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300019-宿主细胞因子C1;氟氯烃1-OMIM公司
 
*300019

宿主细胞因子C1;氟氯烃1


备选标题;符号

HCF1型
VP16辅助蛋白质


HGNC批准的基因符号:氟氯烃1

细胞遗传学位置:许继28   基因组坐标(GRCh38):十: 153947557-153971818 (来自NCBI)


基因-表型关系
位置 表型 表型
MIM编号
继承 表型
映射键
许继28 甲基丙二酸尿和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blX型 309541 XLR公司

文本

描述

HCFC1基因编码一个染色质相关的转录调节器(由Huang等人,2012年).


克隆和表达

来自位于DXS52和因子VIII基因(F8;300841),Frattini等人(1994年)从AVPR2基因中分离出约50kb端粒的转录图谱(300538)在其着丝粒末端含有L1CAM基因的180kb重叠群中。人类胎儿大脑文库的序列与HCF1(宿主细胞因子C1)的序列相同,HCF1激活单纯疱疹病毒VP16反式激活蛋白,与八聚体基序结合蛋白Oct1相关(164175),由识别Wilson等人(1993)该基因以普遍模式表达,在所有受试组织中均存在约10 kb的较大转录物,而肌肉和心脏组织中存在约8.0 kb的选择性剪接RNA。其他研究结果表明,替代mRNA处理可以部分促进组织子集中多肽HCF1家族的多样性。

Frattini等人(1996年)证明小鼠Hcfc1蛋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其中19个氨基酸基序位于人类蛋白的中间。这表明这些重复的一个重要功能。


基因结构

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Frattini等人(1994年)证明HCFC1转录本由分布在约24kb上的26个外显子组装而成。


映射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和体细胞杂交分析,Wilson等人(1995)将HCFC1基因映射到Xq28。YAC和cosmid定位将HCFC1基因定位在V2R基因远端100 kb范围内,并与肾素结合蛋白基因相邻(312420).

Faranda等人(1995年)发现HCFC1的3质点末端位于肾素结合蛋白基因3质点端上游2763-bp(312420). 因此,这两个基因的转录方向相同,从端粒到着丝粒。

Frattini等人(1996年)发现小鼠基因映射到一个与Xq28同源的区域,与人类一样,与肾素结合蛋白基因非常接近,在一个100-kb的区域也包括L1cam和加压素受体2型基因。


基因功能

Wilson等人(1995)发现HCF转录物和蛋白在胎儿和胎盘组织及细胞系中最为丰富,表明其在细胞增殖中起作用。在成人中,HCF蛋白在肾脏中丰富,但在大脑中不丰富,这是单纯疱疹病毒(HSV)潜伏感染的部位,也是HCF水平可能影响HSV感染进展的部位。

Zoppe等人(1996年)报道了HCFC1基因的完整序列,包括5素侧翼区的2kb和第一内含子的5.9kb。除了检测已知DNA结合蛋白的许多假定结合位点外,还发现在该基因的5素区每隔6个固定间隔出现一个高度保守的17-bp序列。该基序能够结合转录因子阴阳1(YY1;600013)以及另一个未知因素,表明HCFC1的表达受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调节。

使用酵母互动屏幕,Mahajan等人(2002年)表明人HPIP(HCFC1R1;618818)与HCF1的β-螺旋桨域相互作用。HPIP在CRM1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穿梭(602559)-HCF1与HPIP的依赖方式和相互作用允许HCF1从细胞核输出到细胞质。

使用染色质免疫沉淀、PCR、联合免疫沉淀和报告分析,Liang等人(2009)发现α-疱疹病毒、HS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后,导致染色质快速积累,抑制组蛋白H3 lys9(H3K9)甲基化。病毒即刻早期(IE)基因的表达需要HCF1招募LSD1(KDM1A);609132)病毒直接早期启动子。LSD1耗竭或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对LSD1的剂量依赖性抑制导致抑制性染色质积累和病毒基因表达受阻。HCF1与SET1(SETD1A;611052)和MLL1(159555),通过添加激活的H3K4三甲基化标记,协调调节抑制性H3K9甲基化水平。Liang等人(2009)结论是LSD1阻止H3K9甲基化的积累,并允许两种α-疱疹病毒的生产性感染。他们提出,病毒病原体对宿主细胞染色质机制的依赖性突显了潜在的治疗干预,用广泛使用的MAOIs靶向LSD1可能会阻止病毒潜伏期和再激活。

