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S主页打印自https://ideas.repec.org/f/pwa395.html
  我的作者  关注这位作者

光华万维
(光华湾)

个人详细信息

名字:光华
中名:
姓氏:
后缀:
RePEc短ID:pwa395型
[作者选择不公开电子邮件地址]

附属

经济学院
复旦大学

中国上海
网址:http://www.econ.fudan.edu.cn/
RePEc:edi:sefudcn公司(EDIRC提供更多详细信息)

研究成果

作为
跳转到:工作文件 文章

工作文件

  1. 胡晓山、万、光华、左、聪敏,2023年。"教育扩张与收入不平等: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BOFIT讨论文件2023年7月,芬兰银行新兴经济体研究所(BOFIT)。
  2. 万光华(Guanghua Wan)和王晨(Chen Wang),2018年。"亚洲的贫穷和不平等:1965-2014年,"WIDER工作文件系列wp-2018-121,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3. 张元万,光华,2017。"探索发展中经济体中的贸易-城市化联系:证据和启示,"ADBI工作文件636,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
  4. Wan,Guanghua&Luo,Zhi&Zhang,Xun,2017年。"公平考虑下的城市化,"ADBI工作文件642,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
  5. Doan,Ha Thi Thanh&Wan,光华,2017年。"全球化与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ADBI工作文件639,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
  6. 范佩雷与万、光华与徐、丽华与帕克、霍根与谢、姚文与刘、勇与岳、闻泽与陈、季泉,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城市步行能力的演变,"ADBI工作文件645,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
  7. Wan,光华和王,Chen和Zhang,Xun,2016。"结构变化与收入分配:1952-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区不平等及其变化的解释,"ADBI工作文件608,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
  8. 樊子英、万光华,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政府收入的财政风险,"ADBI工作文件567,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
  9. Chakravarty,Satya R.和Chattopadhyay,Nachiketa和Silber,Jacques和Wan,光华,2016。"衡量脆弱性对穷人数量的影响:一种新的方法和实证说明,"ADBI工作文件612,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
  10. Wan,Guanghua和Zhang,Xun,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基础设施谁受益更多?,"ADBI工作文件540,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
  11. Wan,Guanghua和Wang,Chen,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收入两极分化:趋势与变化,"ADBI工作文件538,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
  12. Brooks,Douglas H.&Joshi,Kaushal&McArthur,John W.&Rhee,Changyong&Wan,Guanghua,2013年。"2015年后的ZEN方法:解决亚太地区的各种观点,"亚行经济工作文件系列327,亚洲开发银行。
  13. Hofmann,Anett&Wan,光华,2013年。"城市化的决定因素,"亚行经济工作文件系列355,亚洲开发银行。
  14. 光华湾,2012年。"中国实现更大程度的平等:经济增长红利,"工作文件2012/33年,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
  15. 袁,张&万,光华&科尔,妮妮,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亚行经济工作文件系列247,亚洲开发银行。
  16. Lin,Tun&Liu,Xiaoyun&Wan,Guanghua&Xin,Xian&Zhang,Yongsheng,2011年。"气候变化与中国农业区域间贸易流动,"亚行经济工作文件系列244,亚洲开发银行。
  17. Wan,Guanghua和Zhang,Yuan,2011年。"千年发展目标国家之间的差距:亚太地区,"亚行经济工作文件系列278,亚洲开发银行。
  18. Wan,Guanghua和Sebastian,Iva,2011年。"亚洲及太平洋贫困:最新情况,"亚行经济工作文件系列267,亚洲开发银行。
  19. Lin,Tun&Liu,Xiaoyun&Wan,Guanghua&Xin,Xian&Zhang,Yongsheng,2011年。"气候变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区域和作物视角,"亚行经济工作文件系列243,亚洲开发银行。
  20. 赵晨、陆铭和万光华,2010年。"行业间工资差异:中国城镇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全球COE Hi-Stat讨论文件系列gd09-130,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
  21. 明路、万光华和赵晨,2010年。"全球化与地区收入不平等:来自中国内部的证据,"工作文件id:3179,电子社会科学。
  22. Francisco,Ruth&Wan,光华,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如何影响贫困和社会支出?事前评估方法及其在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应用,"MPRA纸18885年,德国慕尼黑大学图书馆。
  23. Wan,Guanghua&Francisco,Ruth,2009年。"为什么获得基本服务不包括在内?以亚洲发展中国家为重点的综合报告,"MPRA纸18861年,德国慕尼黑大学图书馆。
  24. 王永清,万光华,2008。"中国贸易失衡:FDI的作用,"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8-103,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发展经济学所)。
  25. Mahvash Saeed Qureshi和Guanghua Wan,2008年。"中印贸易扩张:威胁还是机遇,"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8-08,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26. 袁章,万光华,2008。"我们能预测贫困的脆弱性吗?,"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8-82,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27. Anthony F.Shorrocks和Guanghua Wan,2008年。"收入分配的非分组:不平等和贫困分析的综合样本,"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8-16,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28. Guanghua Wan和Yin Zhang,2007年。"中国内陆和沿海地区贫困差异的回归分解解释,"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7-07,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29. 万光华,2007。"1985-2002年中国农村地区收入不平等:趋势、原因和政策含义,"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7-05,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30. 张军(Jun Zhang)、万光华(Guanghua Wan)和于晋(Yu Jin),2007年。"中国金融深化与生产率的关系:1987-2001,"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7-08,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31. 卡拉·西塔拉姆·斯里达尔(Kala Seetharam Sridhar)和光华湾(Guanghua Wan),2007年。"城市企业区位选择:来自中国、印度和巴西的证据,"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7-56,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32. Wan Guanghua、Lu Ming和Chen Zhao,2006年。"全球化与地区收入不平等:来自中国国内的经验证据,"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6-139,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33. 尹章、万光华,2006。"增长与不平等对中国农村贫困的影响,"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6-94,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34. 尹章、万光华,2006。"全球化与中国城市贫困,"邓迪经济学讨论论文196年,邓迪大学经济研究。
