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603317-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类型,Q;PTPRQ公司-OMIM公司
 
*603317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类型,Q;PTPRQ公司


备选标题;符号

肾小球系膜细胞1表达的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GMC1型


HGNC批准的基因符号:PTPRQ公司

细胞遗传学位置:12季度21.31 基因组坐标(GRCh38):12:80,444,235-80,680,273 (来自NCBI)


基因-表型关系
位置 表型 表型
MIM编号
继承 表型
映射键
12季度21.31 耳聋,常染色体显性73 617663 AD公司
耳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84A 613391 应收账

文本

描述

PTPRQ属于III型受体样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ase)家族。PTPRQ对磷酸酪氨酸的活性较低,但对参与调节生存、增殖和亚细胞结构的磷脂酰肌醇磷酸盐具有活性(Seifert等人,2003年).


克隆和表达

利用简并PCR鉴定实验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表达的新型PTPase,Wright等人(1998年)克隆了Ptprq,他们称之为Ptpgmc1。Ptpgmc1蛋白含有一个信号肽18纤维连接蛋白(135600)III型样粘附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单个胞浆PTPase结构域。它还具有磷酸化和N-连接糖基化的假定位点。Wright等人(1998年)还克隆了人部分PTPGMC1 cDNA。大鼠组织的Northern blot分析显示Ptpgmc1仅在增殖的系膜细胞中表达。

Seifert等人(2003年)提出证据表明,大鼠和人PTPRQ的细胞质和受体样形式是通过选择性剪接和使用选择性启动子产生的。Northern blot分析检测到人类组织和大鼠系膜细胞中1.8至7.5 kb的PTPRQ转录物。1.8-kb转录物编码一种仅含催化结构域的可溶性蛋白,在人类睾丸和大鼠系膜细胞中占主导地位,在肾小球损伤诱导后,其上调了7-8倍。7.5-kb转录物编码一种包含催化域和细胞外域的蛋白质,在人类成人肺、成人和胎儿肾脏中占主导地位。原位杂交在成人和胎儿肾小球足细胞基底膜上检测到PTPRQ,但在肾脏其他部位没有检测到。

Schraders等人(2010年)报道了人类PTPRQ基因的完整特征,并鉴定了4种不同的剪接变异体(I-IV)。选择性剪接发生在基因的5素数端,外显子49也在睾丸和视网膜中选择性剪接。剪接变异体在结合细胞外配体的FN3结构域数量上存在差异,其中变异体I包含2200个氨基酸和15个FN3域,变异体II包含2587个氨基酸和19个FN3,变体IV包含2501个氨基酸和18个FN3结构域。使用编码PTPRQ细胞内区域的片段进行定量PCR分析,检测到除2个受试人类胎儿组织外的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胎肾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胎肺和胎耳蜗。胎肝和胎结肠的转录水平低于检测水平。在所有测试的成人人体组织中,肺和心脏的转录水平最高。


基因结构

Schraders等人(2010年)确定PTPRQ基因包含58个外显子。


映射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Wright等人(1998年)将PTPRQ基因定位到染色体12q15。Schraders等人(2010年)注意到PTPRQ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2q21.31。


基因功能

Oganesian等人(2003)发现大鼠Ptprq具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和磷脂酰肌醇(PtdIns)磷酸酶活性。在体外,Ptprq的重组催化结构域对酪氨酸磷酸化肽和蛋白质底物具有较低的酪氨酸磷酸酶活性,但它可以对多种PtdIns磷酸盐进行去磷酸化,包括PtdIns 2,3,4-三磷酸盐和大多数PtdIn单磷酸盐和二磷酸盐。肌醇环中D3和D5位置的磷酸被水解。Ptprq在培养细胞中的过度表达抑制增殖并诱导凋亡。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没有影响但消除了PtdIns磷酸酶活性的突变消除了对增殖和凋亡的抑制作用。


分子遗传学

耳聋,常染色体隐性84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感音神经性耳聋伴前庭功能障碍的2个不相关家族的受累成员(DFNB84A;613391),Schraders等人(2010年)确定PTPRQ基因中各自的纯合子突变(603317.0001603317.0002).

耳聋,常染色体显性73

在一个分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听力损失的4代德国家族中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DFNA73;617663),Eisenberger等人(2017)在PTPRQ基因(W2294X;603317.0003).


