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云南永胜教育扶贫实践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0日 17:51:00  来源:云南网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永胜县教育扶贫的实践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永胜县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治本之策,全面加大教育保障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措施控辍保学,积极推进集中办学,加大教育扶持力度,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辍学,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永胜县教育局局长和根杰这样总结教育扶贫在永胜的具体实践。永胜县是丽江市的人口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云南省限制开发区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2020学年度,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3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初级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139所(含21个教学点),执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发展中心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高中1所,公办幼儿园93所,民办幼儿园37所。2020年秋季学期永胜县共有在校学生72881人,义务教育阶段应在校40408人(小学27566人、初中12842人),非义务教育阶段32473人,普通高中8740人、执业高中1443人、中职中专2389人。

  控辍保学——义务教育孩子一个也不能少”

  鲁地拉镇米汤地小学位于金沙江畔,距离鲁地拉镇政府东南10千米。4月1日当我们走进这个学校时,只见校园内绿树成荫,小叶榕旺盛生长,三角梅绚丽盛放,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正在含苞欲放。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正在优美的校园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愉快地玩着丢手绢”的游戏,天真无邪的笑容洋溢在脸上,小学年级的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

  鲁地拉镇原东风傈僳族乡)位于永胜县东南部,距县城105千米,地处丽江、大理、楚雄三市州交界处。是一个集远、陡、散、荒、贫”为一体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是全县乃至全市脱贫工作任务最为艰巨的乡镇之一。五年来,全镇上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主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21年2月5日,鲁地拉镇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这5年来鲁地拉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全镇的教育面貌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教育条件和环境这么好,没有理由不好好干。”鲁地拉镇中心校校长刘新一路给我们介绍鲁地拉镇教育发展的情况,这个在鲁地拉镇有着23年教龄的乡村教师,说起鲁地拉镇的教育变化,感受尤为深刻。在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中,鲁地拉镇党委政府扛实主体责任,认真落实教育帮扶政策,让所有适龄儿童都在学校接受教育。通过四查三比对”,进一步核准了全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底数,立足实际找问题,抓住问题导向,奋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现了一个不能少”的目标。

  鲁地拉镇是永胜县控辍保学工作任务较重的一个乡镇。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永胜县始终坚持把教育扶贫中的扶贫先扶智”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治本之策,强化控辍保学各项措施,积极推进集中办学,建立县长、乡镇长、村长和教育局局长、中心学校校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双线六长”教育精准扶贫责任体系。整合和发挥建档立卡帮扶责任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教育精准扶贫力量。完善资助体系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各项惠民资助政策全覆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辍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永胜县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为将工作做细做实,要求各乡(镇)按照《永胜县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人员逐一入户,开展大排查、大走访”活动,全面详细准确了解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就学情况,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落到实处。进一步明确县、乡镇)、村三级管理职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协调联动机制,通过依法控辍、机制控辍、教改控辍、助学控辍、情感控辍、管理控辍、集中控辍等方式加大控辍保学力度进村入户进行法律法规宣传,登记0-45周岁人口户籍信息花名册,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摸排未入学儿童少年情况,劝其及时返校入学;比对学籍和户籍,建立完善正确学籍信息。通过学校和政府两条线的力量,进一步核实查清情况,对学生就读情况建档立卡”,实行一人一卡”管理,准确锁定失学辍学对象。

  2017年9月开始,教育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按照县总指挥部的要求,落实了三项责任制,一是落实控辍保学乡镇党委政府四包”责任制,指派劝返责任人,全面做好组织入学和劝返工作;二是落实挂联单位和挂包帮责任人控辍保学帮扶责任,积极配合乡镇和乡镇责任人做好全面组织入学、劝返和稳控工作;三是落实学校和教师稳控责任,结合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把稳控责任落实到每一名教师,切实做好心理辅导和关爱教育,因人施教,努力提升学校吸引力,确保不出现新的辍学失学和重复辍学现象。

  2018年8月开始,教育系统积极与县扶贫、公安部门协作,密切联系各乡镇党委政府,依托2018年8月9日扶贫大数据平台数据,全面进行了一轮综合核查比对。2018年10月20日后,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教育系统、各乡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压实了责任,努力整改工作落实不够的问题,按照县委、县政府领导批示要求认真抓好整改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累计劝返学生1906人。2018年10月24日,各(乡镇)完成了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辍学学生的清零工作,2018年11月30日完成了全部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辍学学生的清零工作,并上报了清零确认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实现依法控缀保学。做严依法控辍四步法”:宣传教育、责令改正、行政处罚、提起诉讼或申请强制执行。对未按时返校入学的学生或疑似辍学的学生由1名乡镇负责人、1名村委会负责人、2名教师组成劝返工作队,到家进行劝返,并对监护人下发责令送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共计发出责令送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689份。

