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300142-p21蛋白活化激酶3;PAK3系列-OMIM公司
 
*300142

p21蛋白活化激酶3;PAK3系列


备选标题;符号

p21 CDC42/RAC1活化激酶3
寡核苷酸3;OPHN3号机组


HGNC批准的基因符号:PAK3系列

细胞遗传学位置:Xq23号机组   基因组坐标(GRCh38):十: 110944397-111227361 (来自NCBI)


基因-表型关系
位置 表型 表型
MIM编号
继承 表型
映射键
Xq23号机组 智力发育障碍,X连锁30 300558 XLR公司

文本

描述

Ras(HRAS;190020)-Rho的相关GTPases或p21蛋白(RHOA;165390)亚家族是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调节器。p21活化激酶(PAKs)是一个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对信号转导和细胞调节至关重要。PAK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包括细胞骨架动力学、细胞运动、基因转录、死亡和生存信号以及细胞周期进展。因此,PAK与许多病理状况和细胞转化有关。根据域体系结构和规则,PAK家族分为两个子家族,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即传统PAK,包括PAK1(602590),PAK2(605022)和PAK3,在结合Rho GTPases CDC42的GTP结合形式时激活(116952)和RAC1(602048). 第二组为非常规PAK,包括PAK4(605451),PAK5(PAK7;608038)和PAK6(608110),其活性独立于Rho GTP酶(由Zhao和Manser(2005)Eswaran等人(2008)).


克隆和表达

通过筛选大鼠脑细胞液中与Ras(HRAS)相互作用的蛋白质;190020)-Rho的相关GTPases或p21蛋白(RHOA;165390)亚科,Manser等人(1994年)鉴定了3种与人类CDC42的GTP结合形式相互作用的蛋白质(116952)和RAC1(602048)但不是RHOA。Manser等人(1995年)分离出一个编码这些蛋白1的大鼠cDNA,Pak3。Bagrodia等人(1995年)克隆小鼠Pak3。

Chelly(1999)将PAK3基因称为寡卟啉-3(OPHN3)。

通过成年小鼠组织的Northern印迹分析,Kohn等人(2004)观察到Pak3的3种亚型:一种2.2kb睾丸特异性转录物,一种2.4kb转录物在大脑和睾丸中表达,一种约3kb转录体在肾脏和大脑中表达。小鼠胚胎切片的原位杂交显示,Pak3在妊娠早期中期不表达,在胚胎11.5天时在视上区间脑底部表达最高,在胚胎14.5天时更多表达于脑室下区。


映射

总额(2011年)根据PAK3序列的比对(GenBankAF155651型)带有基因组序列(GRCh37)。


分子遗传学

澳大利亚一个患有非综合征X连锁智力发育障碍(XLID30;300558)由找到Donnelly等人(1996年)映射到染色体Xq21.3-q24,Allen等人(1998)发现PAK3基因突变(300142.0001).

据报道,一个患有XLID的法国家庭的受影响成员des Portes等人(1997),Bienvenu等人(2000年)发现PAK3基因突变(300142.0002).


动物模型

Huang等人(2011)注意到在小鼠中敲除Pak1或Pak3均未导致明显异常。他们发现,Pak1和Pak3的双基因敲除(DK)导致小鼠出生时身体健康,大脑大小和结构正常。然而,由于神经元细胞体积减少、轴突和树突状分支减少以及突触密度降低,DK小鼠出生后的大脑生长严重受损。行为上,DK小鼠表现出过度活跃和焦虑,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它们表现出学习障碍。DK小鼠的这些结构和功能缺陷与海马异常电生理活动和突触cofilin增强有关(参见601442)活动。


ALLELIC变体( 5精选示例):