Huang等人(2012)发现Hcfc1基因在小鼠大脑发育过程中高表达,与增殖细胞的作用一致。在胚胎发生过程中表达减少,但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仍存在,这表明在有丝分裂后细胞中也有作用。Hcfc1基因在培养的小鼠神经干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导致增殖期细胞显著减少,促进细胞周期退出,并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的生成。胚胎海马神经元中Hcfc1基因的过度表达导致轴突生长减少,轴突树枝化程度降低,神经元死亡增加。研究结果表明,HCFC1是胚胎神经发育的有力调节器。


生物化学特征

HCFC1是人类细胞周期进程的转录协同调节因子,它经历了蛋白水解成熟过程,其中6个重复序列中的任何一个被营养反应性糖基转移酶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转移酶(OGT)裂解;300255).Lazarus等人(2013)据报道,OGT的四三肽重复结构域结合HCFC1蛋白水解酶重复序列的羧基末端部分,从而使裂解区域位于二磷酸尿苷-GlcNAc上方的糖基转移酶活性部位。构象类似于糖基化竞争性肽底物的构象。半胱氨酸和谷氨酸残基之间发生裂解,产生焦谷氨酸产品。切割位点谷氨酸转化为丝氨酸将HCFC1蛋白水解重复序列转化为糖基化底物。Lazarus等人(2013)结论蛋白质糖基化和HCFC1裂解发生在同一活性部位。


分子遗传学

X连锁智力发育障碍-3(XLID3;309541)最初报告人Gedeon等人(1991年),Huang等人(2012)在HCFC1基因的5素非翻译区发现了455A-G转换(300019.0001)破坏了转录因子YY1的结合位点。患者淋巴母细胞中HCFC1 mRNA的表达是对照组的1.6倍。基因表达的微阵列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RX3患者线粒体功能或生物发生相关的多个基因被解除调控。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家系其他先证者的外显子序列测定发现HCFC1基因发生错义突变(S225N;300019.0002)1名先证者与该家族的疾病隔离。在另外2个先证者中发现HCFC1基因中的另外两个变体,但每个先证者也携带另一个基因的突变(ZMYM3,300061和MED13,300118因此不能充分确定HCFC1变化对表型的贡献。

在14名非血缘男性中,通过实验室研究确定患有X连锁智力发育障碍和钴胺素障碍(MHACX;309541),Yu等人(2013)在HCFC1基因中发现了5种不同的半合子错义突变(参见,例如。,300019.0003-300019.0005). 9名患者携带相同的突变(A115V;300019.0003). 所有突变都发生在5个N-末端kelch结构域中的2个高度保守的残基上。第一名患者的突变是通过外显子组测序发现的,随后的突变是通过对17名患有类似疾病的男性进行HCFC1筛查和实验室发现的。所有患者都严重延迟了婴儿期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并与发育不良、精神发育迟滞和顽固性癫痫相关。许多患者患有小头症和/或舞蹈性关节炎。补充研究建议cblC(277400),但MMACHC基因中未发现突变(609831). 2例患者的成纤维细胞MMACHC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而HCFC1的mRNA及蛋白水平正常。HEK293细胞中HCFC1的敲除下调MMACHC。这些发现表明HCFC1的突变抑制了其在MMACHC转录激活中的功能,并表明转录的扰动可导致先天性代谢错误。


ALLELIC变体( 5精选示例):

.0001智力发育障碍,X连锁3

氟氯烃1,455A-G
   RCV000032896型

X连锁智力发育障碍-3(XLID3;309541)最初报告人Gedeon等人(1991年),Huang等人(2012)在转录因子YY1的S2结合位点内HCFC1基因的5素非翻译区中发现了455A-G转换(600013).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淋巴母细胞中的HCFC1 mRNA高1.6倍,455A-G变异体显示完全消除HEK293 T细胞中的YY1结合。Hcfc1基因在培养的小鼠神经干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导致增殖期细胞显著减少,促进细胞周期退出,并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的生成。胚胎海马神经元中Hcfc1基因的过度表达导致轴突生长减少,轴突树枝化程度降低,神经元死亡增加。研究结果表明,HCFC1是胚胎神经发育的有力调节器。该家族没有生化研究报告。


