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190990-肌球蛋白2;胎压监测2-OMIM公司
 
*190990

肌球蛋白2;胎压监测2


备选标题;符号

肌球蛋白、骨骼肌β;TMSB公司


HGNC批准的基因符号:胎压监测2

细胞遗传学位置:9页13.3   基因组坐标(GRCh38):9:35,681,993-35,690,056 (来自NCBI)


基因-表型关系
位置 表型 表型
MIM编号
继承 表型
映射键
9页13.3 关节增生症,远端,1A型 108120 AD公司
关节增生症,远端,2B4型 108120 AD公司
先天性肌病23 609285 AD公司

文本

描述

TPM2基因编码β-原肌球蛋白,这是一种原肌球酶的亚型,主要表达于慢的1型肌纤维,在一定程度上,也表达于快肌纤维和心肌(Tajsharghi等人,2007年). 另见TPM1(191010),TPM3(191030)和TPM4(600317).


克隆和表达

Widada等人(1988年)报道了编码人骨骼肌β-原肌球蛋白亚型mRNA的完整核苷酸序列。将该序列与人类成纤维细胞亚型的序列进行比较,证实在外显子6和9上发生选择性剪接。


映射

Laing等人(1995年)参考未发表的观察结果,表明TPM2基因映射到9p13。Hunt等人(1995年)开发了TPM2基因的序列标记位点(STS),并用它扩增体细胞杂交体的DNA,将该基因定位于人类9号染色体。用STS产物分离的基因组克隆依次用于荧光原位杂交中期染色体扩散,以细化TPM2到9p13的定位。Tiso等人(1997)利用辐射杂种PCR进一步完善了TPM2基因到9p13.2-p13.1的定位。

Stumpf(2022)根据TPM2序列的比对(GenBankBC011776号)具有基因组序列(GRCh38)。


基因功能

原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ACTA1;102610)和肌钙蛋白(参见例如TNNT1;191041),构成肌肉收缩时与肌球蛋白相互作用的基本细丝结构和钙调节机制。原肌球蛋白与其他原肌球酶分子从头到尾聚合成跨越整个细丝长度的长链,并与不同的肌动蛋白单体结合。原肌球蛋白的关键功能是在肌钙蛋白、钙和肌球蛋白头部的控制下,在活性和松弛状态之间协同切换肌动蛋白-原肌球酶界面的位置。Marston等人(2013)注意到原肌球蛋白中的肌动蛋白结合界面基序是所有原肌球蛋白质分子共有的重复基序,包括与肌动蛋白中D25相互作用的K6-K7、K48-K49、R90-R91和R167-K168,以及与K326、K328和R147处的肌动素基序簇相互作用的3个额外原肌球酶基序E139、E181和E218。


分子遗传学

远端关节位置1A1型

一个多代大家族(K5家族)中患有远端关节发育不良1A1型(DA1A;108120),最初报告为F家族Bamshad等人(1994年)与9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周围区域相连,Sung等人(2003)在TPM2基因(R91G;190990.0001). 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形式的远端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肌病起源,特别是在快速抽搐肌纤维的收缩器中。未进行变体的功能研究和患者细胞的研究。在另外13名患有类似疾病的先证者中未发现TPM2突变。

体外研究,Robinson等人(2007)证明TPM2 R91G突变导致肌动蛋白激活的肌球蛋白ATP酶分析中ATP酶活性增加,功能增强,反映了钙敏感性增加,与收缩性增加一致。Robinson等人(2007)结论是,突变将导致发育中肌肉的张力增加,从而通过主动过程而非被动过程导致挛缩和肢体畸形。这些发现表明,肌肉功能紊乱是DA1A的致病机制。

2B4型远端关节增生症

在一对患有与2B型(DA2B4;参见108120),Tajsharghi等人(2007年)在TPM2基因(R133W;190990.0004).

韩国一对患有2型远端关节发育不良的母女,Ko等人(2013)在TPM2基因中发现了与先前在受影响的母亲和女儿中发现的相同的R133W突变(190990.0004).

一名非亲缘父母所生的女性婴儿患有先天性远端关节发育不良、面部畸形和肌病,Mroczek等人(2017)在TPM2基因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杂合剪接位点突变(190990.0011). 该突变在父母或100名健康对照中均未出现。

在一个分离DA2B4的中国家庭(家族1)的受影响成员中,Li等人(2018)识别错义突变的杂合性(Q103R;190990.0010)在TPM2基因中。

先天性肌病23

2例非亲属先天性肌病患者23例(CMYP23;609285)一名患有轻度疾病的妇女和一名患病母亲的儿子,Donner等人(2002)在TPM2基因(Q147P,190990.0002以及E117K,190990.0003)。受影响的母亲被发现携带与儿子相同的突变。未对这些变体进行功能研究,但作者推测,这种突变会影响TPM2的肌动蛋白结合特性。

一名36岁的男子从小就患有CMYP23,Lehtokari等人(2007)确定了一个杂合的3 bp帧内缺失(415delGAG;190990.0006)TPM2基因,导致glu139的去除,并预测会破坏形成线圈基序所必需的7氨基酸重复序列,并损害原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Clarke等人(2009年)在一名患有cap肌病的女孩中发现了E139del突变。蛋白质研究表明,突变TPM2蛋白与野生型蛋白相互作用,并并入肌节。作者推测,突变可能减弱了与骨骼肌内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Ohlsson等人(2008年)确定了3种不同的杂合TPM2突变(参见,例如。,190990.0007190990.0008)CMYP23患者中有3例无血缘关系。其中一个突变删除了残基K49(190990.0007). 未对变体进行功能研究。

来自5个不相关的CMYP23家族的8名患者,Mokbel等人(2013)在TPM2基因中发现了相同的3-bp缺失(lys7del,K7del;190990.0009). 2个家系的传播模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突变被怀疑发生在其他3个家族中。对转染该突变的患者肌肉和分化肌管的研究表明,突变蛋白与肌节结合不良,可能积聚在nemaline小体中,并以显性负向方式干扰野生型。患者肌纤维产生的力正常,但在运动试验中对钙的敏感性增加。突变蛋白对肌动蛋白的结合亲和力降低,聚合成长原肌球蛋白丝的能力降低。Mokbel等人(2013)注意到关节挛缩是这些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特征,1例患者有高渗。这些发现表明,关节挛缩可能是由于肌肉松弛受损和肌肉缓慢缩短的趋势所致。成年期进行性肌肉无力可能是由于细胞应激导致的肌肉退化和细胞凋亡的综合结果。

Davidson等人(2013)在4个CMYP23家族的受累成员中发现一个杂合K7del突变,该家族与远端关节发育不良和下颌开放受限相关。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1个家系的突变,并通过Sanger测序证实与该疾病分离;候选基因检测发现其他家系存在突变。分子模型预测,突变将改变TPM2与其他蛋白质之间的蛋白-蛋白质结合,并干扰TPM2二聚体的头尾聚合。在发育中的斑马鱼中的突变表达表明,突变蛋白没有正确定位在细丝间隔内,并改变了肌节长度,这表明它破坏了肌节结构。在突变体肌纤维中观察到α-肌动蛋白的膜周积聚区域,这与线虫性肌病的发现一致。这些发现统一了先天性肌病与远端关节增生症(DA1A;108120).


