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文史博览 >> 正文
原创】生生不息诸葛堰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2日 17:49:31  来源:云南日报

  诸葛堰 范南丹 摄

  作者 周向东 保山日报社

  保山诸葛堰,从开建至今的1800多年间,就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安处一隅,只知贡献。它用汩汩清流为儿女们提供庇护和濡养,造福人间;它用细细浸润、节节延伸的智慧,占据了邈远的时间,它以灵动的文明灌溉着这片沃土,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立夏时节,距离保山城南5公里处的诸葛堰上,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站在东边大堤上放眼望去,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野鸭与飞鸟欢闹嬉戏,清澈的湖水与远处的宝山寺遥相辉映,景致十分壮观。诸葛堰,相传为诸葛武侯南征时所建,2012年被确定为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场延续千年的灌溉中,诸葛堰作为保山坝区重要的农业水利设施和旅游胜地,为滇西粮仓”的丰产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诸葛亮与保山的千古情缘

  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他与地处祖国边陲雄踞古道要冲的保山之间这场千古情缘说来话长。

  公元225年,时任蜀汉丞相的诸葛亮为了平定叛乱而对南中蛮族发动了战争,又称南中平定战。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叛变,南中豪强孟获参与其中。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从此南中蛮族归心,不再叛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南征。

  历史上保山与汉室一直有紧密联接。从西汉(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保山金鸡设不韦县,到东汉(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发起哀牢归汉”义举,再到汉明帝在保山设立卓立东汉的天下第二大郡——永昌郡,保山人引以为傲的永昌”二字已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闪亮了近2000年。诸葛亮南征来到永昌郡时,遇到了忠于汉室的吕凯。吕凯是永昌郡不韦县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公元223年,建宁太守雍闿反叛,投降吴国,吴国任雍闿为永昌太守,吕凯闭境抗拒雍闿。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来到永昌,表奏吕凯功劳,任命他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

  武侯南征时,军屯就驻扎在今天的保山市隆阳区汉庄镇汉营社区,此后也才有了诸葛营”的来历。汉文化由此随军南下”,在较大范围普及了先进的农业知识和耕作技术,如命人教打牛以代刀耕”,注重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等,使边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得以改观,并吸引了一些居住在莽林的上方夷”渐离山林,徙居平地,成了“下方夷”。

  如今,保山有着众多关于诸葛亮的传说、文献记载的掌故,一些地名或设施也与诸葛亮南征有关,如诸葛营村前的旗台、诸葛营西北边的营盘山、哀牢山上的诸葛井、高黎贡山的诸葛城等等,人们还专门建造武侯祠纪念诸葛亮。

  润泽千年的诸葛堰

  诸葛堰是诸葛亮与永昌大地千丝万缕联接中最生动的注脚。据清代永昌府志》记载:诸葛堰诸葛武侯所筑,俱在城南十里,法宝山下大堰石为堤,原一丈又二尺,高一丈,周九百八十余丈。明成化年,御史朱皑加筑,分水口有三,灌田数千亩;其东曰中堰,源出九龙池,水汇沙河水蓄积为堰,周337丈,分水口有三,灌田数千亩;又东曰下堰,周280丈,分水口为二,灌田千余亩。大堰即今之大海子,中堰和下堰已干涸成田,海埂遗迹犹存。”

  大堰俗称大海子”,位于法宝山下,东南与诸葛营村相望,西与法宝山东麓上海子村毗连,堤外即大沙河。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南征时,兵至永昌,其部队驻扎在今大海子东边的诸葛营。当时,诸葛营一带人畜饮水全靠村北的大沙河。沙河夏秋泛滥,冬春干涸。为解决饮用水问题,诸葛亮亲自设计工程图,带领军队和当地人民在村西北的法宝山下辟堰蓄水,以便军士洗马屯田灌溉之用,俗称洗马塘”。驻军走后,当地人民为感怀诸葛亮兴修水利的恩德,改称之为“诸葛堰”。

  明清以来,由于这里集中了大量屯垦戍边的将士,江南移民又不断迁来,缺水问题日益突显。明成化年间,巡按御史朱皑征召军工民夫,在旧堰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以砖石砌堤,增修了东至大路(今320国道),南至杨乃桥,西至海边水沟,北至沙河,堤围周长为公里的大堰,在东堤筑闸,分水口若干,以济农田之用。乾隆十年(1745年),该堰东北大堤溃决,知府徐本仙会同保山县官员视察后,购买石料、石灰等重修堰堤。后来又制定了管理规定,大抵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关闸蓄水,小满开闸放水。自此,诸葛堰水利工程日趋完善,成为古代滇西兴修水利设施的典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诸葛堰经过扩建、维修、加固,目前坝高9.5米,坝长1800米,坝顶宽2.5米,水深3米。冬春蓄水,蓄水量由原来的30万立方米增至220万立方米,承担着5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近万亩的农田灌溉,是保山市隆阳区城南坝区最大、最古老的蓄水工程。

  如今,上海子村沿诸葛堰而居,按照九月九关海口,四月四开海子”的惯例,每年冬春开始蓄水,到仲夏开闸放水供周围庄稼灌溉。随着四季轮回,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看不尽的风光,或烟波浩渺、山水相映,或碧绿如毯、金浪滔滔,保山市也正围绕诸葛堰的历史文化,探索乡村特色旅游的更多发展空间,以历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中证函10658000(5元/\20803])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公司(10658000)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国际比较项目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号®yunnan.cn 2003年8月起保留所有权利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