.0001智力发育障碍,X-LINKED 30

澳大利亚非综合征性X连锁智力发育障碍30(XLID30;300558)报告人Donnelly等人(1996年),Allen等人(1998)发现PAK3基因中存在1255C-T转换,导致arg419-三(R419X)替代。未在任何未受影响的男性或超过45名对照个体中发现突变。当MRX30突变被引入PAK3 cDNA并转染COS细胞时,该cDNA产生了一种稳定的蛋白质,尽管被截断,但没有可测量的激酶活性。对患有MRX30的较严重男性患者进行的MRI研究显示,其大脑皮层、海马和其他结构的大体结构正常,这些男性患者患有小头畸形(尽管其他一些男性患者没有)。虽然不能排除神经元发育中更细微的缺陷,但MRI分析表明,PAK3并非神经元增殖、迁移或皮层旋转所必需的。因此,PAK3突变导致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现可能反映了后来在轴突生长或成年皮层功能中对PAK3的需求。


.0002智力发育障碍,X-LINKED 30

在一个患有非综合征X连锁智力发育障碍-30(XLID30;300558)报告人des Portes等人(1997),Bienvenu等人(2000年)在PAK3基因第2外显子中发现了199C-T转换,导致CDC42/Rac相互作用结合域上游的多碱基区域发生arg67-to-cys(R67C)替代,并预测会影响GTPase结合。


.0003智力发育障碍,X-LINKED 30

澳大利亚非综合征性X连锁智力发育障碍30(XLID30;300558),Gedeon等人(2003年)在PAK3基因第10外显子中发现1094C-a颠倒,导致ala365-to-glu(A365E)替代。受影响的男性有临界到轻度的精神发育迟滞,大多数能够独立工作并从事体力工作。一些患者患有精神疾病,一些患者的耳朵相对较长。所有携带者女性的智力都正常。


.0004智力发育障碍,X-LINKED 30

5名男性智力发育障碍患者-30(XLID30;300558)在一个芬兰家庭,Peippo等人(2007年)在PAK3基因第7外显子中发现1337G-C颠倒,导致trp446-to-ser(W446S)替代。研究人员发现,受感染男性的每一位母亲都是该突变的携带者。Peippo等人(2007年)通过多态性AR基因座的甲基化状态检测携带者女性的X失活(313700). 在2只表型正常的雌性(90%:10%;91%:9%)和一只临界迟钝的雌性(100%:0%)中发现了X偏斜失活。在2名男性亲属或200名无关的芬兰对照中未发现突变。


.0005智力发育障碍,X-LINKED 30

PAK3、IVS6DS、A-G、+4
   RCV000012328。。。

突尼斯一家患有X染色体连锁智力发育障碍30(XLID30;300558),Rejeb等人(2008年)在PAK3基因的内含子6中发现了一个A-G转换(276+4G-A),预计会产生一个新的供体剪接位点。患者RNA的RT-PCR分析表明,突变导致4 bp的插入、移码和128密码子的提前终止。在200名对照个体中未发现突变。表型相同,有小头畸形、口腔运动功能障碍和行为障碍。X灭活研究显示,2名女性携带者的X灭活完全倾斜。


参考文献

  1. Allen,K.M.、Gleeson,J.G.、Bagrodia,S.、Partington,M.W.、MacMillan,J.C.、Cerione,R.A.、Mulley,J.C、Walsh,C.A。PAK3突变在非综合征性X连锁智力障碍中的作用。自然遗传学。20: 25-30, 1998.[公共医学:9731525,相关引文][全文]

  2. Bagrodia,S.、Taylor,S.J.、Creasy,C.L.、Chernoff,J.、Cerione,R.A。小鼠p21Cdc/Rac活化激酶的鉴定。生物学杂志。化学。270: 22731-22737, 1995. 注:勘误表:J.Biol。化学。271:1250仅,1996年。[公共医学:7559398,相关引文][全文]