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体外研究,Marston等人(2013)发现某些TPM2突变影响肌动蛋白结合位点K49del(190090.0007),R91G(190090.0001),E139del(190090.0006)E181K和K168E导致更高的钙敏感性、更高的纤维滑动速度和功能增强效应。相比之下,E41K(190090.0005)和E117K(190090.0003)突变表现出较低的钙敏感性、较慢的滑动速度和低收缩表型。Marston等人(2013)注意到这些突变患者的肌肉活检结果范围,并建议考虑突变对肌肉收缩力的影响将更能预测表型。具体而言,功能缺失突变患者往往会出现与关节增生症相关的收缩过度。肌动蛋白分子(K328N;102610.0016)导致以超收缩为特征的类似表型(Jain等人,2012年).


ALLELIC变体( 11精选示例)以下为:

.0001关节软骨发育,远端,1A1型

1型远端关节发育不良(DA1;108120)最初报告人Bamshad等人(1994年)与9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周围区域相连,Sung等人(2003)在TPM2基因的外显子3中鉴定了一个杂合的c.271C-G颠换,导致在高度保守的残基处的arg91到gly(R91G)取代。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形式的远端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肌病起源,特别是在快速抽搐肌纤维的收缩器中。未进行变体的功能研究和患者细胞的研究。

体外研究,Robinson等人(2007)证明R91G突变导致肌动蛋白活化肌球蛋白ATP酶测定中ATP酶活性增加,功能增强,反映了钙敏感性增加,与收缩性增加一致。在结构上,R91G突变破坏了肌动蛋白结合和线圈稳定性。Robinson等人(2007)结论是,在患者中,突变会导致发育中肌肉的张力增加,从而通过主动过程而不是被动过程导致挛缩和肢体缺陷。


.0002先天性肌病23

66例无血缘关系的先天性肌病患者中有1例(CMYP23;609285),Donner等人(2002)在TPM2基因第4外显子中发现了杂合子a-to-C颠倒,导致gln147-to-ro(Q147P)替代。受影响的荷兰女性患有轻度疾病,12岁时出现行走困难。肌肉活检显示1型纤维优势和杆状聚集体。没有这种疾病的家族史。在100名对照个体中未发现该突变。Donner等人(2002)推测该突变影响了β-原肌球蛋白的肌动蛋白结合特性。


.0003先天性肌病23

波斯尼亚一对母子患有推定先天性肌病-23(CMYP23;609285),Donner等人(2002)在TPM2基因的外显子3中发现了杂合子G-to-a转换,导致glu117-to-lys(E117K)替换。该男孩出生时出现进食困难和严重的低张力。他推迟了运动里程碑,但实现了步行。他的母亲从来不会跑步,患有肌病,上颚高拱,肢体不对称受累。儿子的一次肌肉活检显示,1型纤维占优势,与线虫性肌病一致,但线虫杆的发现尚不明确;然而,Donner等人(2002)注意到尼马林棒的数量在受影响的患者中可能有很大差异。在100名对照个体中未发现突变。作者推测,这种突变会影响β-原肌球蛋白的肌动蛋白结合特性。


.0004关节软骨发育,远端,2B4型

在一对患有与2B型(DA2B4;参见108120),Tajsharghi等人(2007年)在TPM2基因第4外显子中发现杂合5396C-T转换,导致arg133-trp(R133W)替代。报告撰写时,母亲和女儿分别为65岁和28岁。两人出生时均出现远端关节挛缩。在检查时,两人都抱怨近端和远端肌肉无力,最突出的是手和脚。两名患者的其他显著特征包括听力障碍、上腭高弓、脖子短、身材矮小、近端关节挛缩、手掌光滑和脊柱侧弯。两者均无心脏受累。

在一对韩国母亲和女儿身上,Ko等人(2013)确定TPM2基因R133W突变的杂合性。


.0005先天性肌病23

先天性肌病23例(CMYP23;609285),Tajsharghi等人(2007年)在TPM2基因第2外显子中发现了杂合360G-a转换(c.360G-a,NM-213674),导致glu41-to-lys(E41K)替代。


.0006先天性肌病23

TPM2,3-BP DEL,415 GAG
   RCV000128684。。。

一名36岁男性先天性肌病23例(CMYP23;609285)从小,Lehtokari等人(2007)在TPM2基因第4外显子中发现了杂合的3-bp框内缺失(c.415delGAG,ENST00000329305),导致glu139的去除,并预测会破坏形成线圈-线圈基序所必需的7氨基酸重复序列,并损害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患者运动发育迟缓,无法跑步,全身肌肉无力,还有其他特征,包括前凸过大、上睑下垂和腭高弓。

Clarke等人(2009年)报告了一名患有CMYP23的14岁澳大利亚女孩,该女孩为415delGAG缺失杂合子(c.415delGA,NM_003289)。她从婴儿时期就有张力减退、运动发育迟缓和慢跑的病史。她全身肌肉萎缩、无力,尤其是近端肌肉,以及反射不足。其他特征包括轻微的面部无力、鼻音、高弓腭、长而薄的脸和轻微的小颌畸形。心脏检查显示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为42%,二尖瓣轻度脱垂,主动脉根部边缘扩张。她还患有中心性低通气和限制性肺病,强迫肺活量下降,并在十几岁时出现胸椎侧凸。10岁时骨骼肌活检显示纤维类型变异,她被初步诊断为先天性纤维类型失衡,即排除诊断。然而,大约4%的纤维后来被发现有帽状纤维,导致帽状肌病的最终组织学诊断。1型纤维占优势。电子显微镜显示不规则且加厚的Z线,帽状物中含有杂乱的细丝。没有观察到典型的尼玛林棒。蛋白质研究表明,突变TPM2蛋白与野生型蛋白相互作用,并并入肌节。作者推测,突变可能减弱了与骨骼肌内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Clarke等人(2009年)注意到该患者心脏受累是一个不寻常的发现。


.0007先天性肌病23

42岁男性先天性肌病23例(CMYP23;609285)以及自幼肌肉无力的症状,Ohlsson等人(2008年)在TPM2基因第2外显子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杂合框内3-bp缺失(c.384delGAA,NM_003289),导致lys49缺失。到了15岁时,他在户外需要轮椅,但成年后这种障碍不再恶化。他有弥漫性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萎缩、后凸畸形、高音和肺肺活量下降。肌肉活检显示1型纤维均匀,帽状结构肌原纤维紊乱,肌原纤维间网络不规则。


.0008先天性肌病23

在一名患有严重先天性肌病的8岁女孩中-23(CMYP23;609285),Ohlsson等人(2008年)在TPM2基因中发现了一个从头杂合的845C-G颠换(c.845C-c,NM_003289),导致假定肌钙蛋白T结合区出现asn202-to-lys(N202K)替代。患者宫内胎动减少,出生时血压低。她面部和轴向肌肉严重无力,呼吸系统严重受损,需要机械通气。肌肉活检显示1型纤维、帽状结构均匀,肌纤维间网络粗大。