  35. 尹章、万光华,2006。"贫困、扶贫增长和流动性:一个分解框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6-154,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36. 周章岳,万光华,2006。"粮食公共分配制度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印度和中国经验的比较,"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6-98,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37. 范佩雷(Peilei Fan)和万光华(Guanghua Wan),2006年。"1995-2004年中国创新能力的地区不平等,"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6-153,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38. Wan Guanghua、Lu Ming和Chen Zhao,2006年。"短期和长期的不平等增长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6-92,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39. 尹章、万光华,2006。"中国减贫:趋势与原因,"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6-152,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40. 光华湾,2006年。"基于要素构成的贫困核算: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6-63,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41. 辛蒙(Xin Meng)、罗伯特·格雷戈里(Robert G.Gregory)和万光华(Guanghua Wan),2006年。"1986年至2000年中国城市贫困及其成因,"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6-133,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42. 王,焦&梅耶斯,大卫&万,光华,2005。"加入WTO对中国收入分配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CGE分析,"BOFIT讨论文件芬兰银行新兴经济体研究所(BOFIT),2005年18月。
  43. Wang,Jiao&Mayes,David&Wan,光华,2005。"加入WTO对中国收入分配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CGE分析,"BOFIT讨论文件芬兰银行新兴经济体研究所(BOFIT),2005年18月。
  44. Jiao Wang、David G.Mayes和Guanghua Wan,2005年。"入世后中国收入分配与劳动力流动:CGE分析,"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5-38,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45. 尹章、万光华,2005。"为什么不同地区的贫困率不同中国城市案例,"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5-56,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46. 万光华,周章岳,2004。"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基于家庭数据的回归分解,"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4-51,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47. 张茵,万光华,2004。"中国贸易平衡动态的原因是什么?,"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4-55,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48. 邢玉庆,万光华,2004。"汇率与外国直接投资竞争,"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4-64,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发展经济学所)。
  49. 张茵,万光华,2004。"中国改革时期的产出和价格波动: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4-56,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50. 张茵,万光华,2004。"中国的商业周期:AD-AS模型的视角,"WIDER工作文件系列RP2004-54,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51. Anthony F.Shorrocks和光华湾,2004年。"不等式的空间分解,"WIDER工作文件系列DP2004-01,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52. 万光华,2002。"转型经济体中的收入不平等与增长:是否需要非线性模型?,"WIDER工作文件系列DP2002-104,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53. 光华湾,2002年。"基于回归的不等式分解:陷阱和求解过程,"WIDER工作文件系列DP2002-101,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
  54. 万光华,2002。"中国农村食品消费趋同:来自家庭调查数据的证据,"2002年会议(第46届),2002年2月13日至15日,澳大利亚堪培拉174050,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
  55. Xin,Xian&Wan,Guang Hua&Liu,Xiao Yun,2002年。"中国区域饲料贸易模式及其对价格变化的响应,"2002年会议(第46届),2002年2月13日至15日,澳大利亚堪培拉125618,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
  56. 周,张跃,田,魏明,刘,西安,万,广华,2001。"争论的一个问题:中国饲料需求与供给,"2001年会议(第45届),2001年1月23日至25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171980年,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
  57. 周章岳、万广华、陈良彪,1996。"用面板数据估算中国粮食供应响应,"1996年会议(第40届),1996年2月11日至16日,澳大利亚墨尔本156590,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
  58. Maskey,Rabi K.和Wan,Guang H.,1996年。"最不发达国家灌溉系统可承受性的经济分析:来自尼泊尔山区实地研究的证据,"1996年会议(第40届),1996年2月11日至16日,澳大利亚墨尔本156439,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
  59. George E.Battese和Rambaldi,A.N.&Wan,G.H.,1995年。"具有柔性风险特性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1995年会议(第39届),1995年2月14日至16日,澳大利亚珀斯148840,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
  60. Wan,Guang H.,1994年。"衡量投入替代和产出扩张效应:一种非参数方法,"1994年会议(第38届),1994年2月8日至10日,新西兰惠灵顿148760,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
  61. 万光华,1993年。"边际生产率、规模收益和生产弹性的非参数估计,"1993年会议(第37届),1993年2月9日至11日,澳大利亚悉尼147900,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
  62. 万光华,1993年。"衡量技术变化:一种简单的双重方法,"1993年会议(第37届),1993年2月9日至11日,澳大利亚悉尼147899,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
  63. 万光华,1991年。"隔离和测量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一种替代方法,"1991年会议(第35届),1991年2月11日至14日,澳大利亚阿米代尔145908,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
  64. 万光华,1990年。"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的制度效应及其变异性,"1990年会议(第34届),1990年2月13日至15日,澳大利亚布里斯班145447,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
  65. Wan,G.H.&Griffiths,William E.&Anderson,Jock R.,1989年。"用看似无关的回归和面板数据估计边际风险,"1989年会议(第33届),1989年2月7日至9日,新西兰基督城144886,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
  66. Zhou,Z.Y.和Dillon,John L.&Wan,G.H.,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1988年会议(第32届),1988年2月8日至11日,澳大利亚墨尔本144379,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
  67. Wan,G.H.,1988年。"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变异性的因素,"1988年会议(第32届),1988年2月8日至11日,澳大利亚墨尔本144370,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