.0002智力发育障碍,X连锁3

通过对智力发育障碍(XLID3;309541),Huang等人(2012)在HCFC1基因中发现674G-a转换,导致在Kelch结构域中的一个高度保守的残基处发生ser225-to-asn(S225N)替换。在另外三个受影响的男性家庭成员中,突变与疾病分离。该家族没有生化研究报告。


.0003甲基丙酸尿和同型半胱氨酸尿,cblX型

在9名患有甲基丙二酸尿症和高胱氨酸尿症的无关男性中,cblX型(MAHCX;309541),Yu等人(2013)在HCFC1基因第3外显子中发现了一个半合子c.344C-T转换,导致第二个kelch基序中高度保守的残基发生ala115-to-val(A115V)替换。通过外显子组测序发现第一例患者的突变,并通过Sanger测序证实;突变发生在他未受影响的母亲身上。在dbSNP、NHLBI Exome variant Server或1000 Genomes Project数据库中未发现该变体。Sanger测序在50名欧洲血统的对照个体中未发现变异,但在50名非裔美国人血统的控制个体中的1名女性个体中发现了变异。这些患者严重延迟了婴儿期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在大多数情况下,顽固性癫痫发作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和血清甲基丙二酸升高有关。


.0004甲基马来酸和同型半胱氨酸,cblX型

在2名患有甲基丙二酸尿症和同型胱氨酸尿症的无关男孩中,cblX型(MAHCX;309541),Yu等人(2013)在HCFC1基因中发现了一个半合子c.218C-T转换,导致第一个kelch基序中高度保守的残基发生ala73-to-val(A73V)替换。这些患者严重延迟了婴儿期和顽固性癫痫发作时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


.0005甲基丙酸尿和同型半胱氨酸尿,cblX型

一名患有甲基丙二酸尿症和同型胱氨酸尿症的男孩,cblX型(MAHCX;309541),Yu等人(2013)在HCFC1基因中发现了一个半合子c.217G-a转换,导致第一个kelch基序中高度保守的残基发生ala73-thr(A73T)替换。该患者严重延迟了婴儿期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顽固性癫痫发作和发育不良。


参考文献

  1. Faranda,S.、Frattini,A.、Vezzoni,P。编码肾素结合蛋白和宿主细胞因子的人类基因在Xq28中紧密相连,并且转录方向相同。基因155:237-2391995。[公共医学:7721097,相关引文][全文]

  2. 弗拉蒂尼,A.,查特吉,A.,法兰达,S.,萨科,M.G.,维拉,A.,赫尔曼,G.E.,维佐尼,P。人类宿主细胞因子基因(HCFC1)的染色体定位和HCF重复序列在小鼠同源物中是保守的。基因组学32:277-2801996。[公共医学:8833156,相关引文][全文]

  3. 弗拉蒂尼,A.,法兰达,S.,雷多菲,E.,祖奇,I.,维拉,A.,帕特罗索,M.C.,斯特里纳,D.,苏珊尼,L.,维佐尼,P。人类VP16辅助蛋白的基因组组织,一种定位到Xq28的持家基因(HCFC1)。基因组学23:30-351994年。[公共医学:7829097,相关引文][全文]

  4. Gedeon,A.、Kerr,B.、Mulley,J.、Turner,G。非特异性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的MRX3基因定位。医学遗传学杂志。28: 372-377, 1991.[公共医学:1870093,相关引文][全文]