.0009先天性肌病23

先天性肌病23例(CMYP23;609285),Mokbel等人(2013)在TPM2基因外显子1中鉴定出一个杂合3-bp缺失(c.19_21delAAG),导致残基lys7(K7del)缺失,这是N末端3个高度保守赖氨酸残基中的1个。2个家系的传播模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突变被怀疑发生在其他3个家族中。在Exome Variant Server数据库中未发现突变。对转染该突变的患者肌肉和分化肌管的研究表明,突变蛋白与肌节结合不良,可能积聚在线虫体内,并以显性负向方式干扰野生型蛋白。患者肌纤维产生的力正常,但在运动试验中对钙的敏感性增加。突变蛋白对肌动蛋白的结合亲和力降低,聚合成长原肌球蛋白丝的能力降低。Mokbel等人(2013)注意到关节挛缩是这些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特征,1例患者有高渗。这些发现表明,关节挛缩可能是由于肌肉松弛受损和肌肉缓慢缩短的趋势所致。成年期进行性肌肉无力可能是由于细胞应激导致的肌肉退化和细胞凋亡的综合结果。

Davidson等人(2013)在4个家族的受影响成员中发现了一个杂合子K7del突变,他们认为该突变是由c.20_22del引起的,其表型与原发性肌病一致。这些家族的常见临床特征包括肌肉无力、早期远端挛缩并伴有肌张力障碍。这些发现统一了先天性肌病与远端关节增生症(DA1A;108120).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1个家系的突变,并通过Sanger测序证实。它与疾病分离,在dbSNP、1000基因组项目、Exome Variant Server数据库或内部Exome数据库中均未发现。其他家族的突变是通过候选基因测试发现的。分子模型预测,突变将改变TPM2与其他蛋白质之间的蛋白-蛋白质结合,并干扰TPM2二聚体的头尾聚合。在发育中的斑马鱼中的突变表达表明,突变蛋白没有正确定位在细丝间隔内,并改变了肌节长度,这表明它破坏了肌节结构。在突变体肌纤维中观察到α-肌动蛋白的膜周积聚区域,这与线虫性肌病的发现一致。


.0010关节软骨发育,远端,2B4型

在一个中国家系(家族1)的受累成员中,分离出2B4型远端关节增生症(DA2B4;参见108120),Li等人(2018)确定TPM2基因第3外显子c.308A-G转换的杂合性,导致在高度保守的残基处发生gln103-to-arg(Q103R)替代。通过连锁分析和Sanger测序发现的突变在ExAC、gnomAD、ESP6599、1000基因组项目和dbSNP数据库中未发现。分子模型表明突变可能损害蛋白质功能。


.0011关节软骨发育,远端,2B4型

一名非亲缘父母所生的女性婴儿患有先天性远端关节发育不良、面部畸形和肌病(DA2B4;参见108120),Mroczek等人(2017)在TPM2基因中鉴定出一个从头杂合剪接位点突变(c.374+2T-c)。该突变导致包含内含子3的异常剪接转录本和导致过早终止密码子的移码突变。通过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经Sanger测序证实的突变,在未受影响的父母或100名对照个体中未发现。


参考文献

  1. Bamshad,M.、Watkins,W.S.、Zenger,R.K.、Bohnsack,J.F.、Carey,J.C.、Otterud,B.、Krakowiak,P.A.、Robertson,M.和Jorde,L.B。一个I型远端关节增生症基因定位于9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周围区域。Am.J.Hum.遗传学。55: 1153-1158, 1994.[公共医学:7977374,相关引文]

  2. Clarke,N.F.,Domazetovska,A.,Waddell,L.,Kornberg,A.,McLean,C.,North,K.N。由β-原肌球蛋白基因(TPM2)突变引起的Cap病。神经肌肉。迪索德。19: 348-351, 2009.[公共医学:19345583,相关引文][全文]

  3. Davidson,A.E.,Siddiqui,F.M.,Lopez,M.A.,Lunt,P.,Carlson,H.A.,Moore,B.E.,Love,S.,Born,D.E.,Roper,H.,Majumdar,A.,Jayadev,S.、Underhill,H.R.和其他14人。赖氨酸7的新缺失扩大了TPM2相关肌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和遗传谱。大脑136:508-5212013。[公共医学:23413262,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4. Donner,K.、Ollikainen,M.、Ridanpaa,M.,Christen,H.-J.、Goebel,H.H.、de Visser,M.和Pelin,K.,Wallgren-Pettersson,C。β-原肌球蛋白(TPM2)基因突变——尼马林肌病的罕见病因。神经肌肉。迪索德。12: 151-158, 2002.[公共医学:11738357,相关引文][全文]

  5. 亨特,C.C.J.、艾尔,H.J.、阿克卡里,P.A.、梅雷迪斯,C.、多罗斯,S.M.、威尔顿,S.D.、卡伦,D.F.、莱恩,N.G.、贝克,E。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将人类β原肌球蛋白基因(TPM2)分配到9p13带。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71: 94-95, 1995.[公共医学:7606936,相关引文][全文]

  6. Jain,R.K.、Jayawant,S.、Squier,W.、Muntoni,F.、Sewry,C.A.、Manzur,A.、Quinlivan,R.、Lillis,S.,Jungbluth,H.、Sparrow,J.C.、Ravenscroft,G.、Nowak,K.J.、Memo,M.、Marston,S.B.、Laing,N.G。与ACTA1突变相关的僵硬和张力增高的尼玛林肌病。神经病学78:1100-11032012。注:勘误表:神经病学78:1704,仅限2012年。[公共医学:22442437,相关引文][全文]

  7. Ko,J.M.,Choi,I.-H.,Baek,G.-H.,Kim,K.-w。第一个TPM2突变的韩国家族与Sheldon-Hall综合征相关。韩国医学科学杂志。28: 780-783, 2013.[公共医学:23678273,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8. Laing,N.G.、Wilton,S.D.、Akkari,P.A.、Dorosz,S.、Boundy,K.、Knebone,C.、Blumbergs,P.、White,S.、Watkins,H.、Love,D.R.、Haan,E。α-原肌球蛋白基因TPM3的突变与常染色体显性nemaline肌病相关。自然遗传学。9: 75-79, 1995. 注:勘误表:自然遗传学。仅10:249,1995年。[公共医学:7704029,相关引文][全文]

  9. Lehtokari,V.-L.,Ceuterick-de Groote,C.,de Jonghe,P.,Marttila,M.,Laing,N.G.,Pelin,K.,Wallgren-Pettersson,C。由β-原肌球蛋白基因TPM2杂合缺失引起的Cap病。神经肌肉。迪索德。17: 433-442, 2007.[公共医学:17434307,相关引文][全文]