文章

  1. 胡晓山、万光华、杨晨和张安琪,2023年。"不平等和中等收入陷阱,"国际发展杂志,John Wiley&Sons,Ltd.,第35卷(7),第1684-1710页,10月。
  2. 万光华(Guanghua Wan)、张建生(Jiansheng Zhang)和左聪敏(Congmin Zuo),2023年。"土地改革的福利效应:来自中国云南的经验教训,"发展研究杂志《泰勒与弗朗西斯杂志》,第59卷(10),第1608-1625页,10月。
  3. Zhi Luo&Guanghua Wan&Chen Wang&Xun Zhang,2022年。"“一带一路”倡议的分布影响,"经济调查杂志Wiley Blackwell,第36卷(3),第586-604页,7月。
  4. Tun Se Cheong、Guanghua Wan和David Kam Hung Chui,2022年。"揭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平等之间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30卷(5),1-28页,9月。
  5. 胡晓山、万光华和张通进,2022年。"卫生援助能降低婴儿死亡率吗?跨国证据,"亚太经济杂志《泰勒与弗朗西斯杂志》,第27卷(3),第534-550页,7月。
  6. Wan,Guanghua&Wang,Chen&Wang、Jinxian&Zhang、Xun,2022年。"收入不平等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传导机制,"生态经济学爱思唯尔,第195(C)卷。
  7. Wan,Guanghua&Wang,Xu&Zhang,Rui&Zhanng,Xun,2022年。"道路基础设施对经济循环的影响:市场扩张和投入成本节约,"经济建模爱思唯尔,第112(C)卷。
  8. 范海超(Haichao Fan)和万光华(Guanghua Wan),2022年。"全球化与环境:中国的作用,"经济调查杂志Wiley Blackwell,第36卷(3),第531-533页,7月。
  9. Jing Li、Guanghua Wan和Jing Wang,2022年。"开放经济与全球化导论,"亚太经济杂志《泰勒与弗朗西斯杂志》,第27卷(3),第397-399页,7月。
  10. Wan,Guanghua&Hu,Xiaoshan&Liu,Weiqun,2021年。"中国减贫奇迹与相对贫困:关注增长与不平等的作用,"中国经济评论爱思唯尔,第68(C)卷。
  11. 万光华(Guanghua Wan)、王晨(Chen Wang)和吴宇(Yu Wu),2021年。"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住房财富不平等?,"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29卷(1),第32-60页,1月。
  12. 罗长元、孙世毅和万光华,2021年。"政治关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作为准自然实验的中菲岛屿争端,"世界经济Wiley Blackwell,第44卷(11),第3422-3441页,11月。
  13. 万光华(Guanghua Wan)、王晨(Chen Wang)和张勋(Xun Zhang),2021年。"贫困增长与不平等三角:20世纪60年代至2010年代的亚洲,"《社会指标研究:生活质量测量的国际和跨学科杂志》施普林格,第153(3)卷,第795-822页,2月。
  14. Joseph Deutsch&Jacques Silber&Yongsheng Xu&Guanghua Wan,2020年。"通过资产指数衡量不平等、贫困、增长和福利: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的案例,"新加坡经济评论,世界科学出版有限公司,第65卷(supp01),第7-33页,12月。
  15. Deutsch,Joseph&Silber,Jacques&Wan,Guanghua&Zhao,Mengxue,2020年。"资产指数与东南亚贫困、不平等和福利的衡量,"亚洲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70(C)卷。
  16. 张勋(Xun Zhang)、谭颖(Ying Tan)、胡宗慧(Zonghui)、王晨(Chen Wang)和万光华(Guanghua Wan),2020年。"金融科技发展的涓流效应:城市化视角,"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28卷(1),第23-40页,1月。
  17. 张勋、万光华、李靖、何宗岳,2020年。"全球空间经济互动:知识溢出还是技术扩散?,"空间经济分析《泰勒与弗朗西斯杂志》,第15卷(1),第5-23页,1月。
  18. Guanghua Wan&Haitao Wu&Yuan Zhang,2020年。"中外贫困增长与不平等三角专题导论,"新加坡经济评论,世界科学出版有限公司,第65卷(增刊01),第1-6页,12月。
  19. 张通锦、张远、万光华、吴海涛,2020年。"中印减贫比较研究,"新加坡经济评论,世界科学出版有限公司,第65卷(supp01),第95-115页,12月。
  20. 王晨、张通进、万光华,2020年。"中国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中国财经评论》De Gruyter,第9卷(2),第47-67页,6月。
  21. 张勋(Xun Zhang)、张佳佳(Jiajia Zhang&Guanghua Wan&Zhi Luo),2020年。"金融科技、增长与不平等:来自中国家庭调查数据的证据,"新加坡经济评论,世界科学出版有限公司,第65卷(增刊01),第75-93页,12月。
  22. 胡晓山、万光华和王静,2020年。"全球化对劳动力份额的影响:来自亚洲的证据,"新加坡经济评论,世界科学出版有限公司,第65卷(增刊01),第57-73页,12月。
  23. Jing Li、Guanghua Wan和Jing Wang,2019年。"中国经济:过去、现在和未来展望,"亚太经济杂志《泰勒与弗朗西斯杂志》,第24卷(4),第481-483页,10月。
  24. Li,Jing&Wan,Guanghua&Wang,Chen&Zhang,Xueliang,2019年。"哪个收入分配指标能更好地解释犯罪?来自中国的证据,"中国经济评论爱思唯尔,第54卷(C),第51-72页。
  25. 张勋(Xun Zhang)、牛华(Hua Niu)、万光华(Guanghua Wan)和王晨(Chen Wang),2019年。"投资城乡移民:教育的作用,"亚太经济杂志《泰勒与弗朗西斯杂志》,第24卷(4),第578-594页,10月。
  26. Wang,Jing&Wan,Guanghua&Wang,Chen,2019年。"参与全球价值链和二氧化碳排放,"能源经济学,爱思唯尔,第84卷(C)。