  5. Huang,L.、Jolly,L.A.、Willis-Owen,S.、Gardner,A.、Kumar,R.、Douglas,E.、Shoubridge,C.、Wieczorek,D.、Tzschach,A.、Cohen,M.、Hackett,A.、Field,M.,Froyen,G.、Hu,H.、Haas,S.A.、Ropers,H.,Kalscheuer,V.M.、Corbett,M.A.、Gecz,J。一种非编码的调节性突变暗示HCFC1与非综合征性智力残疾有关。Am.J.Hum.Genet。91: 694-702, 2012.[公共医学:23000143,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6. Lazarus,M.B.,Jiang,J.,Kapuria,V.,Bhuiyan,T.,Janetzko,J..,Zandberg,W.F.,Vocadlo,D.J.,Herr,W.,Walker,S。HCF-1在O-GlcNAc转移酶的活性部位被裂解。《科学》342:1235-12392013。[公共医学:24311690,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7. Liang,Y.、Vogel,J.L.、Narayanan,A.、Peng,H.、Kristie,T.M。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的抑制阻止了α-疱疹病毒裂解复制和潜伏期的再激活。《自然医学》15:1312-13172009。[公共医学:19855399,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8. Mahajan,S.S.、Little,M.M.、Vazquez,R.、Wilson,A.C。HCF-1与细胞核输出因子的相互作用。生物学杂志。化学。277: 44292-44299, 2002.[公共医学:12235138,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9. Wilson,A.C.,LaMarco,K.,Peterson,M.G.,Herr,W。VP16辅助蛋白HCF是一个由大前体蛋白加工而成的多肽家族。手机74:115-1251993。[公共医学:8392914,相关引文][全文]

  10. Wilson,A.C.、Parrish,J.E.、Massa,H.F.、Nelson,D.L.、Trask,B.J.、Herr,W。编码VP16辅助蛋白HCF(HCFC1)的基因存在于人类Xq28中,在胎儿组织和成人肾脏中高度表达。基因组学25:462-4681995。[公共医学:7789979,相关引文][全文]

  11. Yu,H.-C.,Sloan,J.L.,Scharer,G.,Brebner,A.,Quintana,A.M.,Achilly,N.P.,Manoli,I.,Coughlin,C.R.,II,Geiger,E.A.,Schneck,U.,Watkins,D.,Suormala,T.,Van Hove,J.L.K.,Fowler,B.,Baumgartner,M.R.,Rosenblatt,D.S.,Venditti,C.P.,Shaikh,T.H。由转录协同调节因子HCFC1突变引起的X连锁钴胺素障碍。Am.J.Hum.Genet。93: 506-514, 2013.[公共医学:24011988,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12. Zoppe,M.、Frattini,A.、Faranda,S.、Vezzoni,P。宿主细胞因子1(HCFC1)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完整序列:YY1转录因子在其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基因组学34:85-911996。[公共医学:8661027,相关引文][全文]


Bao Lige-更新日期:2020年3月18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14年1月30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日期:2013年10月16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12年10月17日
Paul J.Converse-更新时间:2009年12月2日
创建日期:
维克托·麦库西克:1996年2月4日
卡罗尔:2021年12月22日
卡罗尔:2021年11月18日
mgross:2020年3月19日
mgross:2020年3月18日
阿洛佩兹:2014年1月30日
卡罗尔:2013年10月25日
卡罗尔:2013年10月17日
卡罗尔:2013年10月17日
ckniffin:2013年10月16日
特里:2012年10月19日
卡罗尔:2012年10月18日
ckniffin:2012年10月17日
卡罗尔:2011年4月7日
mgross:2010年4月20日
特里:2010年4月20日
mgross:2009年7月12日
特里:2009年12月2日
卡罗尔:2009年1月26日
ckniffin:2005年8月3日
卡罗尔:2003年6月25日
阿洛佩兹:1998年7月21日
特里:1996年6月5日
特里:1996年6月3日
标记:1996年3月25日
特里:1996年3月14日
乔安娜:1996年2月4日

*300019

宿主细胞因子C1;氟氯烃1


备选标题;符号

HCF1型
VP16辅助蛋白质


HGNC批准的基因符号:HCFC1

细胞遗传学位置:Xq28   基因组坐标(GRCh38):X:153947557-153971818 (来自NCBI)


基因-表型关系

位置 表型 表型
MIM编号
继承 表型
映射键
许继28 甲基丙二酸尿和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blX型 309541 X连锁隐性

