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S主页打印自https://ideas.repec.org/p/nbr/nberwo/15152.html
  我的参考书目  保存此纸张

创造性会计还是创造性破坏?中国制造业的企业级生产率增长

作者

上市的:
  • 勃兰特
  • 约翰内斯·范·比塞布罗克
  • 张一凡

摘要

我们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在加入世贸组织期间的第一套全面的固定全要素生产率估算。我们发现,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率的增长是最高的。根据我们的首选估计,1998-2006年期间,在位者的加权平均年生产率增长率为总产出生产函数的2.7%和增值生产函数的7.7%。在我们进行的各种敏感性检查中,控制以实际工资上升为代表的劳动质量和劳动时间的增加,对生产率估算的影响最大(向下)。我们进一步证明,新进入者是一种特别有活力的力量,在退出样本之前,企业的生产率大幅下降。总的来说,净进入约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一半。然而,与美国基准相比,向生产率较高的公司重新分配投入的影响要小得多,从而抑制了总生产率的增长。

建议引用

  • 洛伦·勃兰特(Loren Brandt)、约翰内斯·范·比塞布罗克(Johannes Van Biesebroeck)和张一凡(Yifan Zhang),2009年。"创造性会计还是创造性破坏?中国制造业的企业级生产率增长,"NBER工作文件15152,国家经济研究局。
  • 手柄:RePEc:nbr:nberw:1515年
    注:PR
    作为

    从出版商下载全文

    文件URL: http://www.nber.org/papers/w15152.pdf
    下载限制:
    ---><---

    此项目的其他版本:

    IDEAS上列出的参考文献

    作为
    1. 范·比塞布罗克,约翰内斯,2008年。"生产率估算的敏感性,"商业与经济统计杂志,美国统计协会,第26卷,第311-328页。
    2. Loren Brandt&Trevor Tombe&Xiadong Zhu,2013年。"中国不同时间、空间和行业的要素市场扭曲,"经济动态回顾Elsevier for the Society for the Economic Dynamics,第16卷(1),第39-58页,1月。
    3. Zvi Griliches,1998年。"生产率增长比较:对法国和美国工业和企业数据的探讨,"NBER章节,单位:研发与生产率:计量经济学证据,第157-186页,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4. Jan De Loecker,2011年。"产品差异化、多产品公司以及贸易自由化对生产率的影响评估,"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协会》,第79卷(5),第1407-1451页,9月。
    5. 妮娜·帕夫尼克,2002年。"贸易自由化、退出与生产率提高:来自智利工厂的证据,"经济研究综述《经济研究评论》,第69卷(1),第245-276页。
    6. De Loecker,Jan&Konings,Jozef,2006年。"后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就业再分配和生产率增长:来自斯洛文尼亚制造业的证据,"欧洲政治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22卷(2),第388-408页,6月。
    7. Fernandes,Ana M.,2007年。"哥伦比亚制造业的贸易政策、贸易量和工厂生产力,"国际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71卷(1),第52-71页,3月。
    8. Dougherty,Sean&Herd,Richard&He,Ping,2007年。"中国工业中出现了私营部门吗?来自25万中国公司的证据,"中国经济评论爱思唯尔,第18卷(3),第309-334页。
    9. 阿尔伯特·帕克(Albert Park)、杨院长(Dean Yang)、石新政(Xinzheng Shi)和姜媛(Yuan Jiang),2010年。"出口与企业绩效:中国出口商与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学与统计学综述,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第92卷(4),第822-842页,11月。
    10. Chang Tai Hsieh和Peter J.Klenow,2009年。"中国和印度的错配和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学季刊《哈佛大学校长和研究员》,第124卷(4),第1403-1448页。
    11. 詹姆斯·提布特(James R.Tybout)和韦斯特布鲁克(Westbrook),M.丹尼尔(Daniel),1995年。"贸易自由化与墨西哥制造业效率变化的层面,"国际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39卷(1-2),第53-78页,8月。
    12. 露西娅·福斯特(Lucia Foster)、约翰·哈尔蒂万格(John Haltiwanger)和查德·西弗森(Chad Syverson),2008年。"再分配、企业营业额与效率:生产率还是盈利能力的选择?,"美国经济评论,美国经济协会,第98卷(1),第394-425页,3月。
    13. Zheng,Jinghai和Bigsten,Arne和Hu,鞍钢,2009。"中国的增长能持续吗?生产力观点,"世界发展,爱思唯尔,第37卷(4),第874-888页,四月。
    14. Mark Doms和Eric J.Bartelsman,2000年。"理解生产力:纵向微观数据的教训,"经济文学杂志,美国经济协会,第38卷(3),第569-594页,9月。
    15. 白崇恩、谢长泰、钱英一,2006。"中国的资本回报,"布鲁金斯经济活动报告《经济研究计划》,布鲁金斯学会,第37卷(2),第61-102页。
    16. Brandt,Loren&Van Biesebroeck,Johannes&Zhang,Yifan,2012年。"创造性会计还是创造性破坏?中国制造业的企业级生产率增长,"发展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97卷(2),第339-351页。
    17. Harberger,Arnold C,1998年。"增长过程愿景,"美国经济评论,美国经济协会,第88卷(1),第1-32页,3月。
    18. 露西娅·福斯特(Lucia Foster)、约翰·C·哈尔蒂万格(John C.Haltiwanger)和C·J·克里桑(C.J.Krizan),2001年。"总生产率增长:微观经济证据的教训,"NBER章节,单位:生产力分析的新发展,第303-372页,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19. 埃斯拉发、马塞拉和哈尔蒂万格、约翰和库格勒、阿德里亚纳和库格勒莫里斯,2004年。"结构改革对生产力和盈利能力的影响——来自哥伦比亚的证据,"发展经济学杂志Elsevier,第75(2)卷,第333-371页,12月。
