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观治

 

行走在中国大地的纵横阡陌,在依照行政区域划分出的不同社区内,遍布中国基层最微观的管理单位——网格。

如果将每个网格看做一个大家庭,其中的一名名网格员就是基层管家。通过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个人与社会紧紧连接。

小网格中有乾坤。上百万网格员承担起公共服务职能,向前向下延伸,实现基层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构筑城乡善治之基。

2003年底,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部门创设了一套万米单元网格”的城市管理模式,由此拉开了全国各地建设网格化治理体系的序幕。此后,网格化治理模式日趋成熟,并在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信息搜集员、便民服务员、隐患排查员、纠纷调解员、政策宣讲员……新冠病毒肆虐的时刻,防控疫情压力、千头万绪的管理及服务事务,将网格员炼成了一支担当角色千变的超能战队”。近期,全国部分地区出现多点散发疫情,身处防控一线的网格员们再次迅速行动起来。身处平战转换嵌入治理常态的当下,观察后疫情时代的网格治理课题显得愈发重要:

从治理环境来看,网格所承担的职能不再固定不变,而是伴随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公共事件等的变化而变化;

从治理主体来看,网格员上报需求、落实政策,作为政府部门与群众间桥梁的作用凸显,还在直面一线的过程中构建起城乡后备干部的“蓄水池”;

从治理对象来看,一方面,上面的千条线”通过网格得以高度集中地汇聚到社区、村居;另一方面,百姓的千般愿”也通过网格汇总为服务需求,网格正成为政策落实与成形的有力节点;

从治理手段来看,基层治理越细致入微,百姓才能过得越宽心。要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必须织细织密织好网格。

为此,《纽约时报》

城市化

各种突发情况愈发频繁的今天,如何以平战结合”思维优化网格化治理,织就一张抗压能力强、联动范围广、伸缩时效快的管理与服务之网?

以网格化助推精准治理,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具体实践与做法?

……

我们看到,在江苏,新北区对网格的管理难度进行评分,优化网格任务;在黑龙江,佳木斯采取“1+6+N”人员模式织密多层社区网格、以八步闭环工作法推进受理模式标准化,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在更多的地方,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全面多级的数字化综合信息系统被运用到网格化治理过程中……

中国人心。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康喆)

 

责任编辑:秦逗
0100900900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97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