  10. Li,S.、You,Y.、Gao,J.、Mao,B.、Cao,Y.,Zhao,X.、Zhang,X。TPM2和PIEZO2的新突变与两个中国家系的远端关节发育不良(DA)和轻度DA有关。BMC医学遗传学。2018年仅19:179。注:电子文章。[公共医学:30285720,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11. Marston,S.、Memo,M.、Messer,A.、Papadaki,M.和Nowak,K.、McNamara,E.、Ong,R.、El-Mezgueldi,M.,Li,X.、Lehman,W。原肌球蛋白重复基序的突变导致骨骼肌肌病患者功能增强。嗯,鼹鼠。遗传学。22: 4978-4987, 2013.[公共医学:23886664,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12. Mokbel,N.,Ilkovski,B.,Kreissl,M.,Memo,M.、Jeffries,C.M.、Marttila,M.和Lehtokari,V.-L.、Lemola,E.、Gronholm,M.。、Yang,N.、Menard,D.、Marcorelles,P.和其他14人。K7del是一种常见的TPM2基因突变,与线虫性肌病相关,并提高了肌纤维钙敏感性。大脑136:494-5072013。[公共医学:23378224,相关引文][全文]

  13. Mroczek,M.、Kabzinska,D.、Chrzanowska,K.H.、Pronicki,M.、Kochanski,A。一种新的TPM2基因剪接位点突变导致严重的先天性肌病,伴有关节发育不良和畸形特征。J.应用。遗传学。58: 199-203, 2017.[公共医学:27726070,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14. Ohlsson,M.、Quijano-Roy,S.、Darin,N.、Brochier,G.、Lacene,E.、Avila-Smirnow,D.、Fardeau,M.,Oldfors,A.、Tajsharghi,H。与β-原肌球蛋白(TPM2)突变相关的cap病的新形态学和遗传学发现。神经病学71:1896-19012008。[公共医学:19047562,相关引文][全文]

  15. Robinson,P.、Lipscomb,S.、Preston,L.C.、Altin,E.、Watkins,H.、Ashley,C.C.、Redwood,C.S。导致远端关节发育不良的快速骨骼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和β-原肌球蛋白突变都会增加收缩功能。FASEB J.21:896-9052007年。[公共医学:17194691,相关引文][全文]

  16. Stumpf,A.M。个人沟通。马里兰州巴尔的摩,2022年6月17日。

  17. Sung,S.S.、Brassington,A.-M.E.、Grannatt,K.、Rutherford,A.、Whitby,F.G.、Krakowiak,P.A.、Jorde,L.B.、Carey,J.C.、Bamshad,M。编码快速抽搐收缩蛋白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远端关节增生综合征。Am.J.Hum.遗传学。72: 681-690, 2003.[公共医学:12592607,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18. Tajsharghi,H.,Kimber,E.,Holmgren,D.,Tulinius,M.,Oldfors,A。与β-原肌球蛋白突变相关的远端关节增生症和肌肉无力。神经病学68:772-7752007。[公共医学:17339586,相关引文][全文]

  19. Tajsharghi,H.、Ohlsson,M.、Lindberg,C.、Oldfors,A。由β-原肌球蛋白基因(TPM2)突变引起的先天性肌病,具有线状杆状和帽状结构。架构(architecture)。神经醇。64: 1334-1338, 2007.[公共医学:17846275,相关引文][全文]

  20. Tiso,N.、Rampoldi,L.、Pallavicini,A.、Zimbello,R.、Pandolfo,D.、Valle,G.、Lanfranchi,G.和Danieli,G.A。五种人类骨骼肌基因的精细定位:α-原肌球蛋白、β-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I慢开关、肌钙素-I快收缩和肌钙蛋白-C快。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Res.Commun公司。230: 347-350, 1997.[公共医学:9016781,相关引文][全文]

  21. Widada,J.S.、Ferraz,C.、Capony,J.-P.、Liautard,J.-P。人类骨骼肌β-原肌球蛋白成人骨骼亚型的完整核苷酸序列。《核酸研究》第16卷:仅3109页,1988年。[公共医学:3368322,相关引文][全文]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日期:2023年1月6日
Anne M.Stumpf-更新日期:2022年6月17日
Carol A.Bocchini-更新时间:2019年5月17日
Marla J.F.O'Neill-更新时间:2019年5月16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09年3月13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08年5月22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08年3月31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07年11月29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05年1月21日
维克托·麦库西克-更新日期:2/26/2003
Rebekah S.Rasooly-更新时间:1998年3月4日
创建日期:
维克托·麦库西克:1988年5月24日
卡罗尔:2023年6月6日
卡罗尔:2023年5月6日
卡罗尔:2023年1月6日
阿洛佩兹:2022年6月17日
卡罗尔:2019年5月21日
卡罗尔:2019年5月21日
乔安娜:2019年5月21日
卡罗尔:2019年5月17日
卡罗尔:2019年5月16日
卡罗尔:2017年2月28日
阿洛佩兹:2016年2月6日
阿洛佩兹:2016年6月2日
阿洛佩兹:2016年6月1日
ckniffin:2016年4月28日
迈克尔顿:2014年6月16日
卡罗尔:2013年8月5日
特里:2012年5月16日
wwang:2009年11月17日
wwang:2009年11月17日
ckniffin:2009年3月11日
ckniffin:2009年9月28日
wwang:2009年3月25日
ckniffin:2009年3月13日
wwang:2008年7月3日
wwang:2008年5月29日
ckniffin:2008年5月22日
wwang:2008年4月4日
ckniffin:2008年3月31日
wwang:2007年7月12日
ckniffin:2007年11月29日
卡罗尔:2005年4月7日
ckniffin:2005年4月4日
tkritzer:2005年1月26日
ckniffin:2005年1月21日
卡罗尔:2004年12月21日
阿洛佩兹:2003年2月27日
特里:2003年2月26日
卡罗尔:1999年4月6日
阿洛佩兹:1998年3月4日
特里:1996年6月13日
标记:10/13/1995
颂歌:1995年1月20日
卡罗尔:1992年8月28日
超级模特:1992年3月16日
超级模特:1990年3月20日
超模:1990年9月3日

*190990

肌球蛋白2;胎压监测2


备选标题;符号

肌球蛋白、骨骼肌β;TMSB公司


HGNC批准的基因符号:TPM2

细胞遗传学位置:9p13.3   基因组坐标(GRCh38):9:35681993-35690056 (来自NCBI)


基因-表型关系

位置 表型 表型
MIM编号
继承 表型
映射键
9页13.3 关节增生症,远端,1A型 108120 常染色体显性
关节增生症,远端,2B4型 108120 常染色体显性
先天性肌病23 609285 常染色体显性

文本

描述

TPM2基因编码β-原肌球蛋白,这是一种原肌球酶的亚型,主要在慢的1型肌纤维中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在快肌纤维和心肌中表达(由Tajsharghi等人总结,2007年)。另请参阅TPM1(191010)、TPM3(191030)和TPM4(600317)。


克隆和表达

Widada等人(1988年)报告了编码人类骨骼肌β-原肌球蛋白亚型mRNA的完整核苷酸序列。将该序列与人类成纤维细胞亚型的序列进行比较,证实在外显子6和9上发生选择性剪接。


映射

Laing等人(1995年)提到了未发表的观察结果,表明TPM2基因映射到9p13。Hunt等人(1995年)为TPM2基因开发了一个序列标记位点(STS),并用它从体细胞杂种中扩增DNA,将该基因定位到人类第9号染色体上。用STS产物分离的基因组克隆依次用于荧光原位杂交中期染色体扩散,以细化TPM2到9p13的定位。Tiso等人(1997年)利用辐射杂种PCR进一步完善了TPM2基因到9p13.2-p13.1的定位。

