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强化跨境电商专业发展

建言献策

郭霄星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基本盘,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战略方向。跨境电商行业在疫情期间依然保持了爆发性的增长,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2.11万亿元,已成为稳外贸优结构的新增长引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用”跨境电商”已经连续8年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

截至2022年11月,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容至165个城市。其中,广西南宁、崇左两个城市入选。2020年,北海、钦州、崇左获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南宁海关获批跨境电商商对商出口监管试点,柳州和防城港市获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跨境电商已成为广西乃至国家稳外贸优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广西仅有百色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和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等四所高校开设跨境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远远不能满足广西跨境电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跨境电商专业如何服务中国—东盟稳外贸优结构”发展战略的问题亟待解决。

专业集群联动

服务外贸新业态

跨境电商不同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或两者的简单组合,是一种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相应的跨境电商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新兴专业,既需要经济学、管理学为基础的商科素养,也需要数据分析、网络平台维护的理工科能力,还需要文科类的新媒体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工具。因此,跨境电商专业的发展需要传统的比如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大数据分析、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新闻传播、英语为主导的各类小语种专业等专业集群的支撑;同时,跨境电商专业发展的联动效应也促进了跨学科跨专业的传统专业的集群化改革发展。

首先,专业集群联动能够弥补跨境电商专业自身师资、实训设施等教学资源的不足,实现高校内部跨学科跨专业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其次,跨境电商相关专业群的联动发展,有利于传统专业改造升级,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和以英语为代表的纯语言类专业等在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中,可以焕发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此外,专业集群联动可以实现跨境电商专业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的统一,实现跨境电商通才和各环节专业人才培养的统一,最快速度、最大程度地满足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对多元化岗位人才的需求,为稳外贸”的战略部署提供了直接支撑;最后,跨境电商作为外贸从业新模式,能极大地降低外贸从业门槛,为许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提供在外贸行业创新创业的机会,从长远看能为外贸行业发展与变革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和创新创业意识,是对稳外贸优结构”战略更为基础的支撑。

国际产教融合

互联互通打基础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个正在高速成长、动态发展的专业,跨境电商行业没有统一模式,市场不同、平台不同、国内外政策不同等等都会导致跨境电商行业的剧烈变化。因此跨境电商专业必须走国际化产教融合路线,与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互联互通、同频共振,一起发展演变。

一方面,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是世界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积极拓展者,一些中国企业早就在东盟多国建立了独立仓库,形成了较为体系化的供应链和国际结算模式,已经较为熟悉适应所在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情况。跨境电商专业应积极与国内这些成功走出去”企业探讨开展产教融合尝试,共同经历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动态、探索发展态势,与时俱进培养适应新时代、新常态的跨境电商复合型应用人才,在跨境电商行业一线实施稳外贸优结构”的战略部署。

另一方面,国际院校合作使得交换生、留学生和师资交流成为常态。学生可以在他国接受专业知识和国情教育,教师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感受对方的学科专业发展和国情形势,以学术、文化交流带动政策沟通、民心相通,促进资金融通、贸易畅通,这样的互联互通久久为功一定会促成某种程度的前瞻性、指导性共识。跨境电商专业的发展应该基于中国—东盟稳外贸优结构”国家战略的格局,在国际化产教融合中筑牢根基、与时俱进并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色。

区域资源整合

构建可持续发展

跨境电商专业极其强调实践能力,因而大学理论课程之外的实践课程非常重要。但目前即便实行专业集群化联动发展,校内教学资源也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需要,加上跨境电商行业的业态发展丰富多元、日新月异,学校实训软件设施既不可能涵盖所有平台,也赶不上各电商平台功能、流程不断的优化迭代速度。因此,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通过校政、校企、校校多元协同实现资源融合共建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跨境电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优选项。

首先,地方高校要有协作融合的意识,形成区域内资源整合的新格局、新竞争力;其次,专业发展一定要植根于区域内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自贸区,寻求当地的政策支持、财政支持,实现校政合作双赢;第三,区域内跨境电商企业成熟的平台运营管理、市场拓展和供应链资源等是学校稳定、理想且前沿的实践教学基地,而学校的人才资源是企业所急需,双方应优势互补,各取所需;第四,区域内校政、校企合作是留住人才、服务地方的必然路径,应通过前期校地合作在建立认知度、认可度基础上形成黏性,吸引专业人才毕业后选择留在当地继续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商科专业基于基础技能及专业技能模块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