  3. Bienvenu,T.,des Portes,V.,McDonell,N.,Carrie,A.,Zemni,R.,Couvert,P.,Ropers,H.H.,Moraine,C.,van Bokhoven,H.,Fryns,J.P.,Allen,K.,Walsh,C.A.,Boue,J.,Kahn,A。PAK3,R67C的错义突变导致X连锁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93: 294-298, 2000.[公共医学:10946356,相关引文][全文]

  4. J·切利。X染色体连锁精神发育迟滞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的突破。嗯,鼹鼠。遗传学。8: 1833-1838, 1999.[公共医学:10469834,相关引文][全文]

  5. des Portes,V.、Soufir,N.、Carrie,A.、Billuart,P.、Bienvenu,T.、Vinet,M.C.、Beldjord,C.、Ponsot,G.、Kahn,A.,Boue,J.、Chelly,J。非特异性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MRX 47)基因位于Xq22.3-q24。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72: 324-328, 1997.[公共医学:9332663,相关引文][全文]

  6. Donnelly,A.J.、Partington,M.W.、Ryan,A.K.、Mulley,J.C。两个非特异性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基因(MRX30和MRX31)的区域定位。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64: 113-120, 1996.[公共医学:8826460,相关引文][全文]

  7. Eswaran,J.、Soundararajan,M.、Kumar,R.、Knapp,S。解开p21激活激酶之间的类差异。生物化学趋势。科学。33: 394-403, 2008.[公共医学:18639460,相关引文][全文]

  8. Gedeon,A.K.、Nelson,J.、Gecz,J.和Mulley,J.C。X连锁轻度非综合征性精神发育迟滞伴神经精神问题和PAK3中错义突变A365E。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120A:509-5172003年。[公共医学:12884430,相关引文][全文]

  9. 毛重,M.B。个人沟通。马里兰州巴尔的摩,2011年5月9日。

  10. Huang,W.、Zhou,Z.、Asrar,S.、Henkelman,M.、Xie,W.、Jia,Z。p21激活激酶1和3通过协调神经元复杂性和突触特性控制大脑大小。摩尔。单元格。生物学31:388-4032011年。[公共医学:21115725,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11. Kohn,M.,Steinbach,P.,Hameister,H.,Kehrer-Sawatzki,H。四个MRX基因通过小GTPases调节细胞内信号的比较表达分析。欧洲。J.Hum.遗传学。12: 29-37, 2004.[公共医学:14673471,相关引文][全文]

  12. Manser,E.,Chong,C.,Zhao,Z.S.,Leung,T.,Michael,G.,Hall,C.,Lim,L。p21-Cdc42/Rac-活化激酶(PAK)家族新成员的分子克隆。生物学杂志。化学。270: 25070-25078, 1995.[公共医学:7559638,相关引文][全文]

  13. Manser,E.,Leung,T.,Salihuddin,H.,Zhao,Z.,Lim,L。一种由Cdc42和Rac1激活的脑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自然》367:40-461994年。[公共医学:8107774,相关引文][全文]

  14. Peippo,M.、Koivisto,A.M.、Sarkamo,T.、Sipponen,M.,von Koskull,H.、Ylisaukko-oja,T.,Rehnstrom,K.、Froyen,G.、Ignatius,J.、Jarvela,I。PAK3相关精神残疾:表型的进一步表征。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143A:2406-24162007年。[公共医学:17853471,相关引文][全文]

  15. Rejeb,I.、Sailour,Y.、Castelnau,L.、Julien,C.、Bienvenu,T.、Taga,P.、Chaabouni,H.、Chelly,J.、Jemaa,L.B.、Bahi Buisson,N。具有神经精神特征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PAK3基因中的一种新剪接突变。欧洲。J.Hum.遗传学。16: 1358-1363, 2008.[公共医学:18523455,相关引文][全文]