Stumpf(2022)根据TPM2序列(GenBank BC011776)与基因组序列(GRCh38)的比对,将TPM2基因映射到染色体9p13.3。


基因功能

原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ACTA1;102610)和肌钙蛋白(例如,参见TNNT1;191041)一起构成了基本的细丝结构和钙调节机制,当肌肉收缩时与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原肌球蛋白与其他原肌球酶分子从头到尾聚合成跨越整个细丝长度的长链,并与不同的肌动蛋白单体结合。原肌球蛋白的关键功能是在肌钙蛋白、钙和肌球蛋白头部的控制下,在活性和松弛状态之间协同切换肌动蛋白-原肌球酶界面的位置。Marston等人(2013)指出,原肌球蛋白中的肌动蛋白结合界面基序是所有原肌球蛋白质分子共有的重复基序,包括与肌动蛋白中D25相互作用的K6-K7、K48-K49、R90-R91和R167-K168,以及与K326、K328处肌动蛋白基序簇相互作用的另外3个原肌球酶基序E139、E181和E218,和R147。


分子遗传学

远端关节位置1A1型

在患有远端关节发育不良1A1型(DA1A;108120)的多代大家族(K5家族)的受影响成员中,Bamshad等人(1994年)最初报告为F家族,并与9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周围区域相关,Sung等人(2003年)在TPM2基因中发现了杂合错义突变(R91G;190990.0001)。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形式的远端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肌病起源,特别是在快速抽搐肌纤维的收缩器中。未进行变体的功能研究和患者细胞的研究。在另外13名患有类似疾病的先证者中未发现TPM2突变。

在体外研究中,Robinson等人(2007年)证明,TPM2 R91G突变导致肌动蛋白激活的肌球蛋白ATP酶分析中ATP酶活性增加,功能增强,反映了钙敏感性增加,与收缩力增加一致。Robinson等人(2007年)得出结论,突变将导致发育中肌肉的张力增加,从而通过主动过程而非被动过程导致挛缩和肢体畸形。这些发现表明,肌肉功能紊乱是DA1A的致病机制。

2B4型远端关节增生症

Tajsharghi等人(2007年)在一对患有与2B型(DA2B4;见108120)最为一致的远端关节发育不良的母女中,发现TPM2基因(R133W;190990.0004)存在杂合突变。

Ko等人(2013年)在一名患有2型远端关节发育不良症的韩国母亲和女儿身上发现,TPM2基因中的R133W突变与之前在患病母亲和女儿体内发现的相同(190990.0004)。

Mroczek等人(2017年)在一名非亲缘父母所生的患有先天性远端关节发育不良、面部畸形和肌病的女婴身上发现了TPM2基因中的从头杂合剪接位点突变(190990.0011)。该突变在父母或100名健康对照中均未出现。

在一个分离DA2B4的中国家族(家族1)的受影响成员中,Li等人(2018)确定了TPM2基因中错义突变(Q103R;190990.0010)的杂合性。

先天性肌病23

在2名不相关的先天性肌病-23(CMYP23;609285)患者中,一名患有轻度疾病的女性和一名受累母亲的儿子Donner等人(2002年)在TPM2基因中发现了2种不同的杂合错义突变(分别为Q147P,190990.0002和E117K,19099.0003)。受影响的母亲被发现携带与儿子相同的突变。未对这些变体进行功能研究,但作者推测,这种突变会影响TPM2的肌动蛋白结合特性。

Lehtokari等人(2007年)在一名36岁的儿童CMYP23患者中发现TPM2基因的杂合3 bp框内缺失(415delGAG;190990.0006),导致glu139的去除,并预测会破坏形成线圈-线圈基序所必需的7氨基酸重复序列,并损害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Clarke等人(2009年)在一名患有cap肌病的女孩中发现了E139del突变。蛋白质研究表明,突变TPM2蛋白与野生型蛋白相互作用,并并入肌节。作者推测,突变可能减弱了与骨骼肌内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Ohlsson等人(2008年)在3名CMYP23无关患者中确定了3种不同的杂合TPM2突变(参见,例如,190990.0007和190990.0008)。其中一个突变删除了残基K49(190990.0007)。未对变体进行功能研究。

Mokbel等人(2013年)在5个CMYP23无关家族的8名患者中发现TPM2基因中存在相同的3 bp缺失(lys7del,K7del;190990.0009)。2个家系的传播模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突变被怀疑发生在其他3个家族中。对转染该突变的患者肌肉和分化肌管的研究表明,突变蛋白与肌节结合不良,可能积聚在nemaline小体中,并以显性负向方式干扰野生型。患者肌纤维产生的力正常,但在运动试验中对钙的敏感性增加。突变蛋白对肌动蛋白的结合亲和力降低,聚合成长原肌球蛋白丝的能力降低。Mokbel等人(2013年)指出,关节挛缩是这些患者最显著的临床特征,1名患者出现高渗。这些发现表明,关节挛缩可能是由于肌肉松弛受损和肌肉缓慢缩短的趋势所致。成年期进行性肌肉无力可能是由于细胞应激导致的肌肉退化和细胞凋亡的综合结果。

Davidson等人(2013年)在4个CMYP23家族的受累成员中发现了一个杂合K7del突变,该CMYP23与远端关节发育不良和下颌开口受限有关。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1个家系的突变,并通过Sanger测序证实与该疾病分离;候选基因检测发现其他家系存在突变。分子模型预测,突变将改变TPM2与其他蛋白质之间的蛋白-蛋白质结合,并干扰TPM2二聚体的头尾聚合。在发育中的斑马鱼中的突变表达表明,突变蛋白没有正确定位在细丝间隔内,并改变了肌节长度,这表明它破坏了肌节结构。在突变体肌纤维中观察到α-肌动蛋白的膜周积聚区域,这与线虫性肌病的发现一致。这些发现统一了先天性肌病与远端关节增生症的表型(DA1A;108120)。


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在体外研究中,Marston等人(2013年)发现,影响肌动蛋白结合位点K49del(1900900007)、R91G(1900900001)、E139del(190090.0006)、E181K和K168E的某些TPM2突变导致了较高的钙敏感性、较高的纤维滑动速度和功能增强效应。相比之下,E41K(19009000005)和E117K(1900900003)突变表现出较低的钙敏感性、较慢的滑动速度和低收缩表型。Marston等人(2013年)注意到在这些突变患者中发现的肌肉活检结果范围,并建议考虑突变对肌肉收缩力的影响将更能预测表型。具体而言,功能缺失突变患者往往会出现与关节增生症相关的收缩过度。肌动蛋白分子中一个原肌球蛋白结合位点的突变(K328N;102610.0016)导致以超收缩为特征的类似表型(Jain等人,2012)。


ALLELIC变体 11个精选示例):

