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古树、 古屋、古庙、古巷、古道、古塔、古井、古桥、古码头——广州摸清“十古”家底
发表时间:2024-05-13来源:广州文明网

分享到:


番禺区大岭古村内,龙津桥古色古香。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摄
  古屋、古巷、古桥等古遗存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广州在原有的名城保护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全市十古”摸查工作,建立十古”历史文化资源台账,强化广州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并积极探索深化十古”保护利用的新路径、新方法。
  全面摸查,形成十古”历史文化资源台账
  所谓十古”,即古村、古树、古屋、古庙、古巷、古道、古塔、古井、古桥、古码头十类古遗存。摸清家底”是进行全面保护和合理活化的基础,为此,广州充分发挥基层力量,市、区联动,全面摸查“十古”。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定统一的十古”摸查评价标准及汇总模板,广泛发动,充分发挥辖区各镇街、各单位等基层力量参与摸查工作,汇总整理,形成广州市十古”历史文化资源台账,包括古村73处、古树2019处、古屋2465处、古庙152处、古巷417处、古道20处、古塔16处、古井101处、古桥39处、古码头18处。其中,尚未公布为法定保护对象的“十古”资源1407处,占比26%,例如佛塱村、文冲村等古村6处,金兰寺水塔等古塔4处,上堂坊等古屋324处,南沙区观音宫等未定级的古庙324处,旸谷巷等古巷89处,夏街古驿道等古道17处,沙井头等古井4处,土华村东华桥等古桥6处,南安市古码头等古码头8处。
  数字赋能,让“十古” 资源“活”起来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广州全面加强法治保障,兜牢十古”保护利用底线。广州高质量修订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明确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风貌林荫路、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革命遗存、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等列入法定保护对象,将在普查中发现并经专家论证认为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确定为预先保护对象
  目前,广州全面完成828处23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26片336公顷历史文化街区以及140.6公里的传统街道立面的三维测绘和制图建档,推出历史建筑电子地图、提供指尖上漫游历史建筑”平台,开展多元化数字互动活动,让“十古” 资源“活”起来。
  合理利用,选取两大活化利用示范片区
  利用是最好的保护,推进十古”合理利用是工作的重点。广州积极探索BOT、EPC、企业代建、国企平台等多元运营模式,破解 十古”资源保护利用过程中的产权、用地、审批等痛点难点堵点。荔湾泮塘五约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花都塱头村的十古”资源数量相对较多,广州选取这两个区域作为广州市十古”活化利用示范片区,加大十古”保护和修缮、修复力度,改善人居环境,注入新业态、新场景,开展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展演、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与此同时,广州协同推进十古”资源保护与城市更新、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在守住传统文化内核的前提下,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利用十古”资源培育多种业态,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归老城区,留住老城市的烟火气。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湾镇完成100多间老建筑的外立面修缮,完成留耕堂等10多间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程,打造沙湾广东音乐馆、沙湾民俗馆等10多间展馆。
  广州“十古”家底
  古村73处、古树2019处,古屋2465处,古庙152处,古巷417处,古道20处,古塔16处,古井101处、古桥39处、古码头18处。(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蔡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