文本

描述

HCFC1基因编码一种染色质相关转录调控因子(Huang等人,2012年总结)。


克隆和表达

Frattini等人(1994)从位于DXS52和因子VIII基因(F8;300841)之间的Xq28中的富含G+C的等位体中分离出一个转录物,该转录物在其着丝粒末端含有L1CAM基因的180kb重叠群中从AVPR2基因(300538)中定位约50kb的端粒。人类胎儿大脑文库的序列与HCF1(宿主细胞因子C1)的序列相同,HCF1激活单纯疱疹病毒VP16反式激活蛋白,与Wilson等人(1993年)确定的八聚体基序结合蛋白Oct1(164175)相关。该基因以普遍模式表达,在所有测试组织中都存在约10 kb的较大转录物,而肌肉和心脏组织中存在约8.0 kb的选择性剪接RNA。其他研究结果表明,替代mRNA处理可以部分促进组织子集中多肽HCF1家族的多样性。

Frattini等人(1996年)证明,小鼠Hcfc1蛋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其中19个氨基酸基序位于人类蛋白的中间。这表明这些重复的一个重要功能。


基因结构

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Frattini等人(1994年)证明HCFC1转录物由分布在约24 kb上的26个外显子组装而成。


映射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和体细胞杂交分析,Wilson等人(1995年)将HCFC1基因定位到Xq28。YAC和cosmid图谱将HCFC1基因定位在V2R基因远端100 kb范围内,并与肾素结合蛋白基因相邻(312420)。

Faranda等人(1995年)发现HCFC1的3质点末端位于肾素结合蛋白基因3质点端上游2763-bp处(312420)。因此,这两个基因的转录方向相同,从端粒到着丝粒。

Frattini等人(1996年)发现,小鼠基因映射到一个与Xq28同源的区域,与人类一样,与肾素结合蛋白基因非常接近,在一个100-kb的区域也包括L1cam和加压素受体2型基因。


基因功能

Wilson等人(1995年)发现,HCF转录物和蛋白质在胎儿和胎盘组织及细胞系中最为丰富,表明其在细胞增殖中发挥作用。在成人中,HCF蛋白在肾脏中丰富,但在大脑中不丰富,这是单纯疱疹病毒(HSV)潜伏感染的部位,也是HCF水平可能影响HSV感染进展的部位。

Zoppe等人(1996年)报道了HCFC1基因的完整序列,包括2 kb的5素侧翼区和5.9 kb的第一内含子。除了检测已知DNA结合蛋白的许多假定结合位点外,还发现在该基因的5素区每隔6个固定间隔出现一个高度保守的17-bp序列。该基序能够结合转录因子Yin/Yang 1(YY1;600013)和另一未知因子,表明HCFC1的表达受这些因子的相互作用调节。

Mahajan等人(2002年)使用酵母相互作用筛选表明,人类HPIP(HCFC1R1;618818)与HCF1的β-螺旋桨结构域相互作用。HPIP以CRM1(602559)依赖的方式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穿梭,HCF1与HPIP的相互作用允许HCF1从细胞核输出到细胞质。

Liang等人(2009年)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PCR、共免疫沉淀和报告人分析发现,α-疱疹病毒、HS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感染导致了染色质抑制组蛋白H3 lys9(H3K9)甲基化的快速积累。病毒即时早期(IE)基因的表达需要HCF1向病毒即时早期启动子招募LSD1(KDM1A;609132)。LSD1耗竭或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对LSD1的剂量依赖性抑制导致抑制性染色质积累和病毒基因表达受阻。HCF1与SET1(SETD1A;611052)和MLL1(159555)协同调节抑制性H3K9甲基化水平,并添加激活的H3K4三甲基化标记。Liang等人(2009年)得出结论,LSD1阻止H3K9甲基化的积累,并允许两种α-疱疹病毒的生产性感染。他们提出,病毒病原体对宿主细胞染色质机制的依赖性突显了潜在的治疗干预,用广泛使用的MAOIs靶向LSD1可能会阻止病毒潜伏期和再激活。

Huang等人(2012年)发现Hcfc1基因在小鼠大脑发育过程中高表达,与增殖细胞的作用一致。在胚胎发生过程中表达减少,但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仍存在,这表明在有丝分裂后细胞中也有作用。Hcfc1基因在培养的小鼠神经干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导致增殖期细胞显著减少,促进细胞周期退出,并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的生成。胚胎海马神经元中Hcfc1基因的过度表达导致轴突生长减少,轴突树枝化程度降低,神经元死亡增加。研究结果表明,HCFC1是胚胎神经发育的有力调节器。


