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嗜热菌

来自Proteopedia

跳转到:航行,搜索

极端嗜热菌是指在极端环境(可能需要)中茁壮成长的生物体。大多数已知的极端微生物是微生物。那些在非常炎热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的被称为嗜热菌超嗜热菌,而那些在非常咸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的被称为嗜盐菌极端嗜热菌可以与生活在不太极端环境中的生物体形成对比。这种生物可以称为嗜温微生物(生活在中等温度下)或中性粒细胞(生活在中性pH值下)。

嗜热菌和嗜盐菌的蛋白质往往比中温菌的蛋白质更稳定,更容易在实验室中管理,更容易结晶。盐桥在这些蛋白质中数量更多,有助于它们的稳定性。因此,极端微生物蛋白在结晶学和结构基因组学产生了许多新结构[1][2]例如诺贝尔奖得主的结构核糖体使用嗜热菌中的蛋白质进行测定嗜热菌和嗜盐菌死海盐盒菌(参见2009年诺贝尔三维分子结构奖#二十一世纪).

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的大多数应用现在依赖于耐热Taq聚合酶,该酶来自Thermus水化-参见1塔卡,1道,1亿英镑; Kary Mullis分享了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用于PCR的发明。

甚至在实验室中使用极端微生物的酶作为工具和模型之前,对这些不同生物的生物分析对科学家如何思考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许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Carl Woese将生活划分为三个领域的工作:古生物、细菌和真核生物。

另见(蛋白质纲)

外部资源

工具书类

  1. Jenney FE Jr,Adams MW。极端微生物对结构基因组学的影响(反之亦然)。极端嗜热菌。2008年1月;12(1):39-50. Epub 2007年6月13日。PMID:17563834数字对象标识:2007年10月7日/00792-007-0087-9
  2. Cava F、Hidalgo A、Berenguer J.Thermus嗜热菌作为生物模型。极端嗜热菌。2009年3月;13(2):213-31. Epub 2009年1月21日。PMID:19156357数字对象标识:2007年10月7日/00792-009-0226-6

Proteopedia页面贡献者和编辑(这是什么?)

韦恩·迪凯特,埃里克·马茨

个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