  对未执行责令送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的监护人,由1名乡镇负责人、1名司法所工作人员、1名村委会负责人、2名教师到家进行劝返并监护人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共计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79份。对进行了行政处罚的监护人,还未送被监护人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协调县法院进行了法治宣传教育。累计劝返辍学失学学生1906人,至2019年11月3日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永胜县期纳镇中学校长陈涛是一个细心的人,他们把学校在教育扶贫中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中的家访、劝返等点滴记录下来,以记录美好分享感动”的美篇书编成了一本本的珍贵记录,让我们看到了情洒劝返路,家访进万家”的感动。在陈校长现在说来似乎轻松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控辍保学中所有人付出的艰辛。在走访了解永胜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控辍保学工作始终是各个学校校长、教师介绍得最多的一项工作。在教育扶贫的控辍保学工作中,其间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惊险的过程、危险的经历,这一路上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教育脱贫攻坚的胜利,所有的付出和努力,沉淀为每一个为此付出艰辛工作的老师们心底的真情。在控辍保学的道路上,永胜县乡村干部及教育行政部门、全体乡村教师突出政治责任,以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要求,做到了父亲母亲一般的关爱。

   创新举措——切实做好普职融通教育

  教育改变命运,教育改变贫困。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普职融合的教育模式,普职融通班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了执业教育,掌握了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永胜县职高郭丽校长在介绍普职融通班办学情况时很是感慨。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2018年9月,永胜县委、县政府根据县内傈僳族贫困人口多、初中阶段辍学现象多的问题,决定通过集中办学和普职融合的教育模式,重点做好执业教育培训,把全县初中阶段(13—16周岁)劝返学生集中到县城实施普职融通教育,完成法定的义务教育年限教育,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建立“三包”(包就学、包培训、包就业)机制,着力破解少数民族学生劝返难、稳控难、后续发展难三大难题。

  包就学。采取集中办学+封闭式管理”的方式,县财政每年投入213万元,专门抽调16名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管理团队,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和知识文化层次开办4个初职班,在县城集中办学,实行全免费、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确保劝返的197名辍学生控得住、不流失,2019年9月新招生20人,截至2020年7月170名学生已毕业,目前在校生47名。

  包培训。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方式,依托县职高教学资源,与陕西金鹿服装公司、永胜瓷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专门开设缝纫技能、陶瓷手工艺、烹饪技能个专业,对即将毕业又无法继续升学的初职班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强化技能培训。

  包就业。采取扶贫车间+转移就业”的方式,在陕西金鹿服装公司、永胜瓷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扶贫车间,签订劳务用工协议,提供专门就业岗位,确保培训合格学生就地由企业安排就业岗位,实现辍学生转移就业

  加大投入——确保贫困地区教育有保障

  强化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共投入建设项目资金3.99亿元实施学校建设项目317个、新建幼儿园41所,投入8425万元添置教学仪器设备和生活设施2272台(件、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评估验收,于2016年12月通过市级复核评估,2017年6月通过省级评估验收,2017年12月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验收。

  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岗位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100个特殊岗位补贴。2017年1月开始实施永胜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每月每人最低500元;2014年1月起乡(镇)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在岗在编的工作人员执行每人每月500元的乡镇岗位补贴;2016年,设立艰苦边远贫困山区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岗位100名,每人每月500元,改善教师生活条件;2016年、2017年和2019年分别招聘教师75名、56名和43名,安置到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学校;2017年至2020年县直学校和坝区乡镇派出364名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2017年,县人民政府表彰了10名“十大美丽乡村教师”;2018年,4名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获云南省教育厅表彰,奖金人均10万元。重视人才引进工作,2019年引进恒一公司13名、2020年5名优秀教师在永胜一中开办和业班”,在全国范围内招聘紧缺音乐、美术教师16名,充实到乡村学校任教,2019年招聘师范本科毕业生13人,2020年面向全国招聘紧缺急需专业教师26名,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2016年以来,每年都至少选派1名学校管理干部参加跟班学习,已经选派6人参加学习。充分利用沪滇合作机遇,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交流,共遴选39名学校管理干部参加了5期上海挂职培训,选派22批次100人次教师到上海参加培训。同时,接受上海杨浦区教育局共选派6批次12人次到永胜开展帮扶。积极参加万名校长培训,严格按要求组织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5期共遴选45人参加为期半年的脱产培训。做实教师培训工作,五年共举办36期永胜县教育大讲堂,参加教师达12663人次,积极组织开展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全员培训。五年来共组织开展17139人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全员培训。2020年5月以来,专项招聘了45名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充实到山区工作。招聘了60名幼儿双语教师,安置到少数民族山区乡村幼儿园工作,确保贫困山区学前教育幼儿不输在语言关上,招聘了39名中小学教师充实乡村教师队伍。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加大教育扶持力度,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对7个贫困山区乡镇幼儿营养餐每年每人800元资助,共资助学生2652人,资助资金178.1万元。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对在幼儿园就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儿童进行300元/年资助,共资助学生8485人,资助资金261.774万元。挂联单位投入资助资金小学600元/年、初中1000元/年,共资助学生26750人次,资助资金1955.92万元;高中2500元/年,大学5000元/年的标准,共资助学生9931人,资助资金2366.25万元。中专、职高实施“雨露计划”3000元/年、对列入执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滇西实施方案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给予补助7218元/年,共资助资金879.98万元,资助建档立卡户子女4571人次。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的帮扶全覆盖,有效防止因贫辍学、因学致贫。

