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诊疗 送药到家 人保财险宝鸡分公司探索智慧医保一体化服务模式

时间:2024-05-30 15:24:13  来源:人保财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发现 ” ,使用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指尖诊疗 送药到家 人保财险宝鸡分公司探索智慧医保一体化服务模式

数字中国”建设总体部署不断落实推进的背景下,作为全国两病”门诊慢特病用药保障专项行动示范城市的宝鸡市和央企人保财险务实联动,充分发挥商保机构网点、服务和信息技术优势,全力推进智慧医保”建设,全力保障门诊两病”门诊慢特病患者用药。据悉,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宝鸡市分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宝鸡市分公司”)牵头积极探索的互联网+医疗+医药+一体化医保支付”服务,在宝鸡市积极打造闭环管理体系,实现“指尖诊疗”和“送药上门”服务,有力保障老年、残疾、重病群体多元化健康需求。

引技提效 打造网上诊疗结算平台

据人保财险宝鸡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亢梧郦介绍说,该公司于2023年7月引入北京总部信息技术(IT)团队,与宝鸡市医疗保障局联合打造宝鸡门诊慢特病经办辅助平台”,并与宝鸡医保”微信公众号、医保结算系统、医院管理系统(HIS系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药品进销存系统互联互通,打通医保定点互联网医院、定点药店、互联网交易、线下配送等环节,为网上诊疗、网上结算和配送药品一体化服务奠定基础。

从具体流程看,参保患者可通过宝鸡医保”公众号申报慢特病资格审核,同时还可以在宝鸡全市2013个县、镇、村医疗机构进行线下申报,全市1940家基层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均可开展两病”认定,患者最快2小时完成申报认定。

此外,人保财险宝鸡分公司与市域内三级医疗机构百余名中高职称医师签订网上诊疗服务协议,由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根据网上医生诊疗特色和慢特病患者审批病种科学匹配医患,通过慢病经办辅助平台在线审方、健康咨询,实现对慢特病患者实时、便捷、科学的网上诊疗服务。电子处方通过平台实现自动线上流转,普通患者可自行前往定点医药机构扫描医保码取药,行动不便患者实行送药上门,信息和处方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数据显示,自2023年“互联网医院”开诊以来,已线上完成慢特病审方1459人次,健康干预和咨询6661人次。

整合资源 构建多方协同服务团队

据了解,人保财险宝鸡分公司在医保部门的指导下已在宝鸡全市范围内打造1306个慢特病服务网点,涵盖16个县区支公司、28个慢病服务大厅、85个镇级慢病服务网点、125个代理机构、1535名保险专管员。依托人保财险基层网点,整合资源,组建包括一名县级专科医生、乡镇全科医生、专科护士、乡村医生、商保网格员、村级医保专管员的六个一”慢特病服务团队,做好医保政策宣传、健康教育等工作,综合实施健康治理,覆盖全市853个行政村。

亢梧郦介绍说,该慢特病服务团队在51种慢特病病种中,针对脑卒中后遗症、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等12种易致残病种,对全市2500余名患者进行筛查,综合评估患者居住地周边医疗、购药条件及家属陪护能力。结合网点布局,筛选出123名行动不便、年龄偏高、就医购远条件较差患者作为慢特病送药患者”为其提供免费服务,探索开展门诊慢特病用药保险网购点送”模式。

送药到家 保障特殊患者健康需求

从具体实践看,极具实用性的送药到家”特色服务,备受特需人群关注和欢迎。

据介绍,宝鸡市慢特病送药患者”可通过手机端在互联网医院”就诊,或由家属、家庭医生、村医等协助与网上医生”沟通病情,由医生根据治疗需求和历史用药情况开具电子处方,可通过慢特病经办辅助平台”使用医保个人账户结算,或享受居民门诊统筹或职工门诊共济政策,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电子处方就近流转到的服务团队成员所在医药机构,由辖区慢特病服务团队工作人员将药品配送给患者,并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真正实现“指尖诊疗”和“送药到家”,促进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图像.png

人保财险宝鸡市分公司为购药困难的慢病患者提供上门送药服务

截至目前,该机制已为偏远山区村镇送药123户、累计1340人次,为困难人群上门慰问、复诊累计200余次,切实为相关群众提供贴心便捷的服务。

编辑:任晓彤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不良信息举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国际比较项目07012147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版权所有©2006-西部网(中国)WWW.CNWEST。COM,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