.0001关节软骨发育,远端,1A1型

TPM2,ARG91GLY
SNP:rs104894127,临床变量:RCV000013276,RCV000128679

在Bamshad等人(1994年)最初报道的一个患有远端关节发育不良1型(DA1;108120)的多代大家族的受累成员中,Sung等人(2003年)在TPM2基因外显子3中发现了杂合c.271C-G颠倒,导致arg91-to-gly(R91G)在高度保守的残基上进行替换。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形式的远端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肌病起源,特别是在快速抽搐肌纤维的收缩器中。未进行变体的功能研究和患者细胞的研究。

在体外研究中,Robinson等人(2007年)证明,在肌动蛋白激活的肌球蛋白ATP酶分析中,R91G突变导致功能增强,ATP酶活性增加,反映了钙敏感性增加,与收缩性增加一致。在结构上,R91G突变破坏了肌动蛋白结合和线圈稳定性。Robinson等人(2007年)得出结论,在患者中,突变会导致发育中的肌肉张力增加,从而通过主动过程而非被动过程导致挛缩和肢体缺陷。


.0002先天性肌病23

TPM2,GLN147PRO
SNP:rs104894128,临床变量:RCV00013277、RCV000128685、RCV002513007

在66名无血缘关系的先天性肌病23(CMYP23;609285)患者中,Donner等人(2002年)在TPM2基因第4外显子中发现了杂合子a-to-C颠倒,导致gln147-to-ro(Q147P)替代。受影响的荷兰女性患有轻度疾病,12岁时出现行走困难。肌肉活检显示1型纤维优势和杆状聚集体。没有这种疾病的家族史。在100名对照个体中未发现突变。Donner等人(2002年)推测,突变会影响β-原肌球蛋白的肌动蛋白结合特性。


.0003先天性肌病23

TPM2、GLU117LYS
SNP:rs104894129,临床变量:RCV00013278、RCV000128681、RCV00531827

Donner等人(2002年)在一对假定患有先天性肌病-23(CMYP23;609285)的波斯尼亚母子中,在TPM2基因第3外显子中发现了杂合子G-to-a转换,导致glu117-to-lys(E117K)替代。该男孩出生时出现进食困难和严重的低张力。他推迟了运动里程碑,但实现了步行。他的母亲从来不会跑步,患有肌病,上颚高拱,肢体不对称受累。儿子的一次肌肉活检显示,1型纤维占优势,与线虫性肌病一致,但线虫杆的发现尚不明确;然而,Donner等人(2002年)指出,尼马林棒的数量在受影响的患者中可能有很大差异。在100名对照个体中未发现突变。作者推测,这种突变会影响β-原肌球蛋白的肌动蛋白结合特性。


.0004关节软骨发育,远端,2B4型

TPM2、ARG133TRP
SNP:rs137853305,临床变量:RCV00013279、RCV000128682、RCV001775067、RCV004532331

在一对患有与2B型(DA2B4;见108120)最为一致的远端关节发育不良的母女中,Tajsharghi等人(2007年)在TPM2基因第4外显子中发现了杂合5396C-T转换,导致arg133-trp(R133W)替代。报告撰写时,母亲和女儿分别为65岁和28岁。两人出生时均出现远端关节挛缩。在检查时,两人都抱怨近端和远端肌肉无力,最突出的是手和脚。两名患者的其他显著特征包括听力障碍、上腭高弓、脖子短、身材矮小、近端关节挛缩、手掌光滑和脊柱侧弯。两者均无心脏受累。

在患有DA2B4的韩国母女中,Ko等人(2013年)确定了TPM2基因中R133W突变的杂合性。


.0005先天性肌病23

TPM2、GLU41LYS
SNP:rs137853306,临床变量:RCV00013280、RCV000128672、RCV001206319

在患有先天性肌病-23(CMYP23;609285)的母女中,Tajsharghi等人(2007年)在TPM2基因外显子2中发现了杂合360G-a转换(c.360G-a,NM-213674),导致glu41-to-lys(E41K)替代。


.0006先天性肌病23

TPM2,3-BP DEL,415 GAG
SNP:rs199476153,临床变量:RCV000128684、RCV000500415、RCV00532873、RCV004528107

Lehtokari等人(2007年)在一名36岁的儿童先天性肌病患者23(CMYP23;609285)中,在TPM2基因外显子4中发现了一个杂合的3 bp框内缺失(c.415delGAG,ENST00000329305),导致glu139的去除,并预测会破坏形成线圈基序所必需的7氨基酸重复序列,并损害原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患者运动发育迟缓,无法跑步,全身肌肉无力,还有其他特征,包括前凸过大、上睑下垂和腭高弓。

Clarke等人(2009年)报告了一名患有CMYP23的14岁澳大利亚女孩,该女孩因415delGAG缺失而杂合(c.415delGA,NM_003289)。她从婴儿时期就有张力减退、运动发育迟缓和慢跑的病史。她全身肌肉萎缩、无力,尤其是近端肌肉,以及反射不足。其他特征包括轻微的面部无力、鼻音、高弓腭、长而薄的脸和轻微的小颌畸形。心脏检查显示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为42%,二尖瓣轻度脱垂,主动脉根部边缘扩张。她还患有中心性低通气和限制性肺病,强迫肺活量下降,并在十几岁时出现胸椎侧凸。10岁时骨骼肌活检显示纤维类型变异,她被初步诊断为先天性纤维类型失衡,即排除诊断。然而,大约4%的纤维后来被发现有帽状纤维,导致帽状肌病的最终组织学诊断。1型纤维占优势。电子显微镜显示不规则且加厚的Z线,帽状物中含有杂乱的细丝。没有观察到典型的尼玛林棒。蛋白质研究表明,突变TPM2蛋白与野生型蛋白相互作用,并并入肌节。作者推测,突变可能减弱了与骨骼肌内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Clarke等人(2009年)指出,该患者的心脏受累是一个不寻常的发现。


.0007先天性肌病23

TPM2、3-BP DEL、384GAA
SNP:rs199476147,临床变量:RCV000128673、RCV001379219、RCV003231100

在一名患有先天性肌病-23(CMYP23;609285)且自幼有肌肉无力症状的42岁男性中,Ohlsson等人(2008)在TPM2基因外显子2中发现了一个新发杂合框内3-bp缺失(c.384delGAA,NM_003289),导致lys49缺失。到了15岁时,他在户外需要轮椅,但成年后这种障碍不再恶化。他有弥漫性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萎缩、后凸畸形、高音和肺肺活量下降。肌肉活检显示1型纤维均匀,帽状结构肌原纤维紊乱,肌原纤维间网络不规则。


.0008先天性肌病23

TPM2、ASN202LYS
SNP:rs137853307,临床变量:RCV000128687、RCV003231101

在一名患有严重先天性肌病-23(CMYP23;609285)的8岁女孩中,Ohlsson等人(2008)在TPM2基因中发现了一个从头杂合的845C-G颠换(c.845C-G,NM_003289),导致假定的肌钙蛋白T结合区出现asn202-to-lys(N202K)替代。患者宫内胎动减少,出生时血压低。她面部和轴向肌肉严重无力,呼吸系统严重受损,需要机械通气。肌肉活检显示1型纤维、帽状结构均匀,肌纤维间网络粗大。