生物化学特征

HCFC1是人类细胞周期进程的转录协同调节器,它经历了蛋白水解成熟过程,其中6个重复序列中的任何一个被营养反应性糖基转移酶,O-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转移酶(OGT;300255)切割。Lazarus等人(2013年)报告称,OGT的四三肽重复结构域结合HCFC1蛋白水解酶重复序列的羧基末端部分,从而使裂解区域位于二磷酸尿苷-GlcNAc上方的糖基转移酶活性部位。构象类似于糖基化竞争性肽底物的构象。半胱氨酸和谷氨酸残基之间发生裂解,产生焦谷氨酸产品。切割位点谷氨酸转化为丝氨酸将HCFC1蛋白水解重复序列转化为糖基化底物。Lazarus等人(2013)得出结论,蛋白质糖基化和HCFC1裂解发生在同一活性位点。


分子遗传学

在Gedeon等人(1991年)最初报道的X连锁智力发育障碍-3(XLID3;309541)家族的受影响成员中,Huang等人(2012年)在HCFC1基因(300019.0001)的5质非翻译区发现了455A-G转换,该转换破坏了转录因子YY1的结合位点。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淋巴母细胞中的HCFC1mRNA高1.6倍。基因表达的微阵列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RX3患者线粒体功能或生物发生相关的多个基因被解除调控。对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家系其他先证者的外显子序列测定发现,在与该家系疾病分离的1名先证者中,HCFC1基因(S225N;300019.0002)发生错义突变。在另外2个先证者中发现HCFC1基因中的另外两个变体,但每个先证者也携带另一个基因的突变(分别为ZMYM3,300061和MED13,300118),因此不能充分确定HCFC1变化对表型的贡献。

通过实验室研究(MHACX;309541),在14名患有X连锁智力发育障碍并伴有钴胺素障碍的无关男性中,Yu等人(2013)在HCFC1基因中发现了5种不同的半合子错义突变(例如,见300019.0003-00019.0005)。9名患者携带相同的突变(A115V;300019.0003)。所有突变均发生在5个N-末端海带结构域中的2个高度保守的残基上。第一名患者的突变是通过外显子组测序发现的,随后的突变是由HCFC1对17名患有类似疾病的男性患者进行筛查发现的,并有实验室发现。所有患者都严重延迟了婴儿期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并与发育不良、精神发育迟滞和顽固性癫痫相关。许多人患有小头畸形和/或舞蹈病。互补研究表明cblC(277400),但MMACHC基因(609831)中未发现突变。2例患者的成纤维细胞MMACHC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而HCFC1的mRNA及蛋白水平正常。HEK293细胞中HCFC1的敲除下调MMACHC。这些发现表明HCFC1的突变抑制了其在MMACHC转录激活中的功能,并表明转录的扰动可导致先天性代谢错误。


ALLELIC变体 5个精选示例):

.0001智力发育障碍,X连锁3

氟氯烃1,455A-G
SNP:rs398122908,临床变量:RCV000032896

在Gedeon等人(1991年)最初报道的X连锁智力发育障碍-3(XLID3;309541)家族的受影响成员中,Huang等人(2012年)在转录因子YY1的S2结合位点内HCFC1基因的5质非翻译区发现了455A-G转换(600013年)。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淋巴母细胞中的HCFC1 mRNA高1.6倍,455A-G变异体显示完全消除HEK293 T细胞中的YY1结合。Hcfc1基因在培养的小鼠神经干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导致增殖期细胞显著减少,促进细胞周期退出,并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的生成。胚胎海马神经元中Hcfc1基因的过度表达导致轴突生长减少,轴突树枝化程度降低,神经元死亡增加。研究结果表明,HCFC1是胚胎神经发育的有力调节器。该家族没有生化研究报告。