  16. Zhao、Manser和E。PAK和其他Rho相关激酶——具有令人惊讶的多种调节机制的效应器。生物化学。J.386:201-214,2005年。[公共医学:15548136,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Patricia A.Hartz-更新时间:2011年12月22日
Matthew B.Gross-更新时间:2011年5月9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09年8月31日
Kelly A.Przylepa-更新时间:2008年4月1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日期:10/6/2005
Marla J.F.O'Neill-更新日期:5/6/2004
维克托·麦库西克-更新日期:10/12/1999
创建日期:
维克托·麦库西克:1998年8月28日
卡罗尔:2021年8月20日
迈克尔顿:2014年5月21日
颂歌:2013年9月12日
特里:2012年6月6日
mgross:2012年9月1日
特里:2011年12月22日
mgross:2011年5月9日
wwang:2009年9月16日
ckniffin:2009年8月31日
卡罗尔:2008年4月4日
毛圈布:2008年4月1日
卡罗尔:2005年7月10日
ckniffin:2005年6月10日
卡罗尔:2004年5月6日
卡罗尔:2004年5月6日
特里:2004年5月6日
阿洛佩兹:2004年3月17日
特里:2003年4月28日
阿洛佩兹:2003年3月11日
mgross:2000年5月31日
卡罗尔:1999年12月10日
特里:1999年6月9日
mgross:1999年3月16日
阿洛佩兹:1998年8月28日

*300142

p21蛋白活化激酶3;PAK3系列


备选标题;符号

p21 CDC42/RAC1活化激酶3
寡核苷酸3;OPHN3号机组


HGNC批准的基因符号:PAK3

细胞遗传学位置:Xq23   基因组坐标(GRCh38):X:110944397-111227361 (来自NCBI)


基因-表型关系

位置 表型 表型
MIM编号
继承 表型
映射键
Xq23号机组 智力发育障碍,X连锁30 300558 X连锁隐性

文本

描述

Rho(RHOA;165390)亚家族的Ras(HRAS;190020)相关GTPase或p21蛋白是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调节器。p21活化激酶(PAKs)是一个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对信号转导和细胞调节至关重要。PAK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包括细胞骨架动力学、细胞运动、基因转录、死亡和生存信号以及细胞周期进展。因此,PAK与许多病理状况和细胞转化有关。根据域体系结构和规则,PAK家族分为两个子家族,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为传统PAK,包括PAK1(602590)、PAK2(605022)和PAK3,它们在结合Rho GTPases CDC42(116952)和RAC1(602048)的GTP结合形式时被激活。第二组为非常规PAK,包括PAK4(605451)、PAK5(PAK7;608038)和PAK6(608110),它们独立于Rho GTPases活跃(由Zhao和Manser(2005)以及Eswaran等人(2008)审查)。


克隆和表达

通过筛选大鼠脑细胞液中与Rho(RHOA;165390)亚家族Ras(HRAS;190020)相关GTPase或p21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Manser等人(1994年)确定了3种与人类CDC42(116952)和RAC1(602048)的GTP-结合形式相互作用的蛋白,但与RHOA无关。Manser等人(1995年)分离出一个大鼠cDNA,编码这些蛋白中的1个,Pak3。Bagrodia等人(1995年)克隆了小鼠Pak3。

Chelly(1999)将PAK3基因称为低聚phrin-3(OPHN3)。

通过对成年小鼠组织的Northern blot分析,Kohn等人(2004年)观察到Pak3的3种亚型:一种2.2kb睾丸特异性转录物,一种2.4kb转录物在大脑和睾丸中表达,以及一种大约3kb的转录物在肾和大脑中表达。小鼠胚胎切片的原位杂交显示,Pak3在妊娠早期中期不表达,在胚胎11.5天时在视上区间脑底部表达最高,在胚胎14.5天时更多表达于脑室下区。


映射

Gross(2011)根据PAK3序列(GenBank AF155651)与基因组序列(GRCh37)的比对,将PAK3基因映射到染色体Xq23。


分子遗传学

Donnelly等人(1996年)发现澳大利亚一个患有非综合征性X连锁智力发育障碍(XLID30;300558)的家庭的受累成员映射到染色体Xq21.3-q24,Allen等人(1998年)在PAK3基因中发现了一个突变(300142.0001)。