  27. 张、勋和万、光华和罗、智和王、陈,2019年。"解读东亚奇迹:城市化的作用,"经济体系,爱思唯尔,第43卷(2),第1-1页。
  28. 应耀、万光华和孟东方,2019年。"收入分配与健康:两极分化能比不平等更好地解释健康结果吗?,"欧洲健康经济学杂志,施普林格;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Gesundheitsökonomie(DGG),第20卷(4),第543-557页,6月。
  29. 阿尔玛斯·赫什马蒂(Almas Heshmati)、埃斯凡迪亚尔·马苏米(Esfandiar Maasoumi)和光华湾(Guanghua Wan),2019年。"印度家庭消费支出与贫困的决定因素分析,"经济体,MDPI,第7卷(4),第1-27页,9月。
  30. 罗、智、万、光华、王、陈、张、荀,2018。"城市污染与道路基础设施:中国案例研究,"中国经济评论爱思唯尔,第49卷(C),第171-183页。
  31. Charles Yuji Horioka&Peter J.Morgan&Yoko Niimi&Guanghua Wan,2018年。"亚洲老龄化:研讨会简介,"发展经济学综述Wiley Blackwell,第22卷(3),第879-884页,8月。
  32. Wan,Guanghua和Zhang,Yan,2018年。"基础设施对企业生产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中国经济评论爱思唯尔,第49卷(C),第143-153页。
  33. Zhi Luo&Guanghua Wan&Chen Wang&Xun Zhang,2018年。"老龄化与不平等:联系与传播机制,"发展经济学综述,Wiley Blackwell,第22卷(3),第885-903页,八月。
  34. Guanghua Wan&Ting Wu&Yan Zhang,2018年。"中国收入差距的下降:评估与解释,"亚洲经济论文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第17卷(3),第115-140页,秋季。
  35. Wan Guanghua&Chen Wang&Hua Yin&Yan Zhang,2018年。"从贫困平等到繁荣差异:改革后中国的贫困“增长”不平等三角,"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26卷(2),第50-67页,3月。
  36. Kam Wing Chan和Guanghua Wan,2017年。"1982-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与增长模式:分析与政策启示,"亚太经济杂志《泰勒与弗朗西斯杂志》,第22卷(1),第136-155页,1月。
  37. Guanghua Wan&Dan Yang&Yuan Zhang,2017年。"为什么亚洲和中国的城市集中度和城市首要地位较低,"亚太经济杂志《泰勒与弗朗西斯杂志》,第22卷(1),第90-105页,1月。
  38. 张勋万、光华、王旭,2017。"道路基础设施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经济体系爱思唯尔,第41卷(4),第513-523页。
  39. 张勋、万光华、王晨、罗智,2017。"中国的技术变革与收入不平等,"世界经济Wiley Blackwell,第40卷(11),第2378-2402页,11月。
  40. Wan Guanghua和Peter J.Morgan,2017年。"“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概述,"亚太经济杂志《泰勒与弗朗西斯杂志》,第22卷(1),第1-4页,1月。
  41. Lin,Justin Yifu和Wan,光华和摩根,Peter J.,2016。"中国经济增长再加速的前景,"比较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44卷(4),第842-853页。
  42. Wan Guanghua&Peter J.Morgan&Jong-Wha Lee,2016年。"韩国经济增长与追赶:对中国的启示,"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24卷(5),第71-97页,9月。
  43. Wan Guanghua&Peter J.Morgan&Kyoji Fukao&Tangjun Yuan,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日本经验教训及对日、美、德的预期影响,"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24卷(5),第122-146页,9月。
  44. Wan Guanghua、Peter J.Morgan和Robert J.Barro,2016年。"经济增长与收敛,应用于中国,"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24卷(5),第5-19页,9月。
  45. Wan Guanghua&Peter J.Morgan&Justin Yifu Lin&Peter J.Morgan,2016。"影响中国中长期增长前景的因素,"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24卷(5),第20-41页,9月。
  46. Wan Guanghua、Peter J.Morgan和Yang Yao,2016年。"中国能避免日本综合症吗?,"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24卷(5),第98-121页,9月。
  47. Wan Guanghua,Peter J.Morgan和Harry X.Wu,2016年。"中国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生产率视角,"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24卷(5),第42-70页,9月。
  48. 万光华(Guanghua Wan)和彼得·摩根(Peter J.Morgan)、万光华和彼得·摩尔根(Peter J Morgan,2016)。"客座编辑的话,"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24卷(5),第1-4页,9月。
  49. 吴海涛(Haitao Wu)、丁世军(Shijun Ding)和万光华(Guanghua Wan),2015年。"收入不平等与中国农村贫困,"中国农业经济评论,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第7卷(1),第65-85页,2月。
  50. Xian Xin&Tun Lin&Xiaoyun Liu&Guanghua Wan&Yongsheng Zhang,2015年。"气候变化及其对中国农业区域间贸易流动的影响,"中国农业经济评论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第7卷(2),第158-166页,5月。