.0002智力发育障碍,X连锁3

HCFC1、SER225ASN
SNP:rs318240758,临床变量:RCV000032897,RCV000059786

Huang等人(2012)通过对一个智力发育障碍家族先证者的外显子组测序(XLID3;309541),确定了HCFC1基因中的674G-a转换,导致在Kelch结构域中一个高度保守的残基处出现ser225-to-asn(S225N)替代。该突变与该疾病在另外3名受影响的男性家庭成员中分离。该家族没有生化研究报告。


.0003甲基丙酸尿和同型半胱氨酸尿,cblX型

HCFC1、ALA115VAL
单号:rs397515485,gnomAD:rs397515485,临床变量:RCV000057506、RCV002513743

在9名患有甲基丙二酸尿症和同型胱氨酸尿症的cblX型(MAHCX;309541)无关男性中,Yu等人(2013)在HCFC1基因的外显子3中发现了半合子c.344C-T转换,导致第二个kelch基序中高度保守的残基处的ala115到val(A115V)取代。通过外显子组测序发现第一例患者的突变,并通过Sanger测序证实;突变出现在他未受影响的母亲身上。在dbSNP、NHLBI Exome variant Server或1000 Genomes Project数据库中未发现该变体。Sanger测序在50名欧洲血统的对照个体中未发现变异,但在50名非裔美国人血统的控制个体中的1名女性个体中发现了变异。这些患者严重延迟了婴儿期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在大多数情况下,顽固性癫痫发作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和血清甲基丙二酸升高有关。


.0004甲基丙酸尿和同型半胱氨酸尿,cblX型

HCFC1、ALA73VAL
单号:rs397515486,临床变量:RCV000057507、RCV000224133、RCV00224484、RCV001199845、RCV00513744

在2名患有甲基丙二酸尿症和同型胱氨酸尿症(cblX type,MAHCX;309541)的无关男孩中,Yu等人(2013年)在HCFC1基因中发现了一个半合子c.218C-T转换,导致第一个海带基序中高度保守的残基发生ala73-to-val(A73V)替换。这些患者严重延迟了婴儿期和顽固性癫痫发作时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


.0005甲基丙酸尿和同型半胱氨酸尿,cblX型

HCFC1、ALA73THR
单号:rs397515487,临床变量:RCV000057508,RCV002513745

在一名患有甲基丙二酸尿症和高胱氨酸尿症的cblX型男孩(MAHCX;309541)中,Yu等人(2013年)在HCFC1基因中发现了一个半合子c.217G-a过渡,导致在第一个海带基序中高度保守的残基处发生ala73-thr(A73T)替代。该患者严重延迟了婴儿期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顽固性癫痫发作和发育不良。


参考文献

  1. Faranda,S.、Frattini,A.、Vezzoni,P。编码肾素结合蛋白和宿主细胞因子的人类基因在Xq28中紧密相连,并且转录方向相同。基因155:237-2391995。[公共医学:7721097][全文:https://doi.org/10.1016/0378-1119(94)00810-f]

  2. 弗拉蒂尼,A.,查特吉,A.,法兰达,S.,萨科,M.G.,维拉,A.,赫尔曼,G.E.,维佐尼,P。人类宿主细胞因子基因(HCFC1)的染色体定位和HCF重复序列在小鼠同源物中是保守的。基因组学32:277-2801996。[公共医学:8833156][全文:https://doi.org/10.1006/geno.1996.0116]

  3. 弗拉蒂尼,A.,法兰达,S.,雷多菲,E.,祖奇,I.,维拉,A.,帕特罗索,M.C.,斯特里纳,D.,苏珊尼,L.,维佐尼,P。人类VP16辅助蛋白的基因组组织,一个定位到Xq28的看家基因(HCFC1)。基因组学23:30-351994年。[公共医学:7829097][全文:https://doi.org/10.1006/geno.1994.1455]

  4. Gedeon,A.、Kerr,B.、Mulley,J.、Turner,G。非特异性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的MRX3基因定位。医学遗传学杂志。28: 372-377, 1991.[公共医学:1870093][全文:https://doi.org/10.1136/jmg.28.6.372]

