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资本想当安踏丁世忠

2023-11-14 17:30:00 投资界 

最近几次交流中,投资人不约而同聊起了丁世忠。

这位安踏掌门人意外成为一级市场的新偶像。随着并购升温,团队内部专门研究了安踏和丁世忠。”一位VC公司

这几年,丁世忠和他掌舵的安踏战投团队悄然缔造了几个漂亮的并购案例——从FILA公司到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皆不乏起死回生的传奇色彩。而路径极为相似:先是买下一个亏损重重的项目,然后透过深度运营,最终实现涅槃重新。

首次公开募股放缓,并购潮起。这片江湖正在荡起涟漪。

投资人研究起丁世忠

丁世忠又悄悄出手了。

消息传来,拥有163年历史的意大利奢侈家纺品牌弗雷特(芙蕾特)易主,买方是一家中国香港注册的“+PE”拉扎传统控股公司--正是由安踏董事长丁世忠牵头。

据悉,收购弗雷特一事是丁世忠的个人行为,安踏集团特意对外表示:这和上市公司安踏体育没有关联,公司不作评论。”

投资界获悉,丁世忠此次集结起的财团收购方中,还包括中国香港女商人、乔伊斯精品集团有限公司(港交所上市时装集团,拥有品牌乔伊斯)前总裁马美仪。此外,还有一家中国体育课。

一位多次深度接触安踏并购交易的体育课机构合伙人,在聊起丁世忠和安踏战投团队时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这是一支高度自驱的队伍。”

据他介绍,安踏战投团队十分专业,以结果驱动,动力足,我就经常被追着开会”,而且海外并购标的时差等问题都不复存在。

更重要的是,因为有此前安踏收购亚玛芬、并在国内成功运营的经验,这支战投队伍非常具备长期战略能力,一步一个脚印,说到做到——真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没有多少。”团队自上而下,留给外界的印象想来也是上位者能力和风格的体现。

今年年初,安踏集团刚刚经历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彼时,安踏体育在港交所公告称,丁世忠将卸任首席执行官并留任董事会主席。据公告内容,丁世忠继续在集团企业战略、人才建设、企业文化、经营监督等事项上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并将直接管理集团内部审计与监察职能及收购合并事宜

尽管不再担任安踏的首席执行官但身为董事局主席的丁世忠依旧在集团许多事务上处于核心地位——并购,也成为他直接领导的重要方向。在丁世忠的规划中,他还将带教一个以85后及90后为主的“安踏干部冠军班”,他曾说过:培养年轻梯队,用以解决安踏未来可能存在棘手的重症监护室。”

实际上,凭借几笔重要的收购,丁世忠及安踏早已为创投圈所关注。我刚入职时就经常听分析师们讨论安踏,大部分都是在研究他们的投资并购策略。”北京一位FA公司机构从业者说道。

当越来越多的氯乙烯/聚乙烯开始分析安踏与丁世忠,他们缔造的几笔经典的并购案就更值得回味了。

几笔经典的并购

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丁世忠野心勃勃的一句话,打开了安踏并购海外高端品牌的大门。

先来回顾安踏最不能忽视的一笔重要收购——买下FILA公司

2009年,当昔日对手李宁大张旗鼓去海外开设直营店时,安踏的国际化开端是从并购走来。那一年,丁世忠花了3.2亿,悄悄从百丽国际手中买下了FILA公司中国区运营权,当时安踏表示:“电影节主要走高端运动路线,面向网球、滑雪等细分市场,收购FILA公司有利于安踏抢占高端运动市场份额。”

丁世忠事后回顾,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受到了联想通过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从而顺利打进欧美市场的启发。他觉得,哪怕是花3.2亿做个实验,能顺利进入当时人均GDP第3.5页万美元的意大利,怎么想都是划算的。

安踏给FILA公司调整了在中国市场的形象定位,专注运动时尚,避开耐克阿迪的纯运动受众群体;另一方面,为避免主品牌亲民的价格拉低FILA公司的档次,安踏还刻意与FILA公司保持一定距离,从战略层面模糊了与FILA.系统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看到了:收购时FILA公司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亏损超3900万,安踏凭借强大的运作能力使其营收在2019年65月,2021年200月,FILA一跃成为集团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自此,安踏开始频繁寻找“第一电影节”

