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师招聘>阅读资料>面试>教案模板>

教师招聘面试解析-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案

2024-04-18 11:32:57|来源:福建中公教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掌握关税及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梳理赋税制度演变带来的意义。

2结合相关史料,通过史料分析赋税制度演变过程中对于当代的借鉴意义,运用史料对历史现象及历史事件作出合理解释。

三。通过学习关税制度的发展及变革,感受到赋税制度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保障,是人民幸福生活、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

难点】赋税制度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诗句: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并介绍:这些诗句是对于古代赋税制度的描述,描写的是在古代赋税制度之下,人们的赋税方式以及征税对象。由此可见,赋税制度一直是中国历代的重要经济制度。

那赋税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汉时期有关赋税制度的史料,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中国古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政收入,巩固统治,历朝历代致力于发展赋税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情况,那秦汉时期至隋以前,赋税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招聘面试解析-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案

 

学生回答:秦汉时期赋役主要分为田赋、人头税和徭役三个部分,之后汉代为休养生息,调整税收政策,从十五税一变为三十税一。

教师总结并引导:古代的赋税制度随着历代经济基础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也在不断改变,但本质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以巩固封建统治,因此对于百姓的压迫和剥削也是十分严重的。那么隋唐时期,随着政治制度的稳固,经济的发展,赋税制度又呈现出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唐代怀集庸调银饼图及郧县贺思敬庸调布图,并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思考:自隋唐时期开始,征税标准和征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招聘面试解析-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案

教师招聘面试解析-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案

 

学生回答:自隋唐开始实行租调制,后又改为租庸调制,废除了一切苛捐杂税,采用实物纳税的方式;之后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教师总结并过渡:从秦汉开始,赋税制度之下征税标准和征税方式的变化,呈现出对于人身束缚逐渐减弱的特征。直至明清时期,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明清时期,征税方式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学生回答:清朝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标志着2000多年以来的人头税彻底被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教师过渡:古代的赋税制度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而其中关税制度也是古代赋税制度之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一直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但在近代经历了丧失和收回的曲折历程之后,新中国又实行了怎样的关税制度来推动国家进步呢?

(二)当代关税制度和个人所得税

教师出示关税制度相关史料并提问:近代以来,我国关税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历程?建国之后,为改变近代屈辱丧权的局面,又对关税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请学生结合教材,以历史讲解员的身份进行介绍。

 

教师招聘面试解析-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案

 

学生回答:近代以来,在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之下,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收回关税主权并制定了一系列关税法,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教师总结并引导:除国家的关税制度外,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发展历史也经历了漫长且波折的阶段,起步于近代,发展于现代,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落实。

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有关视频,提问:包含关税及个人所得税在内的赋税制度在当代的新变化为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呢?组织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8分钟的讨论。

小组代表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赋税制度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个人所得税的实行进一步推动贫富差距的缩小,提升人民幸福感。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主要内容并进行情感升华。

2作业:课下搜集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历程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交流。

四、板书设计

 

教师招聘面试解析-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案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漳州中公教育)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福建中公教育

福建中公教育公众号(offcncom)

立即关注

热门招聘关注查看备考干货关注查看实时互动关注查看

  • 中公微博关注微博关注
  • 中公QQ群加入QQ群加入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