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招警>阅读资料>

2021江西辅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百家争鸣-中华民族群星璀璨的时代

2021-11-02 15:20:54| 来源:江西中公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君王究竟要选择王道还是选择法治?大同社会真的能够实现吗?儒道墨法蓄势待发,一场先秦诸子三百余年的大论战即将拉开帷幕。

一、儒家的灵丹妙药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我们知道儒家思想核心价值是仁”,而政治主张是礼”,那么仁和礼又是从何处而来呢?答案是爱!人有同理心,付出爱就要被回报。因此,爱与爱的回报相互作用就必须推动道德的产生,这就是仁;道德产生之后又必须通过制度予以确立,这就是礼。仁为礼乐之本,礼乐为仁之形,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在那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儒家的药方想要实现何其艰难,孔子始终坚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爱——仁爱(亲亲之爱),对父母、对子女、对亲人,这种爱与生俱来、不被辜负,亲亲之爱即是灵丹妙药,只需将其纳入制度当中,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等级有序的社会即可实现。但是,墨家、道家、法家全部反对。

二、要兼爱不要仁爱

第一个跳出来强烈反对的是墨家,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他反对仁爱,反对礼乐,反对儒家思想的无病呻吟。礼乐就是繁文缛节,无用且无趣,况且儒家自身也无法实现,那更谈何让其他人追随呢。墨子这么做意欲何为?墨子认为儒家的仁爱中是存在等级先后的,从父母子女到亲戚朋友,到同胞姐妹,最后走向全世界,这种爱不是真正的爱,因此,墨家坚持兼爱,不分血缘亲疏远近一视同仁,但是爱别人的孩子真的能跟爱兄弟姐妹的孩子一样吗?这边是儒家和墨家根本分歧。这个问题其实很值得大家思考,儒家仁爱”以亲亲之爱为起点,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父亲传道解惑引导成长,血缘关系讲究亲疏远近具有合理性;而墨家兼爱”跟我们一直追求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同社会,这也很难给予反驳。得不到答案干脆另辟蹊径,退一万步讲,适逢乱世,救不救显然是比怎么救更为重要,儒家墨家要用仁爱兼爱去救,但是有个人认为要用不爱去救,那个人叫庄周。

三、无为方可得救

对于儒家墨家一样标榜的圣人形象,庄子在庄子》中明确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那些在家中把家具锁的紧紧的看似牢不可破,但是盗贼入室盗窃定然是会扛着这些家具就跑,他们生怕你再家中不把那些贵重的家具锁的不牢呢。你看,居然还有辩证法的思想。在庄子看来,这个世界无需拯救,当然也就不许圣人的存在,他的主张是先救自己再救别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想尊重别人,先要尊重自己。如果一个人都不自爱的话,他是不可能会爱护公物、爱护社会、爱护国家的。因此,道家认为如果希望世界变好,那就不要折腾,做好自己就好!对于先前的讨论,韩非的观点如何?

四、治国还须庶人剑

韩非认为无论是仁爱还是兼爱,都是无用的。儒家墨家弘扬圣贤之道,但天子庶民杀人越货屡禁不止。即使他们享受过亲亲之爱却依然犯罪,可见爱并不管用,不管你爱不爱他,他就在哪里,依然犯罪。那什么管用,严刑峻法,这就是韩非所谓的庶人剑”。韩非所生活在战国后期的韩国,此时理想主义早已成为过去时,实用主义才是现在进行时。从商鞅到韩非,法家后来居上,正是趋势使然。

从孔子到韩非,先秦诸子百家的无数条声浪汇聚成中国民族之声,振聋发聩,依然赋予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有着新的时代意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礼法并重,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号:gmf114283)

吉安中公教育

吉安中公教育(offcnjian)(关闭)

立即关注

热门招聘每日更新备考干货关注查看实时互动在线咨询

免费领取资料
姓名
电话
地区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人工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

选择考试类型 扫码咨询客服

讲解课程设置 领取备考资料 申请报班优惠

招考信息咨询 阶段备考建议 做题技巧点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