据des Portes等人(1997年)报道,在一个患有XLID的法国家庭的受影响成员中,Bienvenu等人(2000年)发现PAK3基因发生突变(300142.0002)。


动物模型

Huang等人(2011)指出,在小鼠中敲除Pak1或Pak3不会导致明显的异常。他们发现,Pak1和Pak3的双基因敲除(DK)导致小鼠出生时身体健康,大脑大小和结构正常。然而,由于神经元细胞体积减少、轴突和树突状分支减少以及突触密度降低,DK小鼠出生后的大脑生长严重受损。行为上,DK小鼠表现出过度活跃和焦虑,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它们表现出学习障碍。DK小鼠的这些结构和功能缺陷与海马异常电生理活动和突触cofilin活性增强有关(见601442)。


ALLELIC变体 5个精选示例):

.0001智力发育障碍,X-LINKED 30

PAK3,ARG419TER公司
单号:rs121434611,临床变量:RCV000012324,RCV000656321

在Donnelly等人(1996年)报告的一个患有非综合征性X连锁智力发育障碍-30(XLID30;300558)的澳大利亚家庭的受累男性中,Allen等人(1998年)发现PAK3基因中存在1255C-T转换,导致arg419-to-ter(R419X)替代。未在任何未受影响的男性或超过45名对照个体中发现突变。当MRX30突变被引入PAK3 cDNA并转染COS细胞时,该cDNA产生了一种稳定的蛋白质,尽管被截断,但没有可测量的激酶活性。对患有MRX30的较严重男性患者进行的MRI研究显示,其大脑皮层、海马和其他结构的大体结构正常,这些男性患者患有小头畸形(尽管其他一些男性患者没有)。虽然不能排除神经元发育中更细微的缺陷,但MRI分析表明,PAK3并非神经元增殖、迁移或皮层旋转所必需的。因此,PAK3突变产生智力迟钝的发现可能反映了成年皮层轴突生长或功能对PAK3的后期需求。


.0002智力发育障碍,X-LINKED 30

PAK3、ARG67CYS
SNP:rs121434612,临床变量:RCV00012325

在des Portes等人(1997年)报告的一个患有非综合征性X连锁智力发育障碍-30(XLID30;300558)的法国家系的男性患者中,Bienvenu等人(2000年)在PAK3基因的外显子2中发现了199C-T转换,导致arg67-to-cys(R67C)CDC42/Rac交互结合域上游的多基区域中的取代,预计会影响GTPase结合。


.0003智力发育障碍,X-LINKED 30

PAK3,ALA365GLU
单号:rs121434613,临床变量:RCV00012326、RCV003162241

Gedeon等人(2003年)在一个患有非综合征性X连锁智力发育障碍-30(XLID30;300558)的澳大利亚家庭的受影响男性中,在PAK3基因的外显子10中发现1094C-a颠倒,导致ala365-to-glu(A365E)替代。受影响的男性有临界到轻度的精神发育迟滞,大多数能够独立工作并从事体力工作。一些患者患有精神疾病,一些患者的耳朵相对较长。所有携带者女性的智力都正常。


.0004智力发育障碍,X-LINKED 30

PAK3、TRP446SER
SNP:rs121434614,临床变量:RCV00012327

Peippo等人(2007年)在一个芬兰家族中的5名患有智力发育障碍-30(XLID30;300558)的男性中,在PAK3基因第7外显子中发现了1337G-C颠倒,导致trp446-to-ser(W446S)替代。研究人员发现,受感染男性的每一位母亲都是该突变的携带者。Peippo等人(2007年)通过多态性AR基因座的甲基化状态(313700)检查了携带者女性的X失活。在2只表型正常的雌性(90%:10%;91%:9%)和一只临界迟钝的雌性(100%:0%)中发现了X偏斜失活。在2名男性亲属或200名无关的芬兰对照中未发现突变。


