下,单声子散射(TDS)对任何对称单晶的测量积分强度的贡献。散射的各向异性正确地包含在连续弹性近似中。本文提出了一个计算立方、四方、正交、六方和三角晶体结构的TDS贡献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用于计算六方和四方晶体结构的单声子贡献。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链接到html
近期弹性中子散射数据[Merisalo&Larsen(1977)。《水晶学报》。A类33,351-354]已被重新考虑。三次非简谐力常数α的有效值33=-1.80(30)x 10-19J奥-3获得了单粒子电势,并与其他最近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链接到html
通过对0.535和0.844奥中子衍射测量结果的分析,研究了铅中原子热运动的温度依赖性。在从100 K到600 K熔点附近的十个温度范围内收集了完整的单晶数据集。这些数据是用非简谐单粒子势公式解释的。获得了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四次谐波势参数的有效值,但发现一个温度相关的单粒子势足以描述原子温度因子的温度依赖性,仅大于~4θM(M),其中θM(M)是德拜温度。

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关注IUCr日志
注册电子通知
在推特上关注IUCr
在脸书上关注我们
注册RSS订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