  51. 王,陈,万,光华,2015。"中国收入两极分化:趋势与变化,"中国经济评论爱思唯尔,第36卷(C),第58-72页。
  52. Iris Claus&Les Oxley&Ming Lu&Guanghua Wan,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结果和政策建议,"经济调查杂志Wiley Blackwell,第28卷(4),第671-685页,9月。
  53. Brooks,Douglas H.&Joshi,Kaushal&McArthur,John W.&Rhee,Changyong&Wan,Guanghua,2014年。"亚洲及太平洋2015年后发展目标的ZEN方法,"生态经济学,爱思唯尔,第107卷(C),第392-401页。
  54. Iris Claus&Les Oxley&Chen Wang&Guanghua Wan&Dan Yang,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收入不平等:趋势、决定因素和补救措施,"经济调查杂志Wiley Blackwell,第28卷(4),第686-708页,9月。
  55. 万光华、张元,2013。"中国农村的长期和暂时贫困,"经济学快报爱思唯尔,第119(3)卷,第284-286页。
  56. Xian Xin&Tun Lin&Xiaoyun Liu&Guanghua Wan&Yongsheng Zhang,2013年。"气候变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产量的影响,"中国农业经济评论,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第5卷(4),第434-458页,11月。
  57. 朱翠萍,万光华,2012。"中国日益加剧的不平等与走向平衡经济,"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20卷(1),第83-104页,1月。
  58. 范培磊,万光华,卢明,2012。"1995-2006年中国创新能力的地区不平等,"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20卷(3),第16-36页,5月。
  59. 张远(Zhang Yuan)、万光华(Guanghua Wan)、科尔(Niny Khor),2012年。"中国农村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农业经济评论,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第4卷(1),第36-51页,1月。
  60. Amelia Santos-Paulino和Guanghua Wan,2011年。"南方增长引擎和技术巨头:简介,"经济变革与结构调整,施普林格,第44卷(1),第1-5页,4月。
  61. Sridhar、Kala Seetharam和Wan,光华,2010年。"城市企业区位选择:来自中国、印度和巴西的证据,"中国经济评论爱思唯尔,第21卷(1),第113-122页,3月。
  62. Amelia U.Santos‐Paulino和Guanghua Wan,2009年。"专题:中国和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就业和增长,"发展经济学综述Wiley Blackwell,第13卷(4),第737-739页,11月。
  63. 袁章,万光华,2009。"我们如何准确估计贫困脆弱性?,"牛津发展研究《泰勒和弗朗西斯杂志》,第37卷(3),第277-287页。
  64. Mahvash Saeed Qureshi和Guanghua Wan,2008年。"全球化的分布后果:来自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发展研究杂志《泰勒与弗朗西斯杂志》,第44卷(10),第1424-1449页。
  65. Guanghua Wan和Yin Zhang,2008年。"解释中国内陆和沿海地区的贫困差异:基于回归的分解方法,"发展经济学综述Wiley Blackwell,第12卷(2),第455-467页,5月。
  66. 张茵、万光华,2008。"纠正中国贸易失衡:货币手段不够,"政策建模杂志爱思唯尔,第30卷(3),第505-521页。
  67. Vasco Molini&Guanghua Wan,2008年。"发现转型经济体不平等的根源:以越南农村为例,"经济变革与结构调整,施普林格,第41卷(1),第75-96页,3月。
  68. Guanghua Wan和Amelia U.Santos‐Paulino,2008年。"介绍,"世界经济,Wiley Blackwell,第31卷(10),第1273-1276页,10月。
  69. 张军(Jun Zhang)和万光华(Guanghua Wan),2008年。"中国强劲表现的政治经济,"亚太经济杂志《泰勒和弗朗西斯杂志》,第13卷(3),第255-259页。
  70. Mahvash Saeed Qureshi和Guanghua Wan,2008年。"中印贸易扩张:威胁还是机遇?,"世界经济Wiley Blackwell,第31卷(10),第1327-1350页,10月。
  71. 万光华,2008。"专题介绍:中国的贫困与不平等,"发展经济学综述Wiley Blackwell,第12卷(2),第416-418页,5月。
  72. 张茵、万光华,2007。"中国贸易平衡动态的原因是什么?,"政策建模杂志爱思唯尔,第29卷(6),第821-837页。
  73. Wan Guanghua、Lu Ming和Chen Zhao,2007年。"全球化与地区收入不平等:来自中国国内的经验证据,"收入和财富审查国际收入和财富研究协会,第53卷(1),第35-59页,3月。
  74. 张军(Zhang Jun)、万光华(Guanghua Wan)和于晋(Yu Jin),2007年。"中国金融深化与生产率的关系:1987-2001,"中国经济与商业研究杂志《泰勒和弗朗西斯杂志》,第5卷(1),第37-49页。
  75. 万光华,2007。"理解中国区域贫困和不平等趋势:方法论问题和实证结果,"收入和财富审查国际收入和财富研究协会,第53卷(1),第25-34页,3月。
  76. 张茵、万光华,2006。"增长和不平等对中国农村贫困的影响,"比较经济学杂志Elsevier,第34卷(4),第694-712页,12月。
  77. Wan,Guanghua&Lu,Ming&Chen,Zhao,2006年。"短期和长期的不均衡增长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比较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34卷(4),第654-667页,12月。