.0009先天性肌病23

TPM2、3-BP DEL、19AAG
SNP:rs199476146,临床变量:RCV000128675、RCV000223947、RCV00795370

在来自5个先天性肌病23(CMYP23;609285)不相关家族的8名患者中,Mokbel等人(2013年)在TPM2基因外显子1中发现了杂合3 bp缺失(c.19_21delAAG),导致残基lys7(K7del)缺失,这是N末端3个高度保守赖氨酸残基中的1个。2个家系的传播模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突变被怀疑发生在其他3个家族中。在Exome Variant Server数据库中未发现突变。对转染该突变的患者肌肉和分化肌管的研究表明,突变蛋白与肌节结合不良,可能积聚在线虫体内,并以显性负向方式干扰野生型蛋白。患者肌纤维产生的力正常,但在运动试验中对钙的敏感性增加。突变蛋白对肌动蛋白的结合亲和力降低,聚合成长原肌球蛋白丝的能力降低。Mokbel等人(2013年)指出,关节挛缩是这些患者最显著的临床特征,1名患者出现高渗。这些发现表明,关节挛缩可能是由于肌肉松弛受损和肌肉缓慢缩短的趋势所致。成年期进行性肌肉无力可能是由于细胞应激导致的肌肉退化和细胞凋亡的综合结果。

Davidson等人(2013年)在4个表型与nemaline肌病一致的家族的受累成员中发现了杂合K7del突变,他们称该突变是由c.20_22del引起的。这些家族的常见临床特征包括肌肉无力、早期远端挛缩并伴有肌张力障碍。这些发现统一了先天性肌病与远端关节增生症的表型(DA1A;108120)。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1个家系的突变,并通过Sanger测序证实。它与疾病分离,在dbSNP、1000基因组项目、Exome Variant Server数据库或内部Exome数据库中均未发现。其他家族的突变是通过候选基因测试发现的。分子模型预测,突变将改变TPM2与其他蛋白质之间的蛋白-蛋白质结合,并干扰TPM2二聚体的头尾聚合。在发育中的斑马鱼中的突变表达表明,突变蛋白没有正确定位在细丝间隔内,并改变了肌节长度,这表明它破坏了肌节结构。在突变体肌纤维中观察到α-肌动蛋白的膜周积聚区域,这与线虫性肌病的发现一致。


.0010关节软骨发育,远端,2B4型

TPM2,GLN103ARG
单核苷酸多态性:rs1563929383,临床变量:RCV000778065

在分离远端关节发育不良2B4型(DA2B4;见108120)的中国家系(家族1)的受影响成员中,Li等人(2018年)确定了TPM2基因第3外显子中c.308A-G转变的杂合性,导致在高度保守的残基处发生gln103-to-arg(Q103R)替代。通过连锁分析和Sanger测序发现的突变在ExAC、gnomAD、ESP6599、1000基因组项目和dbSNP数据库中未发现。分子模型表明突变可能损害蛋白质功能。


.0011远端关节塌陷,2B4型

TPM2,约374+2T-c
SNP:rs113612402,临床变量:RCV000778066,RCV001784379

在一名患有先天性远端关节发育不良、面部畸形和肌病(DA2B4;见108120)的非亲缘父母所生的女婴中,Mroczek等人(2017年)在TPM2基因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杂合剪接位点突变(c.374+2T-c)。该突变导致包含内含子3的异常剪接转录本和导致过早终止密码子的移码突变。通过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经Sanger测序证实的突变,在未受影响的父母或100名对照个体中未发现。


参考文献

  1. Bamshad,M.、Watkins,W.S.、Zenger,R.K.、Bohnsack,J.F.、Carey,J.C.、Otterud,B.、Krakowiak,P.A.、Robertson,M.和Jorde,L.B。一个I型远端关节增生症基因定位于9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周围区域。Am.J.Hum.遗传学。55: 1153-1158, 1994.[公共医学:7977374]

  2. Clarke,N.F.,Domazetovska,A.,Waddell,L.,Kornberg,A.,McLean,C.,North,K.N。由β-原肌球蛋白基因(TPM2)突变引起的Cap病。神经肌肉。迪索德。19: 348-351, 2009.[公共医学:19345583][全文:https://doi.org/10.1016/j.nmd.2009.03.003]

  3. Davidson,A.E.,Siddiqui,F.M.,Lopez,M.A.,Lunt,P.,Carlson,H.A.,Moore,B.E.,Love,S.,Born,D.E.,Roper,H.,Majumdar,A.,Jayadev,S.、Underhill,H.R.和其他14人。赖氨酸7的新缺失扩大了TPM2相关肌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和遗传谱。大脑136:508-5212013。[公共医学:23413262][全文:https://doi.org/10.1093/brain/aws344]

  4. Donner,K.、Ollikainen,M.、Ridanpaa,M.,Christen,H.-J.、Goebel,H.H.、de Visser,M.和Pelin,K.,Wallgren-Pettersson,C。β-原肌球蛋白(TPM2)基因突变——尼马林肌病的罕见病因。神经肌肉。迪索德。12: 151-158, 2002.[PubMed:11738357][全文:https://doi.org/10.1016/s0960-8966(01)00252-8]

  5. 亨特,C.C.J.、艾尔,H.J.、阿克卡里,P.A.、梅雷迪斯,C.、多罗斯,S.M.、威尔顿,S.D.、卡伦,D.F.、莱恩,N.G.、贝克,E。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将人类β原肌球蛋白基因(TPM2)分配到9p13带。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71: 94-95, 1995.[公共医学:7606936][全文:https://doi.org/10.1159/000134070]

  6. Jain,R.K.、Jayawant,S.、Squier,W.、Muntoni,F.、Sewry,C.A.、Manzur,A.、Quinlivan,R.、Lillis,S.,Jungbluth,H.、Sparrow,J.C.、Ravenscroft,G.、Nowak,K.J.、Memo,M.、Marston,S.B.、Laing,N.G。与ACTA1突变相关的僵硬和张力增高的尼玛林肌病。神经病学78:1100-11032012。注:勘误表:神经病学78:1704,仅限2012年。[公共医学:22442437][全文:https://doi.org/10.1212/WNL.0b013e31824e8ebe]

  7. Ko,J.M.,Choi,I.-H.,Baek,G.-H.,Kim,K.-w。第一个TPM2突变的韩国家族与Sheldon-Hall综合征相关。韩国医学科学杂志。28: 780-783, 2013.[公共医学:23678273][全文:https://doi.org/10.3346/jkms.2013.28.5.780]

  8. Laing,N.G.、Wilton,S.D.、Akkari,P.A.、Dorosz,S.、Boundy,K.、Knebone,C.、Blumbergs,P.、White,S.、Watkins,H.、Love,D.R.、Haan,E。α-原肌球蛋白基因TPM3的突变与常染色体显性nemaline肌病相关。自然遗传学。9: 75-79, 1995. 注:勘误表:自然遗传学。仅10:249,1995年。[公共医学:7704029][全文:https://doi.org/10.1038/ng0195-75]

