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得益于这项机制,他们连夜间射击课目训练取得新突破
首页> 军事频道>军事要闻 >正文

得益于这项机制,他们连夜间射击课目训练取得新突破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6-26 10:18

海军某部机关引导基层共享训练资源,破解训练难题——

跨营连交流 跨专业互助

  ■夏泽华 解放军报记者 刘伟祺

  这几天,海军某部一营排长陈杰格外兴奋——由他组织的全连夜间射击课目训练取得了新突破,得到了上级表扬。

  然而,就在一周前,陈杰还在为全连夜间射击成绩不理想而苦恼。

  原来,由于组织日间射击训练效果较好,连里指定由陈杰组织下一阶段的夜间射击训练。陈杰没想到,同样的射击课目,看似只是换了时间,但组织起来产生了不少新问题:如何适应夜间条件”如何快速捕捉目标”怎样最大化降低训练风险”……

  为此,陈杰赶忙打电话向机关作训科请教。

  夜间射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电话里,作训参谋谢俊向他说明了夜间射击的场地设置要求和组织流程。最后,他主动提出帮助联系兄弟营队的一级上士杨鹏程。他是咱们单位第一批夜训示教骨干,组训经验很丰富,一定可以帮到你。”谢俊言之凿凿。

  接下来的几天,在谢俊的牵头协调下,陈杰与杨鹏程经常坐在一起,交流探讨夜间射击组训要领。

  没想到,兄弟营队的战友能给我带来这么大的帮助。”陈杰事后向谢俊表示感谢,您真是找对人了,我遇到的难题都被他指导解决了!”

  身处机关,我们对训练流程和大纲要求比较了解,但是涉及具体课目中的某些经验方法,经历过一线实践锻炼的基层骨干往往更有发言权。”谢俊介绍,为了统筹训练资源,提高训练质效,他们推开跨营连、跨专业、跨方向训练人才共享互助机制,协调“过来人”指导“后来人”,破解训练难题。

  过来人”的经验,如何惠及更多“后来人”?

  谢俊告诉记者,他们在部队党委的支持下,通过自主收集和各营连上报等方式,专门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员的人才档案”,每一名基层骨干都会被纳入其中,并根据专业特长、培训经历、发展方向等进行细分和标注。当基层单位需要经验指导时,参谋只需在档案中检索关键词即可找到对应骨干人才。谢俊边说边做示范,只见他在档案检索栏中输入“夜间训练”,“杨鹏程”三个字便赫然出现在表格第一栏。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宝贵经验是能够跨营连、跨专业、跨方向实现共享互通的,这需要机关积极组织协调,从中牵线搭桥、成人之美。”说着,谢俊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次,伞训分队教练员、某连排长李嘉元遇到了组训瓶颈:在复杂条件下进行伞降课目训练时,不少战士难以保持姿态平衡。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苦苦探索提升官兵平衡感知能力的有效方法和实用经验。后来,李嘉元在和作训参谋程鹏的一次聊天中找到了突破口。

  与伞降课目一样,多因素干扰条件下的射击同样需要战士具备过硬的平衡感知能力。档案记录显示,负责狙击课目集训的中士黄远恒曾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你们之间可以多多交流……”

  程鹏一个电话打过去,黄远恒专门来到李嘉元所在连队,还带来一份他自己总结的在移动载具上进行瞄准射击”的训练方案。李嘉元将其原理运用到伞降课目训练,摸索出新的训练方法。试行一段时间后,李嘉元惊喜地发现训练质效显著提高。

  基层很多营连之间,因为专业方向、使命任务不同,以往经验交流较少。但李嘉元和黄远恒的合作证明,不同专业的训练方法有时也能‘殊途同归’、触类旁通,一些令自己头疼的困惑和难题,可能在别的战友那里早就已经解决了。”谢俊说,这就是他们建立人才档案”的初衷。

  作训科的做法引起其他科室的关注,他们纷纷效仿,在自身业务范围内建立了“人才档案”。

  某连排长扶建雨今年第一次参与接兵任务,机关干事除了向他讲明接兵程序和离队流程外,还帮他联系了去年接过兵的某连副连长李鑫。李鑫向扶建雨传授了很多接兵经验,最终扶建雨顺利完成接兵任务,少走了弯路;人力资源科经常接到基层官兵关于异地购房的业务咨询,由于各省市政策不尽相同,机关干事在耐心解读的同时,专门把有类似经历的官兵集中在一起,方便大家互通有无……

  为鼓励过来人”更好地发挥作用,该部机关及时跟进,将他们的表现记录在案、反馈所在连队,作为评功评奖的参考。

  在此过程中,机关干部同样受益匪浅。他们不仅积累了机关业务经验,而且在服务官兵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履职能力。在近期开展的调查中,该部基层官兵对机关的满意度再创新高。

[ 责编:丁玉冰]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网络法治30年,这些热词与大家息息相关

  • 古蜀文明宝藏“组团”进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公司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打开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开放人工智能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聊天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