动物模型

固特异等人(2003)显示Ptprq定位于鸡内耳的内耳毛束和肾小球。在出生后早期的小鼠中,Ptprq染色了耳蜗和内耳前庭的发束,并且在胚胎发育期间也表达。毛束上的染色分布因毛细胞类型和位置而异。Ptprq基因突变不同的两个不同转基因小鼠品系在突变的前庭毛束中没有轴连接器,并且静纤毛错位或缺失。突变小鼠耳蜗发束结构在出生后迅速恶化,与小于正常的换能器电流、基底线圈耳蜗毛细胞逐渐丧失和耳聋有关。固特异等人(2003)提示Ptprq是毛束轴连接体形成、耳蜗毛束正常成熟和高频听觉毛细胞长期存活所必需的。


等位基因变体( 3精选示例):

.0001耳聋,自动口腔接收器84A

PTPRQ,TYR497TER公司
   RCV000144417型

2名荷兰成年同胞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伴前庭功能障碍(DFNB84A;613391),Schraders等人(2010年)在PTPRQ基因第19外显子中发现了纯合1491T-a颠倒,导致了tyr497-to-ter(Y497X)取代,以及缺失跨膜和磷酸酶结构域的截短蛋白。突变的命名基于剪接变异体III。在125个种族匹配的对照中未发现突变。纯合性测量表明,父母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至少生活在5代以前。听力损失是双侧的、对称的、感觉神经性的,可能是先天性的。两名患者均未出现正常言语,均报告分别从30岁和45岁及其后听力损失从严重到严重。此外,这两项研究都报告了运动发育迟缓,在热量和旋转测试中的眼震电图显示前庭功能受损。


.0002耳聋,自动耳塞84A

PTPRQ,ARG457GLY公司
   电话:000144416

2名摩洛哥同胞,出生于近亲父母,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伴前庭功能障碍(DFNB84A;613391),Schraders等人(2010年)在PTPRQ基因第19外显子中鉴定出纯合1369A-G转换,导致第五个FN3结构域(已知可结合配体的胞外结构域)中一个高度保守的残基发生arg457-to-gly(A457G)替换。突变的命名基于剪接变异体III。在125个种族匹配的对照中未发现突变。听力损失是双侧的、对称的、感觉神经性的、进行性的,可能是先天性的。热量和旋转测试中的眼震电图显示前庭功能受损。该表型的严重程度略低于一个荷兰家系的截断突变(Y497X;603317.0001)表明R457G突变体保留了残余功能。


.0003失聪,自动手术占主导地位73(1个家族)

PTPRQ,TRP2294TER公司
   RCV000505470。。。

通过对一个4代德国家系分离的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性耳聋(DFNA73;617663),Eisenberger等人(2017)在PTPRQ基因的最后一个编码外显子(外显子45)中发现了杂合子c.6881G-a转换(c.6881G-a,NM_001145026.1),导致受影响成员中出现trp2294-to-ter(W2294X)替代。听力损失的发病年龄从儿童早期到30岁不等。先证者4岁的兄弟是该突变的杂合子,尚未出现听力损失,但该突变与表型分离。ExAC或gnomAD数据库中不存在突变。PTPRQ在患者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表明,突变等位基因逃避了非传感介导的衰变。


参考文献

  1. 艾森伯格、T.、Di Donato、N.、Decker、C.、Delle Vedove、A、Neuhaus、C.、Nurnberg、G.、Toliat、M.、Nurn贝格、P.、Murbe、D.、Bolz、H.J.B。C末端无义突变将PTPRQ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听力损失联系起来。遗传学。医学20:614-6212017年。[公共医学:29309402,相关引文][全文]

  2. Goodyear,R.J.,Legan,P.K.,Wright,M.B.,Marcotti,W.,Oganesian,A.,Coats,S.A.,Booth,C.J.,Kros,C.J.,Seifert,R.A.,Bowen-Pope,D.F.,Richardson,G.P。发育中的耳蜗毛束成熟需要一种受体样肌醇脂类磷酸酶。《神经科学杂志》。23: 9208-9219, 2003.[公共医学:14534255,相关引文][全文]

  3. Oganesian,A.、Poot,M.、Daum,G.、Coats,S.A.、Wright,M.B.、Seifert,R.A.、Bowen-Pope,D.F。蛋白酪氨酸磷酸酶RQ是一种磷脂酰肌醇磷酸酶,可以调节细胞生存和增殖。程序。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100: 7563-7568, 2003.[公共医学:12802008,相关引文][全文]