  78. Yuan Zhang和Guanghua Wan,2006年。"中国农村家庭脆弱性的实证分析,"亚太经济杂志《泰勒和弗朗西斯杂志》,第11卷(2),第196-212页。
  79. 邢玉庆,万光华,2006。"汇率与亚洲FDI竞争,"世界经济Wiley Blackwell,第29卷(4),第419-434页,4月。
  80. 万光华、张晓波,2006。"中国不平等加剧,"比较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34卷(4),第651-653页,12月。
  81. 万光华,2005。"中国农村食品消费趋同:来自家庭调查数据的证据,"中国经济评论爱思唯尔,第16卷(1),第90-102页。
  82. 尹章、万光华,2005。"中国的商业周期:从AD-AS模型看,"亚洲经济杂志东亚经济协会,第19卷(4),第445-469页,12月。
  83. Anthony Shorrocks和Guanghua Wan,2005年。"不等式的空间分解,"经济地理学杂志牛津大学出版社,第5卷(1),第59-81页,1月。
  84. Ravi Kanbur和Anthony J.Venables&Guanghua Wan,2005年。"专题介绍:亚洲的空间不平等与发展,"发展经济学综述Wiley Blackwell,第9卷(1),第1-4页,2月。
  85. 万光华,周章岳,2005。"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基于家庭数据的回归分解,"发展经济学综述,Wiley Blackwell,第9卷(1),第107-120页,2月。
  86. 尹章,光华万,2004。"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家庭消费,"应用经济学《泰勒与弗朗西斯杂志》,第36卷(19),第2221-2229页。
  87. 万光华,2004。"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的核算:基于回归的方法,"比较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32(2)卷,第348-363页,6月。
  88. 张寅万,光华,2002。"中国居民消费与货币政策,"中国经济评论爱思唯尔,第13卷(1),第27-52页。
  89. 万光华,2001。"中国农村地区不平等的变化:按收入来源分解基尼指数,"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杂志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第45卷(3),第1-21页。
  90. 光华湾,2001。"按要素构成分解基尼指数的变化,"应用经济学快报,《泰勒·弗朗西斯期刊》,第8卷(1),第1-3页。
  91. McCann、Laura M.J.和Crase、Lin和Wan、Guang Hua和Kingwell、Ross S.和Simmons、Phil和Malcolm、Bill和Satbir、Singh,2001年。"书评,"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杂志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第45卷(2),第1-15页。
  92. Ragner Tveterás&G.H.Wan,2000年。"风险生产技术的灵活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在鲑鱼养殖中的应用,"计量经济评论《泰勒与弗朗西斯杂志》,第19卷(3),第367-389页。
  93. Wan,Guang H,2000年。"衡量规模收益可变条件下的技术变化:双重方法,"经济研究简报Wiley Blackwell,第52卷(1),第59-65页,1月。
  94. 万光华,1999。"Wan对技术变革的“新方法”的回应,"比较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27(2)卷,第365-366页,6月。
  95. G.Battese&A.Rambaldi&G.Wan,1997年。"具有柔性风险特性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生产力分析杂志,施普林格,第8卷(3),第269-280页,8月。
  96. 万光,1996。"中国农村家庭需求的收入弹性,"经济研究杂志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第23卷(3),第18-33页,8月。
  97. Wan,Guang H,1996年。"衡量投入替代和产出扩张效应:一种非参数方法及其应用,"实证经济学,施普林格,第21卷(3),第361-380页。
  98. 万光H.,1995年。"中国国有工业的技术变革:一种新方法,"比较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21卷(3),第308-325页,12月。
  99. 光华,1992年。"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的制度效应及其变异性,"农业经济学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第6卷(3),第217-250页,2月。
  100. Wan,Guang H&Griffiths,William E&Anderson,Jock R,1992年。"利用面板数据估计看似无关生产函数的风险效应,"实证经济学《施普林格》,第17卷(1),第35-49页。
  101. Zhang Y.Zhou、John L.Dillon和Guang H.Wan,1992年。"乡镇企业发展与缓解农村就业问题,"农业经济学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第6卷(3),第201-215页,2月。
  102. G.H.Wan和J.R.Anderson,1990年。"中国粮食生产的风险效应评估,"农业经济学杂志Wiley Blackwell,第41卷(1),第85-93页,1月。
  103. Guang H.Wan、Zhang Y.Zhou和John L.Dillon,1988年。"论我国农村供销社的改革,"农业经济学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第2卷(1),第73-88页,6月。
  104. Jock R.Anderson和Dillon、John L.和Hazell、Peter B.R.和Cowie,A.J.&Wan,G.H.,1988年。"澳大利亚谷物生产变化的可变性,"市场营销与农业经济学综述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第56卷(03),第1-17页,12月。
    RePEc:taf:apfiec:v:14:y:2004:i:1:p:67-72未在IDEAS上列出

