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内蒙古新闻网>北疆文化>北疆文博

文物会说话㉗|鎏金银壶手中持 金樽美酒醉他乡

  李家营子出土鎏金银壶

  我是一个具有西域特色的银壶,顶部是扁圆形鸭嘴造型,壶把上端的口缘相接处有一胡人头像,鎏金制成。短束颈,鼓腹,最大直径稍偏下。圈足较粗,呈喇叭形,底足有一圈连珠纹,这是粟特文化同类器物的一个典型的特征。

  ——来自鎏金银壶自白

  名称:鎏金银壶

  年代:唐代

  出土:赤峰市敖汉旗李家营子

  尺寸:28厘米

  馆藏单位:鄂尔多斯市博物院

  1975年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荷叶勿苏公社李家营子大队修水渠时,发现了一批银器和金带饰,敖汉旗文化馆对这次出土的文物进行了清理,并对出土地点进行了调查。这批金银器出在老哈河右岸的第一台地上,两座墓分别编为一号墓和二号墓。

  一号墓出5件土银器,有银执壶、鎏金银盘等,鎏金银壶就在此。二号墓出土99件金带饰、1件小银环、2件玛瑙珠、1件金铜盒,还有2件金带扣、5件小型金带扣,以及金钎子和环形金铆钉饰等。

  李家营子出土鎏金银壶。

  营州,上都督府。唐朝河北道行政区,治柳城(今辽宁朝阳)。李家营子金银器出土的地点即归属唐代营州管辖。

  李家营子的银器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作为一批器物发现的,有组合关系。已知的唐代金银器皿基本上没有同类器物,属于新发现的器形。出土地点不在大量发现唐代金银器的西安、洛阳和江浙一带,而在中国北方地区。

  在唐代出土的金银器中,在器形特点上也都接近于粟特执壶。唐代的粟特式器物以金银带把杯最具代表性,金银带把杯所涉及的中亚粟特银器与唐代的密切关系,正是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考察唐代金银带把杯与粟特器物的关系,不仅可寻找出粟特式器物在中国演变的轨迹,还能据此探讨器物形态背后粟特人在唐朝的活动及文化的影响。

  唐朝时,中西文化交流进入一个鼎盛时期,连接东西方贸易的丝绸之路在唐朝政府实行的全面开放的政策下,西域胡商的触角几乎通达唐朝的每一个角落。

  以内蒙古和新疆北部为核心地,辐射东北三省西部及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北部,被称为草原丝路的中国段或草原丝路的东段。在这条丝路沿线上,考古发现许多遗迹和遗物,其中金银器数量较多,造型、纹样和制作工艺除了表现出历史上我国北方民族与中原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外,还融入了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等文化艺术因素,印证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古代文明交流互鉴和东西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状况。

  ​

  李家营子出土小银壶。

  ​​监制:张敏

  文案/制作:任镜宇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博物院官网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