  4. Schraders,M.,Oostrick,J.,Huygen,P.L.M.,Strom,T.M.,van Wijk,E.,Kunst,H.P.M.,Hoefsloot,L.H.,Cremers,C.W.R.J.,Admiraal,R.J.C.,Kremer,H。PTPRQ突变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性听力损伤DFNB84的一个原因,并与前庭功能障碍相关。Am.J.Hum.遗传学。86: 604-610, 2010.[公共医学:20346435,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5. Seifert,R.A.、Coats,S.A.、Oganesian,A.、Wright,M.B.、Dishmon,M.、Booth,C.J.、Johnson,R.J.、Alpers,C.E.、Bowen-Pope,D.F。PTPRQ是一种新型磷脂酰肌醇磷酸酶,可表达为细胞质蛋白或亚细胞定位受体样蛋白。实验细胞研究287:374-3862003。[公共医学:12837292,相关引文][全文]

  6. Wright,M.B.、Hugo,C.、Seifert,R.、Disteche,C.M.、Bowen-Pope,D.F。在实验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对损伤作出反应的增殖和迁移系膜细胞表达一种新的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生物学杂志。化学。273: 23929-23937, 1998.[公共医学:9727007,相关引文][全文]


Joanna S.Amberger-更新时间:2017年9月12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10年4月30日
Matthew B.Gross-更新时间:2006年12月1日
创建日期:
詹妮弗·麦克:1998年11月24日
卡罗尔:2018年7月6日
乔安娜:2017年9月15日
乔安娜:2017年9月13日
卡罗尔:2017年12月9日
乔安娜:2017年12月9日
卡罗尔:2017年7月9日
卡罗尔:2012年11月26日
卡罗尔:2011年5月24日
wwang:2010年4月30日
ckniffin:2010年4月30日
卡罗尔:2008年12月4日
mgross:2006年1月12日
mgross:2006年1月12日
脱发:1998年11月24日

*603317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类型,Q;PTPRQ公司


备选标题;符号

肾小球系膜细胞1表达的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GMC1型


HGNC批准的基因符号:PTPRQ

细胞遗传学位置:12q21.31 基因组坐标(GRCh38): 12:80,444,235-80,680,273 (来自NCBI)


基因-表型关系

位置 表型 表型
MIM编号
继承 表型
映射键
12季度21.31 耳聋,常染色体显性73 617663 常染色体显性
耳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84A 613391 常染色体隐性

文本

描述

PTPRQ属于III型受体样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ase)家族。PTPRQ对磷酸酪氨酸的活性较低,但对参与调节存活、增殖和亚细胞结构的磷脂酰肌醇磷酸盐具有活性(Seifert等人,2003年)。


克隆和表达

Wright等人(1998年)利用简并PCR鉴定实验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表达的新PTPase,克隆了Ptprq,他们称之为Ptpgmc1。Ptpgmc1蛋白包含一个信号肽、18个纤维连接蛋白(135600)III型样黏附结构域、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单细胞溶质PTPase结构域。它还具有磷酸化和N-连接糖基化的假定位点。Wright等人(1998年)还克隆了人类部分PTPGMC1 cDNA。大鼠组织的Northern blot分析显示Ptpgmc1仅在增殖的系膜细胞中表达。

Seifert等人(2003年)提出证据表明,大鼠和人类PTPRQ的细胞质和受体样形式是通过选择性剪接和使用选择性启动子产生的。Northern blot分析检测到人类组织和大鼠系膜细胞中1.8至7.5 kb的PTPRQ转录物。1.8-kb转录物编码一种仅含催化结构域的可溶性蛋白,在人类睾丸和大鼠系膜细胞中占主导地位,在肾小球损伤诱导后,其上调7至8倍。7.5-kb转录物编码一种包含催化域和细胞外域的蛋白质,在人类成人肺、成人和胎儿肾脏中占主导地位。原位杂交在成人和胎儿肾小球足细胞基底膜上检测到PTPRQ,但在肾脏其他部位没有检测到。

Schraders等人(2010)报道了人类PTPRQ基因的完整特征,并鉴定了4种不同的剪接变体(I-IV)。选择性剪接发生在基因的5素数端,外显子49也在睾丸和视网膜中选择性剪接。剪接变异体在结合细胞外配体的FN3结构域数量上存在差异,其中变异体I包含2200个氨基酸和15个FN3域,变异体II包含2587个氨基酸和19个FN3,变体IV包含2501个氨基酸和18个FN3结构域。使用编码PTPRQ细胞内区域的片段进行定量PCR分析,检测到除2个受试人类胎儿组织外的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胎肾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胎肺和胎耳蜗。胎肝和胎结肠的转录水平低于检测水平。在所有测试的成人人体组织中,肺和心脏的转录水平最高。