.0005智力发育障碍,X连锁30

PAK3、IVS6DS、A-G、+4
单号:rs1569398769,临床变量:RCV00012328、RCV001257660、RCV003329230

在突尼斯X连锁智力发育障碍-30(XLID30;300558)家系的3名男性患者中,Rejeb等人(2008年)在PAK3基因内含子6中发现了一个a-G转换(276+4G-a),预计会产生一个新的供体剪接位点。患者RNA的RT-PCR分析表明,突变导致4 bp的插入、移码和128密码子的提前终止。在200名对照个体中未发现突变。表型相同,有小头畸形、口腔运动功能障碍和行为障碍。X灭活研究显示,2名女性携带者的X灭活完全倾斜。


参考文献

  1. Allen,K.M.、Gleeson,J.G.、Bagrodia,S.、Partington,M.W.、MacMillan,J.C.、Cerione,R.A.、Mulley,J.C、Walsh,C.A。非综合征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PAK3突变。自然遗传学。20: 25-30, 1998.[公共医学:9731525][全文:https://doi.org/10.1038/1675]

  2. Bagrodia,S.、Taylor,S.J.、Creasy,C.L.、Chernoff,J.、Cerione,R.A。小鼠p21Cdc/Rac活化激酶的鉴定。生物学杂志。化学。270: 22731-22737, 1995. 注:勘误表:J.Biol。化学。271:1250仅,1996年。[公共医学:7559398][全文:https://doi.org/10.1074/jbc.270.39.22731]

  3. Bienvenu,T.,des Portes,V.,McDonell,N.,Carrie,A.,Zemni,R.,Couvert,P.,Ropers,H.H.,Moraine,C.,van Bokhoven,H.,Fryns,J.P.,Allen,K.,Walsh,C.A.,Boue,J.,Kahn,A。PAK3,R67C的错义突变导致X连锁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93: 294-298, 2000.[公共医学:10946356][全文:https://doi.org/10.1002/1096-8628(20000814)93:4<294::aid-ajmg8>3.0.co;2-f]

  4. J·切利。X染色体连锁精神发育迟滞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的突破。嗯,鼹鼠。遗传学。8: 1833-1838, 1999.[公共医学:10469834][全文:https://doi.org/10.1093/hmg/8.10.1833]

  5. des Portes,V.、Soufir,N.、Carrie,A.、Billuart,P.、Bienvenu,T.、Vinet,M.C.、Beldjord,C.、Ponsot,G.、Kahn,A.,Boue,J.、Chelly,J。非特异性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MRX 47)基因位于Xq22.3-q24。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72: 324-328, 1997.[PubMed:9332663][全文:https://doi.org/10.1002/(sici)1096-8628(19971031)72:3<324::aid-ajmg14>3.0.co;2伏]

  6. Donnelly,A.J.、Partington,M.W.、Ryan,A.K.、Mulley,J.C。两个非特异性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基因(MRX30和MRX31)的区域定位。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64: 113-120, 1996.[公共医学:8826460][全文:https://doi.org/10.1002/(SICI)1096-8628(19960712)64:1<113::AID-AJMG19>3.0.CO;2-Q]

  7. Eswaran,J.、Soundararajan,M.、Kumar,R.、Knapp,S。解开p21激活激酶之间的类差异。生物化学趋势。科学。33: 394-403, 2008.[公共医学:18639460][全文:https://doi.org/10.1016/j.tibs.2008.06.002]

  8. Gedeon,A.K.、Nelson,J.、Gecz,J.和Mulley,J.C。X连锁轻度非综合征性精神发育迟滞伴神经精神问题和PAK3中错义突变A365E。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120A:509-5172003年。[公共医学:12884430][全文:https://doi.org/10.1002/ajmg.a.20131]