拿下始祖鸟母公司也是安踏一笔漂亮的收购2018年年底,安踏集团联合方源资本、合并投资及腾讯组成财团,拟收购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艾默尔体育交易很快完成,次年月,最终安踏等以371亿元完成收购。

这是我创业到今天,所做的分量最重的一次决定……收购要约的成功,让我们能携手改变全球体育用品行业的未来。”2019年年初,丁世忠发了一封内部信,以这样的字眼来描述对亚玛芬体育的收购。这笔交易也成为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史上最大的一次跨国收购案。

一开始,亚玛芬体育并未给安踏带来多少现金流,连续几年亏损,在安踏的运作下,2022年亚玛芬正式开始盈利,根据安踏最新财报,今年上半年,亚玛芬体育收益同比增长37.2%至132.7亿元。

不仅如此,亚玛芬体育已秘密提交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的文件,计划最早明年初上市,而公司估值可达100亿美元(超700亿人民币),它旗下的始祖鸟、萨洛蒙所罗门等品牌正在席卷潮流——则也让很多人惊呼:

原来这些高端品牌都是安踏的!”

稳坐中国第一体育用品公司的宝座,安踏出手接连不断,科隆体育、下降等品牌也早已被其收入囊中。

就在上个月,安踏还第一次并购一家国内品牌——MAIA激活后者是一家亚洲女性运动服饰品牌,主打产品瑜伽服,安踏认为收购事项对集团旗下的女性业务板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这也是创投圈津津乐道的一笔交易。对于MAIA活跃昔日的投资人来说,多年前的这笔投资终于退出有门”。在退出渠道并不明朗的今天,不止一位消费投资人向投资界表示:消费的整合并购将成为接下来一个大的趋势。

而安踏,也难怪被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盯”上。甚至曾有创业者夸张地说起消费创业至安迪——“做一个消费品牌,然后卖给安踏。”

并购,开始热闹了

安踏的并购经验留给创投圈很多思考。

无独有偶,最近一笔并购案却留下一个唏嘘的结局。字节跳动数年前并购而来的项目——PICO 80%

2021年8月,字节跳动斥资90°PICO轰动一时。然而,皮科今天的现状告诉我们:并购并不是一时的生意,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上演安踏收购电影节200亿营收、或是收购Amer首次公开募股--

收购之后,运营能力才是真正的试金石

并购为什么难?对于企业战投来说,这是充满风险的一幕。一位CVC投资:“并购动作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后续的并购整合,从业务融合、财务融合,到人力融合、文化融合,每一个都是艰巨的任务。”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无论如何,在退出渠道不甚明朗的今天,并购依旧被寄予希望。曾经一个共识是,当市场行情并不乐观时,并购交易机会更多,不过,今天真的有大量的并购案发生吗?

北京某一线FA公司机构消费组的朋友坦言:现在经常卡在卖家和买家对于估值预期的不匹配,创始人不肯割肉,就算勉强达成,卖掉的钱按优先权先分配给老股东,到公司管理层更是不及预期……”最后对方总结,每一笔并购都很难推动。

这不禁让人感慨,能遇到安踏这样的收购方的确并不容易。

今年以来,“并购女王“刘晓丹多次提到,一级市场底层逻辑的改变,使投资越来越同质化,首次公开募股退出的赚钱效应越来越差。2016年起年均万亿的一级市场投资,完全通过首次公开募股退出是不可能的,并购正成为当下讨论的焦点。

例如,对于退出渠道并不明朗的消费品牌来说,并购或将成为主流。北京一位消费风险资本合伙人曾表示,国外很多消费公司都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并购实现规模扩大,因此他认为2024-2030年中国也将迎来消费行业的整合并购时代。

“首次公开募股公司开始转投并购市场,已经有好几家公司跟我们进行了接洽。”一位券商并购业务负责人对外介绍。

崭新的序幕正徐徐拉开。

责任编辑:刘静 HZ01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