基因结构

Schraders等人(2010年)确定PTPRQ基因包含58个外显子。


映射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Wright等人(1998年)将PTPRQ基因映射到染色体12q15。Schraders等人(2010年)指出,PTPRQ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2q21.31。


基因功能

Oganesian等人(2003年)发现,大鼠Ptprq具有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活性和磷脂酰肌醇(PtdIns)磷酸酶活性。在体外,Ptprq的重组催化结构域对酪氨酸磷酸化肽和蛋白质底物具有较低的酪氨酸磷酸酶活性,但它可以对多种PtdIns磷酸盐进行去磷酸化,包括PtdIns 2,3,4-三磷酸盐和大多数PtdIn单磷酸盐和二磷酸盐。肌醇环中D3和D5位置的磷酸被水解。Ptprq在培养细胞中的过度表达抑制增殖并诱导凋亡。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没有影响但消除了PtdIns磷酸酶活性的突变消除了对增殖和凋亡的抑制作用。


分子遗传学

耳聋,常染色体隐性84A

Schraders等人(2010年)在2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感音神经性耳聋伴前庭功能障碍的无关家族的受累成员(DFNB84A;613391)中,确定了PTPRQ基因的各自纯合子突变(603317.001和603317.002)。

耳聋,常染色体显性73

通过对一个4代德国家系分离的常染色体显性聋(DFNA73;617663)进行全基因组测序,Eisenberger等人(2017)在PTPRQ基因的最后一个编码外显子(外显子45)(W2294X;603317.003)中发现了杂合无义突变。


动物模型

Goodyear等人(2003年)表明,Ptprq定位于鸡内耳的内耳毛束和肾小球。在出生后早期的小鼠中,Ptprq染色了耳蜗和内耳前庭的发束,并且在胚胎发育期间也表达。毛束上的染色分布因毛细胞类型和位置而异。Ptprq基因突变不同的两个不同转基因小鼠品系在突变的前庭毛束中没有轴连接器,并且静纤毛错位或缺失。突变小鼠耳蜗发束结构在出生后迅速恶化,与小于正常的换能器电流、基底线圈耳蜗毛细胞逐渐丧失和耳聋有关。Goodyear等人(2003年)认为,Ptprq是形成毛束的轴连接、耳蜗毛束正常成熟和高频听觉毛细胞长期存活所必需的。


ALLELIC变体 3个选定示例):

.0001耳聋,自动口腔接收器84A

PTPRQ,TYR497TER公司
SNP:rs183258549,gnomAD:rs183258549,临床变量:RCV000144417

在2名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伴前庭功能障碍的荷兰成年同胞(DFNB84A;613391)中,Schraders等人(2010年)在PTPRQ基因第19外显子中发现了纯合子1491T-a颠倒,导致了tyr497-to-ter(Y497X)替代,以及缺失跨膜和磷酸酶结构域的截短蛋白。突变的命名基于剪接变异体III。在125个种族匹配的对照中未发现突变。纯合性测量表明,父母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至少生活在5代以前。听力损失是双侧的、对称的、感觉神经性的,可能是先天性的。两名患者均未出现正常言语,均报告分别从30岁和45岁及其后听力损失从严重到严重。此外,两人都报告了运动发育延迟,在热量和旋转测试中的眼震电图显示前庭功能受损。


.0002耳聋,自动耳塞84A

PTPRQ,ARG457GLY公司
SNP:rs281865414,临床变量:RCV000144416

Schraders等人(2010年)在2名摩洛哥同胞中发现,PTPRQ基因第19外显子存在纯合1369A-G转换,导致arg457-to-gly(A457G),这2名同胞是近亲父母所生,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伴前庭功能障碍(DFNB84A;613391)第五FN3结构域中高度保守残基的取代,该结构域是已知的结合配体的胞外结构域。突变的命名基于剪接变异体III。在125个种族匹配的对照中未发现突变。听力损失是双侧的、对称的、感觉神经性的、进行性的,可能是先天性的。热量和旋转测试中的眼震电图显示前庭功能受损。该表型的严重程度略低于具有截断突变的荷兰家系(Y497X;603317.001),表明R457G突变保留了残余功能。