    20. Ackerberg,Daniel&Caves,Kevin&Frazer,Garth,2006年。"生产功能的结构标识,"MPRA纸38349,德国慕尼黑大学图书馆。
    21. Olley,G Steven&Pakes,Ariel,1996年。"电信设备行业生产力动态,"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协会》,第64卷(6),第1263-1297页,11月。
    22. Aw,Bee Yan&Chen,Xiaomin&Roberts,Mark J.,2001年。"台湾制造业生产率差异和营业额的公司层面证据,"发展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66卷(1),第51-86页,10月。
    23. 约翰·哈尔蒂万格(John Haltiwanger),1997年。"测量和分析总量波动:从微观经济学证据中构建的重要性,"审查,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5月发行,第55-78页。
    24. Brandt,Loren&Zhu,Xiaodong,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IZA讨论文件4764,劳动经济学研究所(IZA)。
    25. Caves,Douglas W&Christensen,Laurits R&Diewert,W Erwin,1982年。"使用最高级指数对产出、投入和生产率进行多边比较,"经济杂志《皇家经济学会》,第92卷(365),第73-86页,3月。
    26. 埃斯拉发、马塞拉和哈尔蒂万格、约翰和库格勒、阿德里亚纳和库格勒莫里斯,2004年。"结构改革对生产力和盈利能力的影响——来自哥伦比亚的证据,"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系列讨论论文0408,南安普顿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系。
    27. Caves,Douglas W&Christensen,Laurits R&Diewert,W Erwin,1982年。"指数经济理论与投入、产出和生产率的计量,"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协会》,第50卷(6),第1393-1414页,11月。
    28. 加里·杰斐逊(Gary Jefferson)、托马斯·劳斯基(Thomas Rawski)和张一凡(Yifan Zhang),2008年。"中国工业经济生产力增长和趋同,"中国经济与商业研究杂志,《泰勒·弗朗西斯期刊》,第6卷(2),第121-140页。
    29. 加里·杰斐逊(Gary H.Jefferson)和托马斯·拉夫斯基(Thomas G.Rawski),1994年。"中国工业的企业改革,"经济展望杂志,美国经济协会,第8卷(2),第47-70页,春季。
    30. Sanghoon Ahn&Kyoji Fukao&Hyeog Ug Kwon,2005年。"韩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讨论文件05008,经济、贸易和工业研究所(RIETI)。
    31. Alwyn Young,1995年。"数字霸权:面对东亚增长经验的统计现实,"经济学季刊《哈佛大学校长和研究员》,第110卷(3),第641-680页。
    32. 西奥多·格罗夫斯(Theodore Groves)、洪永淼(Yongmiao Hong)、约翰·麦克米兰(John McMillan)和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1994年。"中国国有企业的自主性与激励,"经济学季刊《哈佛大学校长和研究员》,第109卷(1),第183-209页。
    33. Johannes Van Biesebroeck,2007年。"生产力估计的稳健性,"工业经济学杂志,Wiley Blackwell,第55卷(3),第529-569页,9月。
    34. Hopenhayn,Hugo A,1992年。"长期均衡中的进入、退出和企业动态,"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会》,第60卷(5),第1127-1150页,9月。
    35. Barry Bosworth和Susan M.Collins,2008年。"增长核算:中国和印度的比较,"经济展望杂志,美国经济协会,第22卷(1),第45-66页,冬季。
    36. Alwyn Young,2003年。"黄金转化为贱金属:改革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力的增长,"政治经济学杂志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第111卷(6),第1220-1261页,12月。
    完整参考文献 (包括与IDEAS上的项目不匹配的项目)