  1. Guanghua Wan&Yuan Zhang&Xiaoshan Hu,2023年。"中国的贫困,",作者:Jacques Silber(编辑),衡量贫困和贫困的研究手册,第59章,第636-645页,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
  2. 范子英和万光华,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政府收入的财政风险,"作者:Naoyuki Yoshino和Peter J.Morgan(编辑),亚洲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第6章,第223-249页,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
  3. Joseph Deutsch、Jacques Silber和Guanghua Wan,2017年。"抑制消费与贫困进程:以西亚为例,"经济不平等研究,in:《经济不平等研究》,第25卷,第137-159页,翡翠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4. Satya R.Chakravarty&Nachiketa Chattopadhyay&Jacques Silber&Guanghua Wan,2016年。"衡量脆弱性对穷人人数的影响:一种带有实证说明的新方法,",作者:Jacques Silber&Guanghua Wan(编辑),亚洲“贫困奇迹”,第4章,第84-117页,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
  5. Almas Heshmati和Esfandiar Maasoumi&Guanghua Wan,2015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减贫政策与实践简介与总结,"不平等、社会排斥和福利方面的经济学研究,摘自:Almas Heshmati&Esfandiar Masoumi&Guanghua Wan(编辑),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政策和实践,第127版,第0章,第1-8页,施普林格。
  6. 香港、罗伯特·马克斯和广华万,2000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国有企业生产绩效:随机生产前沿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in:P.J.Lloyd&Xiao-guang Zhang(编辑),全球经济中的中国,第5章,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
  7. 周章岳,田维明,万广华,2000。"中国粮食市场过剩的供给反应,",in:P.J.Lloyd&Xiao-guang Zhang(编辑),全球经济中的中国,第13章,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
  8. Guang H.Wan和Enjiang Cheng,2000年。"中国农村土地碎片化与规模经济的微观实证分析,"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in:杨永正和田伟明(编辑),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农业,第9章,第131-147页,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