.0003失聪,自动手术占主导地位73(1个家族)

PTPRQ,TRP2294TER公司
SNP:rs1555214288,临床变量:RCV000505470、RCV001268420

通过对一个4代德国家系分离的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性耳聋(DFNA73;617663)进行全基因组测序,Eisenberger等人(2017)在PTPRQ基因的最后一个编码外显子(外显子45)中发现了杂合子c.6881G-a过渡(c.6881G-a,NM_001145026.1),导致trp2294-to-ter(W2294X)替换,在受影响的成员中。听力损失的发病年龄从儿童早期到第三个十年不等。先证者4岁的兄弟是该突变的杂合子,尚未出现听力损失,但该突变与表型分离。ExAC或gnomAD数据库中不存在突变。PTPRQ在患者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表明,突变等位基因逃避了非传感介导的衰变。


参考文献

  1. 艾森伯格、T.、Di Donato、N.、Decker、C.、Delle Vedove、A、Neuhaus、C.、Nurnberg、G.、Toliat、M.、Nurn贝格、P.、Murbe、D.、Bolz、H.J.B。C末端无义突变将PTPRQ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听力损失联系起来。遗传学。医学20:614-6212017年。[公共医学:29309402][全文:https://doi.org/10.1038/gim.2017.155]

  2. Goodyear,R.J.,Legan,P.K.,Wright,M.B.,Marcotti,W.,Oganesian,A.,Coats,S.A.,Booth,C.J.,Kros,C.J.,Seifert,R.A.,Bowen-Pope,D.F.,Richardson,G.P。发育中的耳蜗毛束成熟需要一种受体样肌醇脂类磷酸酶。《神经科学杂志》。23: 9208-9219, 2003.[公共医学:14534255][全文:https://doi.org/10.1523/JNEUROSCI.23-27-09208.2003]

  3. Oganesian,A.、Poot,M.、Daum,G.、Coats,S.A.、Wright,M.B.、Seifert,R.A.、Bowen-Pope,D.F。蛋白酪氨酸磷酸酶RQ是一种磷脂酰肌醇磷酸酶,可以调节细胞生存和增殖。程序。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100: 7563-7568, 2003.[公共医学:12802008][全文:https://doi.org/10.1073/pnas.1336511100]

  4. Schraders,M.,Oostrick,J.,Huygen,P.L.M.,Strom,T.M.,van Wijk,E.,Kunst,H.P.M.,Hoefsloot,L.H.,Cremers,C.W.R.J.,Admiraal,R.J.C.,Kremer,H。PTPRQ突变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性听力损伤DFNB84的一个原因,并与前庭功能障碍相关。Am.J.Hum.遗传学。86: 604-610, 2010.[公共医学:20346435][全文:https://doi.org/10.1016/j.ajhg.2010.02.015]

  5. Seifert,R.A.、Coats,S.A.、Oganesian,A.、Wright,M.B.、Dishmon,M.、Booth,C.J.、Johnson,R.J.、Alpers,C.E.、Bowen Pope,D.F。PTPRQ是一种新型磷脂酰肌醇磷酸酶,可表达为细胞质蛋白或亚细胞定位受体样蛋白。实验细胞研究287:374-3862003。[公共医学:12837292][全文:https://doi.org/10.1016/s0014-4827(03)00121-6]

  6. Wright,M.B.、Hugo,C.、Seifert,R.、Disteche,C.M.、Bowen-Pope,D.F。在实验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对损伤作出反应的增殖和迁移系膜细胞表达一种新的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生物学杂志。化学。273: 23929-23937, 1998.[公共医学:9727007][全文:https://doi.org/10.1074/jbc.273.37.23929]


贡献者:
Joanna S.Amberger-更新时间:2017年12月9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10年4月30日
Matthew B.Gross-更新时间:2006年12月1日

创建日期:
詹妮弗·麦克:1998年11月24日

编辑历史记录:
卡罗尔:2018年7月6日
乔安娜:2017年9月15日
乔安娜:2017年9月13日
卡罗尔:2017年12月9日
乔安娜:2017年12月9日
卡罗尔:2017年7月9日
卡罗尔:2012年11月26日
卡罗尔:2011年5月24日
wwang:2010年4月30日
ckniffin:2010年4月30日
卡罗尔:2008年12月4日
mgross:2006年1月12日
mgross:2006年1月12日
阿洛佩兹:1998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