    最相关的项目

    这些是最常引用与本书相同作品的项目,也被与本书同样的作品引用。
    1. Chad Syverson,2011年。"什么决定生产力?,"经济文学杂志,美国经济协会,第49卷(2),第326-365页,6月。
    2. 埃斯拉发、马塞拉和哈尔蒂万格、约翰·C·库格勒、阿德里安娜和库格勒,莫里斯,2009年。"贸易改革与市场选择:来自哥伦比亚制造厂的证据,"IZA讨论文件4256,劳动经济学研究所(IZA)。
    3. Jose Asturias&Sewon Hur&Timothy J.Kehoe&Kim J.Ruhl,2023年。"企业进入和退出与总体增长,"《美国经济杂志》:宏观经济学,美国经济协会,第15卷(1),第48-105页,1月。
    4. Marcela Eslava和John Haltiwanger、Adriana Kugler和Maurice Kugler,2013年。"贸易和市场选择:来自哥伦比亚制造厂的证据,"经济动态回顾Elsevier for the Society for the Economic Dynamics,第16卷(1),第135-158页,1月。
    5. Justin R.Pierce,2011年。"工厂对反倾销税的反应:来自美国制造商的证据,"国际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85卷(2),第222-233页。
    6. Tsionas,Mike G.和Polemis,Michael L.,2019年。"全要素生产率估算:一种新的贝叶斯非参数方法,"欧洲运筹学杂志爱思唯尔,第277(3)卷,第886-902页。
    7. Ulf Lewrick&Lukas Mohler&Rolf Weder,2014年。"当企业和行业重要时:理解生产力增长的来源,"国际清算银行工作文件469,国际清算银行。
    8. Andrew B.Bernard、Stephen J.Redding和Peter K.Schott,2011年。"多产品公司与贸易自由化,"经济学季刊《哈佛大学校长和研究员》,第126卷(3),第1271-1318页。
    9. J.David Brown和John S.Earle,2008年。"理解再分配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来自企业层面比较分析的经验教训,"ESCIRRU工作文件9,DIW柏林,德国经济研究所。
    10. Loren Brandt&Johannes Van Biesebroeck&Luhang Wang&Yifan Zhang,2017年。"加入WTO与中国制造企业绩效,"美国经济评论美国经济协会,第107(9)卷,第2784-2820页,9月。
    11. 赛丁(Sai Ding)、亚历山德拉·瓜里格里亚(Alessandra Guariglia)和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 Harris),2016年。"1998-2007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决定因素,"生产力分析杂志《施普林格》,第45卷(2),第131-155页,4月。
    12. Rosario Crin²和Paolo Epifani,2009年。"生产率、质量和出口行为(修订版:企业出口强度和生产率,2011年9月),"发展工作文件271,米兰大学卢卡·阿格里亚诺研究中心。
    13. 乔瓦尼·多西(Giovanni Dosi)、贾苏·雷(Jiasu Lei)和于晓丹(Xiaodan Yu),2013年。"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的制度变迁与生产率增长:创新重组的微观经济学,"LEM论文系列2013/07,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等研究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室(LEM)。
    14. 卡罗尔·纽曼(Carol Newman)、约翰·兰德(John Rand)和芬恩·塔普(Finn Tarp),2013年。"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换,"世界银行经济评论,世界银行,第27(2)卷,第357-388页。
    15. Chi‐Hai Yang&Chao‐Jing Yang&Chung‐Yueh Chiu&Hsuan‐Yu Lin,2018年。"印尼资源配置、结构变化与制造业生产率动态,"发展中经济体发展中经济研究所,第56卷(4),第297-327页,12月。
    16. Dobbellaere,Sabien&Kiyota,Kozo&Mairesse,Jacques,2015年。"产品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与规模经济:法国、日本和荷兰的微观证据,"比较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43卷(2),第290-322页。
    17. 于妙杰,2010。"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与关税削减:来自中国产品的证据,"宏观经济学工作文件22799,东亚经济研究局。
    18. 露西娅·福斯特(Lucia Foster)、约翰·哈尔蒂万格(John Haltiwanger)和查德·西弗森(Chad Syverson),2008年。"再分配、企业营业额与效率:生产率还是盈利能力的选择?,"美国经济评论,美国经济协会,第98卷(1),第394-425页,3月。
    19. Enghin Atalay,2014年。"材料价格和生产率,"欧洲经济协会杂志,欧洲经济协会,第12卷(3),第575-611页,6月。
    20. 马西莫·德尔·加托(Massimo Del Gatto)、阿德里亚娜·迪·利伯托(Adriana Di Liberto)和卡梅洛·佩塔利亚(Carmelo Petraglia),2011年。"衡量生产力,"经济调查杂志Wiley Blackwell,第25卷(5),第952-1008页,12月。

    有关此项目的更多信息

    JEL公司分类:

    • 第24天-微观经济学——生产与组织——生产;成本;首都;资本、全要素与多要素生产率;容量
    • O14号机组-经济发展、创新、技术变革与增长——经济发展——工业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技术的选择

    NEP字段

    这篇论文已在下面宣布NEP报告:

    统计

    访问和下载统计

    更正

    本网站上的所有材料均由各自的出版商和作者提供。你可以帮助纠正错误和遗漏。请求更正时,请提及此项目的句柄:RePEc:nbr:nberwo:15152。请参阅一般信息关于如何更正RePEc中的材料。

    如果您编写了此项目,但尚未在RePEc注册,我们鼓励您这样做在这里。这允许将您的个人资料链接到此项目。它还允许您接受我们不确定的该项目的潜在引用。

    如果CitEc公司识别了书目参考,但没有将RePEc中的项目链接到它,您可以帮助这个表格.

    如果你知道引用这一条的缺失条目,你可以通过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为每个引用条目添加相关引用来帮助我们创建这些链接。如果您是此项目的注册作者,您可能还需要检查您的RePEc作者服务个人资料,因为可能有一些引文等待确认。

    有关此项目的技术问题,或更正其作者、标题、摘要、书目或下载信息,请联系:负责人(以下电子邮件可用)。供应商的一般联系方式:https://edirc.repec.org/data/nberrus.html.

    请注意,更正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才能筛选出来各种RePEc服务。

    思想是一个经济学研究论文服务。RePEc使用各出版商提供的书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