  9. Lehtokari,V.-L.,Ceuterick-de Groote,C.,de Jonghe,P.,Marttila,M.,Laing,N.G.,Pelin,K.,Wallgren-Pettersson,C。由β-原肌球蛋白基因TPM2杂合缺失引起的Cap病。神经肌肉。迪索德。17: 433-442, 2007.[公共医学:17434307][全文:https://doi.org/10.1016/j.nmd.2007.02.015]

  10. Li,S.、You,Y.、Gao,J.、Mao,B.、Cao,Y.,Zhao,X.、Zhang,X。TPM2和PIEZO2的新突变与两个中国家系的远端关节发育不良(DA)和轻度DA有关。BMC医学遗传学。2018年仅19:179。注:电子文章。[PubMed:30285720][全文:https://doi.org/10.1186/s12881-018-0692-8]

  11. Marston,S.、Memo,M.、Messer,A.、Papadaki,M.和Nowak,K.、McNamara,E.、Ong,R.、El-Mezgueldi,M.,Li,X.、Lehman,W。原肌球蛋白重复基序的突变导致骨骼肌肌病患者功能增强。嗯,鼹鼠。遗传学。22: 4978-4987, 2013.[公共医学:23886664][全文:https://doi.org/10.1093/hmg/ddt345]

  12. Mokbel,N.,Ilkovski,B.,Kreissl,M.,Memo,M.、Jeffries,C.M.、Marttila,M.和Lehtokari,V.-L.、Lemola,E.、Gronholm,M.。、Yang,N.、Menard,D.、Marcorelles,P.和其他14人。K7del是一种常见的TPM2基因突变,与线虫性肌病相关,并提高了肌纤维钙敏感性。大脑136:494-5072013。[公共医学:23378224][全文:https://doi.org/10.1093/brain/aws348]

  13. Mroczek,M.、Kabzinska,D.、Chrzanowska,K.H.、Pronicki,M.、Kochanski,A。一种新的TPM2基因剪接位点突变导致严重的先天性肌病,伴有关节发育不良和畸形特征。J.应用。遗传学。58: 199-203, 2017.[PubMed:27726070][全文:https://doi.org/10.1007/s13353-016-0368-z]

  14. Ohlsson,M.、Quijano-Roy,S.、Darin,N.、Brochier,G.、Lacene,E.、Avila-Smirnow,D.、Fardeau,M.,Oldfors,A.、Tajsharghi,H。与β-原肌球蛋白(TPM2)突变相关的cap病的新形态学和遗传学发现。神经病学71:1896-19012008。[公共医学:19047562][全文:https://doi.org/10.1212/01.wnl.0000336654.44814.b8]

  15. Robinson,P.、Lipscomb,S.、Preston,L.C.、Altin,E.、Watkins,H.、Ashley,C.C.、Redwood,C.S。导致远端关节发育不良的快速骨骼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和β-原肌球蛋白突变都会增加收缩功能。FASEB J.21:896-9052007年。[公共医学:17194691][全文:https://doi.org/10.1096/fj.06-6899com网站]

  16. Stumpf,A.M。个人沟通。马里兰州巴尔的摩,2022年6月17日。

  17. Sung,S.S.、Brassington,A.-M.E.、Grannatt,K.、Rutherford,A.、Whitby,F.G.、Krakowiak,P.A.、Jorde,L.B.、Carey,J.C.、Bamshad,M。编码快速抽搐收缩蛋白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远端关节增生综合征。Am.J.Hum.遗传学。72: 681-690, 2003.[公共医学:12592607][全文:https://doi.org/10.1086/368294]

  18. Tajsharghi,H.,Kimber,E.,Holmgren,D.,Tulinius,M.,Oldfors,A。与β-原肌球蛋白突变相关的远端关节增生症和肌肉无力。神经病学68:772-7752007。[公共医学:17339586][全文:https://doi.org/10.1212/01.wnl.0000256339.40667.fb]

  19. Tajsharghi,H.、Ohlsson,M.、Lindberg,C.、Oldfors,A。由β-原肌球蛋白基因(TPM2)突变引起的先天性肌病,具有线状杆状和帽状结构。架构(architecture)。神经醇。64: 1334-1338, 2007.[公共医学:17846275][全文:https://doi.org/10.1001/archneur.64.9.1334]

  20. Tiso,N.、Rampoldi,L.、Pallavicini,A.、Zimbello,R.、Pandolfo,D.、Valle,G.、Lanfranchi,G.和Danieli,G.A。五种人类骨骼肌基因的精细定位:α-原肌球蛋白、β-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I慢开关、肌钙素-I快收缩和肌钙蛋白-C快。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Res.Commun公司。230: 347-350, 1997.[PubMed:9016781][全文:https://doi.org/10.1006/bbrc.1996.5958]

  21. Widada,J.S.、Ferraz,C.、Capony,J.-P.、Liautard,J.-P。人类骨骼肌β-原肌球蛋白成人骨骼亚型的完整核苷酸序列。《核酸研究》第16卷:仅3109页,1988年。[公共医学:3368322][全文:https://doi.org/10.1093/nar/16.7.3109]


贡献者: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日期:2023年1月6日
Anne M.Stumpf-更新日期:2022年6月17日
Carol A.Bocchini-更新时间:2019年5月17日
Marla J.F.O'Neill-更新时间:2019年5月16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09年3月13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08年5月22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08年3月31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07年11月29日
Cassandra L.Kniffin-更新时间:2005年1月21日
维克托·麦库西克-更新日期:2/26/2003
Rebekah S.Rasooly-更新时间:1998年3月4日

创建日期:
维克托·麦库西克:1988年5月24日

编辑历史记录:
卡罗尔:2023年6月6日
卡罗尔:2023年5月6日
卡罗尔:2023年1月6日
阿洛佩兹:2022年6月17日
卡罗尔:2019年5月21日
卡罗尔:2019年5月21日
乔安娜:2019年5月21日
卡罗尔:2019年5月17日
卡罗尔:2019年5月16日
卡罗尔:2017年2月28日
阿洛佩兹:2016年2月6日
阿洛佩兹:2016年6月2日
阿洛佩兹:2016年6月1日
ckniffin:2016年4月28日
迈克尔顿:2014年6月16日
卡罗尔:2013年8月5日
特里:2012年5月16日
wwang:2009年11月17日
wwang:2009年11月17日
ckniffin:2009年3月11日
ckniffin:2009年9月28日
wwang:2009年3月25日
ckniffin:2009年3月13日
wwang:2008年7月3日
wwang:2008年5月29日
ckniffin:2008年5月22日
wwang:2008年4月4日
ckniffin:2008年3月31日
wwang:2007年7月12日
ckniffin:2007年11月29日
卡罗尔:2005年4月7日
ckniffin:2005年4月4日
tkritzer:2005年1月26日
ckniffin:2005年1月21日
卡罗尔:2004年12月21日
阿洛佩兹:2003年2月27日
特里:2003年2月26日
卡罗尔:1999年4月6日
阿洛佩兹:1998年3月4日
特里:1996年6月13日
标记:10/13/1995
颂歌:1995年1月20日
卡罗尔:1992年8月28日
超级模特:1992年3月16日
超级模特:1990年3月20日
超模:1990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