  9. 毛重,M.B。个人沟通。马里兰州巴尔的摩,2011年5月9日。

  10. 黄,W.,周,Z.,Asrar,S.,Henkelman,M.,谢,W.、贾,Z。p21激活激酶1和3通过协调神经元复杂性和突触特性控制大脑大小。摩尔。单元格。生物学31:388-4032011年。[公共医学:21115725][全文:https://doi.org/10.1128/MCB.00969-10]

  11. Kohn,M.,Steinbach,P.,Hameister,H.,Kehrer-Sawatzki,H。四个MRX基因通过小GTPases调节细胞内信号的比较表达分析。欧洲。J.Hum.遗传学。12: 29-37, 2004.[PubMed:14673471][全文:https://doi.org/10.1038/sj.ejhg.5201085]

  12. Manser,E.,Chong,C.,Zhao,Z.S.,Leung,T.,Michael,G.,Hall,C.,Lim,L。p21-Cdc42/Rac-活化激酶(PAK)家族新成员的分子克隆。生物学杂志。化学。270: 25070-25078, 1995.[公共医学:7559638][全文:https://doi.org/10.1074/jbc.270.42.25070]

  13. Manser,E.、Leung,T.、Salihuddin,H.、Zhao,Z.、Lim,L。一种由Cdc42和Rac1激活的脑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自然》367:40-461994年。[公共医学:8107774][全文:https://doi.org/10.1038/367040a0]

  14. Peippo,M.、Koivisto,A.M.、Sarkamo,T.、Sipponen,M.,von Koskull,H.、Ylisaukko-oja,T.,Rehnstrom,K.、Froyen,G.、Ignatius,J.、Jarvela,I。PAK3相关精神残疾:表型的进一步表征。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143A:2406-24162007年。[公共医学:17853471][全文:https://doi.org/10.1002/ajmg.a.31956]

  15. Rejeb,I.、Saillour,Y.、Castelnau,L.、Julien,C.、Bienvenu,T.、Taga,P.、Chaabouni,H.、Chelly,J.、Jemaa,L.B.、Bahi-Buisson,N。具有神经精神特征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PAK3基因中的一种新剪接突变。欧洲。J.Hum.遗传学。16: 1358-1363, 2008.[公共医学:18523455][全文:https://doi.org/10.1038/ejhg.2008.103]

  16. Zhao、Manser和E。PAK和其他Rho相关激酶——具有令人惊讶的多种调节机制的效应器。生物化学。J.386:201-214,2005年。[公共医学:15548136][全文:https://doi.org/10.1042/BJ20041638]


贡献者:
Patricia A.Hartz-更新时间:2011年12月22日
Matthew B.Gross-更新时间:2011年5月9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09年8月31日
Kelly A.Przylepa-更新时间:2008年4月1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日期:10/6/2005
Marla J.F.O'Neill-更新日期:5/6/2004
维克托·麦库西克-更新日期:10/12/1999

创建日期:
维克托·麦库西克:1998年8月28日

编辑历史记录:
卡罗尔:2021年8月20日
迈克尔顿:2014年5月21日
卡罗尔:2013年9月12日
特里:2012年6月6日
mgross:2012年9月1日
毛圈布:2011年12月22日
mgross:2011年5月9日
wwang:2009年9月16日
ckniffin:2009年8月31日
卡罗尔:2008年4月4日
特里:2008年4月1日
卡罗尔:2005年7月10日
ckniffin:2005年6月10日
卡罗尔:2004年5月6日
卡罗尔:2004年5月6日
特里:2004年5月6日
阿洛佩兹:2004年3月17日
特里:2003年4月28日
阿洛佩兹:2003年3月11日
mgross:2000年5月31日
卡罗尔:1999年12月10日
特里:1999年6月9日
mgross:1999年3月16日
阿洛佩兹:1998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