  5. Huang,L.、Jolly,L.A.、Willis Owen,S.、Gardner,A.、Kumar,R.、Douglas,E.、Shoubridge,C.、Wieczorek,D.、Tzschach,A.、Cohen,M.、Hackett,A.、Field,M.、Froyen,G.、Hu,H.、Haas,S.A.、Ropers,H.-H.、Kalscheuer,V.M.、Corbett,M.A.、Gecz,J。一种非编码的调节性突变暗示HCFC1与非综合征性智力残疾有关。Am.J.Hum.Genet。91: 694-702, 2012.[公共医学:23000143][全文:https://doi.org/10.1016/j.ajhg.2012.08.011]

  6. Lazarus,M.B.,Jiang,J.,Kapuria,V.,Bhuiyan,T.,Janetzko,J..,Zandberg,W.F.,Vocadlo,D.J.,Herr,W.,Walker,S。HCF-1在O-GlcNAc转移酶的活性部位被裂解。《科学》342:1235-12392013。[PubMed:24311690][全文: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243990]

  7. Liang,Y.、Vogel,J.L.、Narayanan,A.、Peng,H.、Kristie,T.M。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的抑制阻止了α-疱疹病毒裂解复制和潜伏期的再激活。《自然医学》15:1312-13172009。[公共医学:19855399][全文:https://doi.org/10.1038/nm.2051]

  8. Mahajan,S.S.、Little,M.M.、Vazquez,R.、Wilson,A.C。HCF-1与细胞核输出因子的相互作用。生物学杂志。化学。277: 44292-44299, 2002.[公共医学:12235138][全文:https://doi.org/10.1074/jbc.M205440200]

  9. Wilson,A.C.,LaMarco,K.,Peterson,M.G.,Herr,W。VP16辅助蛋白HCF是一个由大前体蛋白加工而成的多肽家族。手机74:115-1251993。[公共医学:8392914][全文:https://doi.org/10.1016/0092-8674(93)90299-6]

  10. Wilson,A.C.、Parrish,J.E.、Massa,H.F.、Nelson,D.L.、Trask,B.J.、Herr,W。编码VP16辅助蛋白HCF(HCFC1)的基因存在于人类Xq28中,在胎儿组织和成人肾脏中高度表达。基因组学25:462-4681995。[公共医学:7789979][全文:https://doi.org/10.1016/0888-7543(95)80046-o]

  11. Yu,H.-C.,Sloan,J.L.,Scharer,G.,Brebner,A.,Quintana,A.M.,Achilly,N.P.,Manoli,I.,Coughlin,C.R.,II,Geiger,E.A.,Schneck,U.,Watkins,D.,Suormala,T.,Van Hove,J.L.K.,Fowler,B.,Baumgartner,M.R.,Rosenblatt,D.S.,Venditti,C.P.,Shaikh,T.H。由转录协同调节因子HCFC1突变引起的X连锁钴胺素障碍。Am.J.Hum.Genet。93: 506-514, 2013.[公共医学:24011988][全文:https://doi.org/10.1016/j.ajhg.2013.07.022]

  12. Zoppe,M.、Frattini,A.、Faranda,S.、Vezzoni,P。宿主细胞因子1(HCFC1)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完整序列:YY1转录因子在其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基因组学34:85-911996。[PubMed:861027][全文:https://doi.org/10.1006/geno.1996.0244]


贡献者:
鲍立革-更新时间:2020年3月18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14年1月30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日期:2013年10月16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12年10月17日
Paul J.Converse-更新时间:2009年12月2日

创建日期:
维克托·麦库西克:1996年2月4日

编辑历史记录:
卡罗尔:2021年12月22日
卡罗尔:2021年11月18日
mgross:2020年3月19日
mgross:2020年3月18日
阿洛佩兹:2014年1月30日
卡罗尔:2013年10月25日
卡罗尔:2013年10月17日
卡罗尔:2013年10月17日
ckniffin:2013年10月16日
特里:2012年10月19日
卡罗尔:2012年10月18日
ckniffin:2012年10月17日
卡罗尔:2011年4月7日
mgross:2010年4月20日
特里:2010年4月20日
mgross:2009年7月12日
特里:2009年12月2日
卡罗尔:2009年1月26日
ckniffin:2005年8月3日
卡罗尔:2003年6月25日
阿洛佩兹:1998年7月21日
特里:1996年6月5日
特里:1996年6月3日
标记:1996年3月25日
特里:1996年3月14日
乔安娜:1996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