  得益于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教育帮扶不仅对学校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且让整个教育系统的老师和学生得到了政策实实在在的帮扶。”三川镇中心学校校长张雪冰作为一名资深的乡村教师,参与并见证着三川教育的发展变化,在谈及脱贫攻坚以来教育扶贫工作时感受颇深,他从各个的学校软、硬件设施的改善、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到学生的营养改善补助等方方面面说了很多,说出了许多乡村教师的心声。

  集中办学——确保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没有路,可以修;没有电,可以架;没有水,可以引;没有安全稳固的住房,可以帮助建。唯有改变一方一族内生发展进步动力这一件事,不是三年五年可攻坚下来的,始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致力于贫困的代际阻断,在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的同时,穷尽智慧、想尽办法,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进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完成义务教育,是一个底线;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是我们的梦想,底线必须守住,梦想需要奋斗。”永胜县委书记杨晓敏在他真情书写的脱贫攻坚这一路》这篇文章中这样深情表述。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永胜县教育资源进一步得到了合理优化布局、配置。按照高中办在县城、初中办在坝区、山区办好小学,大力推进普惠性的幼儿学前)教育,大力输送‘两后生’继续上执业技术学校”这个思路,从2016年开始,县级每年预算1000万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投入亿元补齐了农村教育基础基本短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于2017年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在战略布局上,按照高中办在县城、初中办在坝区、山区办好小学做到控辍保学”的思路,撤并了办在期纳的二中、办在三川的三中,新建了投资4.7亿容纳3000人规模的民族中学,把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儿女最大努力的集中在县城教育,撤销了羊坪、东山、鲁地拉初中办学,让山区的娃娃融入城里、坝区。大力推进农村幼儿教育,公办幼儿园从2016年的12所增加到2019年的70所,幼儿入园率从2016年的73%增加到目前的86.6%,有效地盘活了教育资源布局这一盘棋。

  在永胜县采访教育扶贫过程中,一个最大的感受是永胜县针对脱贫攻坚路上的教育扶贫,倾尽了全县之力。记者观察和了解到随着各乡镇山区公路的改善,撤销了原来山区中学的乡镇学生即使在城里、在坝区上学,家也不再遥远,经历了一段阵痛,山里的孩子增长了见识,梦想也越来越近。目前集中办学的规模效益不断凸显,这是许多教师对学校撤并后的共识。

  超前谋划,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缩小民族间的教育差距,切实推进永胜县直过民族教育扶贫工作取得根本性和长期性成效,实施了民族中学整体迁建项目,让少数民族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2020年9月在校学生达到2591人。

  这些优秀的孩子,就是永胜傈僳族的希望与未来。”云南省永胜民族中学校长陈汝弘在介绍学校的建设情况、办学规模后重点地给我们介绍了民族直过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时非常肯定地说。

  在直过民族傈僳族的教育问题上,永胜县在重视普及的同时,针对能进一步上高中、进大学的比例太少的现实,在永胜县民族中学创办民族直过班。并要求学校提供最好教师、最好资源,县领导主动受聘为名誉班主任。同时加大对民族班学生的人文关怀,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到丽江、昆明民大附中、北京等学校开展游学交流,进一步开拓民族班学生的眼界,以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少数民族学生除享受正常的义务教育阶段各项补助外,每人每年还享受县级生活补助500元。实现了少数民族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目标。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2020年7月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居全市前茅,学生的自信心、精气神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从民族中学到县职高,从鲁地拉镇、期纳镇到三川镇,我们走访了小学、中学、职高,采访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乡镇负责人。这一路走访下来,了解了不少教育扶贫中感人的故事和为此付出的艰辛,很受感动和启发。特别感动的是在永胜这片热土上有一群敬业、奉献、执着的乡村教师队伍,他们默默地奋战在永胜的教育战线上,付出青春和年华,牢牢地坚守着这一份崇高的事业……

  历经五年的奋斗,永胜县在脱贫攻坚中始终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脱贫之歌,摆脱了贫困。教育扶贫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来之不易。下一步,永胜县教育部门将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继续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做好全县教育扶贫巩固工作。

  永胜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黎安婷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中证函10658000(5元/\20803])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公司(10658000)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国际比较项目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美元®yunnan.cn 2003年8月起保留所有权利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