  1. Kankesu Jayanthakumaran&Reetu Verma&Guanghua Wan&Edgar Wilson(编辑),2019年。"亚洲国内移民、城市化和贫困:动态和相互关系,"斯普林格出版社,施普林格,编号978-981-13-1537-4,10月。
  2. Jacques Silber和Guanghua Wan(编辑),2016年。"亚洲“贫困奇迹”,",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编号17203,12月。
  3. Almas Heshmati和Esfandiar Maasoumi&Guanghua Wan(编辑),2015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政策和实践,"不平等、社会排斥和福利方面的经济学研究,施普林格,第127版,编号978-981-287-420-7,12月。
  4. Kala Seetharam Sridhar和Guanghua Wan(编辑),2014年。"亚洲的城市化,"斯普林格出版社,施普林格,第127版,编号978-81-322-1638-4,10月。
  5. Santos-Paulino,Amelia U.&Wan,Guanghua(编辑),2010年。"全球增长的南方引擎,"OUP目录,牛津大学出版社,编号9780199580606,Decenbrie。
  6. 万光华(编辑),2008年。"现代中国的不平等与增长,"OUP目录,牛津大学出版社,编号9780199535194,Decenbrie。

更多信息

研究领域、统计数据、排名(如有)。

统计

访问和下载统计数据对于所有项目

排名

这位作者是前5%作者根据这些标准:
  1. 平均排名得分
  2. 工程数量
  3. 独特作品数量
  4. 不同作品数量,按作者数量加权
  5. 引文数量
  6. 引文数量,按引文年龄打折
  7. 引文数量,按作者数量加权
  8. 引文数量,按作者数量加权,按引文年龄贴现
  9. h指数
  10. 日记页数
  11. 期刊页数,按作者数量加权
  12. 过去12个月RePEc服务中的抽象视图数
  13. 过去12个月通过RePEc服务下载的次数
  14. 过去12个月RePEc服务中的抽象视图数(按作者数加权)
  15. 过去12个月通过RePEc服务下载的数量(按作者数量加权)
  16. 合著网络中的亲密度度量
  17. 合著网络中的介数测度
  18. Wu-Index公司

CollEc上的合著网络

NEP字段

NEP公司是一种发布新工作文件的服务,在许多领域都有每周报告。这位作者在NEP上发表了18篇论文。这些是按公告数量及其日期排序的字段。如果作者被列在该领域的专家目录中,也会提供一个链接。
  1. NEP-CNA公司:中国(9)2005-11-19 2008-09-29 2015-10-04 2015-10-17 2016-05-08 2017-01-15 2017-03-12 2017-05-07 2024-01-29。作者是上市的
  2. NEP-TRA公司:转型经济学(8)2005-11-19 2010-04-17 2010-11-27 2015-10-04 2015-10-17 2016-05-08 2017-01-15 2017-05-07。作者是上市的
  3. NEP-DEV公司:开发(5)2008-09-29 2008-11-18 2009-12-05 2009-12-05 2010-04-17。作者是上市的
  4. NEP-SEA公司:东南亚(5)2008-09-29 2009-12-05 2009-12-05 2017-01-15 2017-03-12。作者是上市的
  5. 纽伦堡: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5)2016-05-08 2017-01-15 2017-03-12 2017-05-07 2017-05-07。作者是上市的
  6. NEP-CWA公司:中亚和西亚(3)2008-09-29 2009-12-05 2012-10-20
  7. NEP-AGR公司:农业经济学(2)2009-12-05 2017-03-12
  8. NEP-GEO公司:经济地理学(2)2005-11-19 2017-01-15
  9. NEP-INT公司:国际贸易(2)2008-09-29 2017-04-09
  10. NEP-PBE公司:公共经济学(2)2015-10-04 2016-05-08
  11. NEP-ACC公司会计与审计(1)2016-05-08
  12. NEP-FDG公司:金融发展与增长(1)2012-10-20
  13. NEP-实验室:劳动经济学(1)2010-04-17
  14. NEP-LMA公司:劳动力市场-供应、需求和工资(1)2024-01-29
  15. NEP-MAC:宏观经济学(1)2017-04-09
  16. NEP-PKE公司:后凯恩斯经济学(1)2016-05-08
  17. 尼泊尔:运输经济学(1)2015-10-17
  18. NEP-UPT公司:效用模型和前景理论(1)2017-01-15

更正

本网站上的所有材料均由各自的出版商和作者提供。您可以帮助纠正错误和遗漏。有关如何更正RePEc上的材料的一般信息,请参阅这些说明.

为了更新列表或检查等待批准的引文,Guanghua Wan
(光华湾)应登录RePEc作者服务.

要更正特定项目的书目信息,请在该项目的摘要页面上找到技术联系人。在那里,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添加或更正参考文献和引文。

为了链接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其中版本具有不同的标题,使用此表单注意,如果这些版本的标题非常相似,并且在作者的个人资料中,则通常会自动创建链接。

请注意,大多数更正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才能通过各种RePEc服务进行筛选。

思想是一个经济学研究论文服务。RePEc使用各出版商提供的书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