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我们的阅读时间读书日特别报道)

2024年04月23日07:1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①:叶嘉莹先生在阅读。
南开大学供图
  图②:正在工作的李佳颖。
喜马拉雅供图
  图③:王计兵在看书。
徐千鹤摄

  图④:胡玖承、胡婉婷兄妹俩在家中书桌前阅读。
受访者供图
  图⑤:岳麓书院内,学生们在交流读书心得。
岳麓书院供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宣部出版局、印刷发行局

(笑声)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阅读是什么?是一页一卷,传承千年文脉;是出行忙碌,随身携带的星辰大海;是广袤山乡,指引孩子们成长的灯塔;也是静谧时光,陪伴无数个日夜的诗和远方……第二十九个世界读书日,我们关注多种多样的阅读时间,这些鲜活的场景展现着当下人们阅读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从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读者视角,感受文明的印记,见证时代进步的力量。

  ——编  者  

  

叶嘉莹先生:

  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

  早上八点  书房

  晨风拂过新叶,春光洒进书房。叶嘉莹先生的案头,放着一摞有关古诗词的书稿。她执教近八十载的授课音频,近年来正陆续发表,每处文字她都亲自审读。

  叶嘉莹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一生致力于古诗词研究,被誉为诗词的女儿”。

  如今已入期颐之年的叶嘉莹,仍坚持投身古诗词研究和推广。她说:

  在现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叶嘉莹说,诗歌的价值在于滋养精神和文化。古典诗词凝聚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往往是用生命谱写诗篇、用生活实践诗篇,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力。”

《宅男》、《宅男》、《宅男》、《宅男》、《宅男》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叶嘉莹所作的这句诗,也是她从事诗教事业的写照。

  我希望朋友们也能够把你们读诗时的感受、想法跟我谈一谈。”不久前,叶嘉莹为诗不远人话迦陵”活动录制了抖音短视频,邀请人们分享读诗心得,收到了从全球多地传来的互动视频。叶嘉莹说:看到有这么多人都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我真是感动,更要感谢大家。”

  在我看来,诗词不是知识,不是学问,而是一种感发人心的力量,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不死。”叶嘉莹说,年轻人如果能够多读些古典诗词,进入诗词里的感情境界之中,应该会获得不少超越现实种种问题的有效力量。”

  本报记者武少民)  

  

  有声阅读制作人李佳颖:

  用声音拓展阅读的边界”

  上午十点  录音棚

  上午10点,走进录音棚,李佳颖第一件事就是戴上耳机,沉浸在海量音频中。几部小说同时更新,一天集,配音选角、监棚审听,是喜马拉雅有声阅读制作人李佳颖的工作节奏。近期海外版电视剧三体》播出,她担纲制作的三体》广播剧又一次迎来收听热,她和团队正在开发更有沉浸感的全景声版本。

  李佳颖大学时就爱好配音,工作后制作了《庆余年》《长安十二时辰》等数部播放量破千万、破亿的有声剧作品。在她看来,“10年前,‘听书’只是传统阅读的补充形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听书、听剧、听课、听相声、听播客……‘听’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用声音拓展阅读的边界。”

•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编辑三体》广播剧,最好的科幻,是能够用最真实的细节,把人类带到想象力的边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声音可能是科幻最好的载体之一。”

  便捷、沉浸、陪伴,李佳颖用个词来形容有声阅读。有声阅读降低了全民阅读门槛,可以伴随运动、家务、通勤等场景,让阅读更容易发生。”更重要的是,音频不仅能构建一个丰满而富有细节的想象空间,还是提供情绪价值的伙伴。”李佳颖说。

  为什么爱上有声阅读?不同人有不同答案。许多听众在平台上留言,“《三体》广播剧陪我度过了整个青春期”不仅能增长见识,更是精神的慰藉”仿佛一个个小小的岛屿连成一片”。

  用声音滋养精神的土壤,收获内心丰盛的力量。”李佳颖很庆幸,搭乘这艘光速飞船,在前往遥远星际的途中,将让更多人见到星辰浩瀚,宇宙无垠。

  本报记者陈圆圆,李汶泽参与采写)  

  

  “人”:

  外卖箱里总会放一本书”

  下午三点  读书会

  下午点,江苏省昆山市科博中心,一场由昆山市委市级机关工委举办的阅读活动正在进行。“2002年,我来到昆山打工,工地路边的旧书摊,让我平淡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王计兵与读者分享。

  今年55岁的王计兵是一名外卖员,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送外卖期间,他写下了几千首诗,并在2023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赶时间的人》,被称为“外卖诗人”。

  早些年,王计兵在辽宁沈阳一处建筑工地做工,每天晚上到旧书摊看书。在沂河做捞砂的重体力活时,王计兵坦言,晚上的读书和写作,让我可以忘记白天的劳累。”阅读之余练习创作,他把文字写在本子上,又工工整整地誊在稿纸上拿去投稿,在杂志上陆续发表了10多篇小说。

  2002年,王计兵和妻子来到昆山工作,从拾荒开始,到做小买卖、拥有店铺,生活越来越安定,但阅读和写作没停下来,因为在书中,我能找到精神寄托。”

  2018年,王计兵送起了外卖。一个个取餐送餐的日夜,都成为灵感迸发的诗意时光。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与下一站”——这首赶时间的人》,就是他在来回奔波三次、终于把外卖送到顾客手中后写下的。

  我的外卖箱里总会放一本书,在等外卖的间隙或者订单空闲的时候看,现在主要在手机上阅读。”如今,王计兵已创作5000多首诗歌,出版本诗集,还在进行非虚构写作。他说:阅读给我的人生带来‘加速度’,为忙碌的生活锚定方向感。”

    

  

  小学生胡玖承、胡婉婷兄妹:

  我家有了专门读书的地方”

  下午五点  书桌

  下午5点,五年级学生胡玖承放学回到家,迫不及待地坐到书桌前,翻开一本茶馆·龙须沟》。今年我家有了专门读书的地方,我和妹妹都很开心。”胡玖承说。

  胡玖承和堂妹胡婉婷生活在一座位于长江江心的岛屿——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两人都由爷爷奶奶照顾。哥哥喜欢看课外书,也带着妹妹一起看。家里有本西游记》,书角都翻烂了。”胡玖承的爷爷说,孩子们知道我们条件有限,很少提要求。好在木兰和志愿者经常来看他们,还送来了两张新书桌。”

  老人口中的木兰,是百里洲岛上书店创始人陈木兰。这些年来,岛上书店为居民提供免费阅读空间,定期举办读书会等活动。但岛上交通不便,活动很难覆盖到偏远的村子。陈木兰和志愿者们调研发现,村里一些小朋友不光缺少课外读物,有的甚至没有一张专用的书桌。

  去年底,岛上书店发起一平米阅读空间”项目,成立《新报》

  捐赠的桌椅根据各家尺寸定制,书籍则是在了解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后精心挑选的,其中不少来自人民日报社乡村伴读计划”公益项目的捐赠。胡玖承喜欢文学,我们就选择了一批人文类书籍。”陈木兰说,团队计划用年时间,帮岛上100个孩子打造阅读空间,让阅读服务不断延伸。

  小小的阅读空间,是爱与梦的起点。”陈木兰说,希望孩子们知道,人生有书籍陪伴,前行路上就总有一盏灯在发光。”

  本报记者强郁文)  

  

湖南大学师生:

  与历史、与先贤、与未来对话”

  晚上八点  岳麓书院

  天色已暗,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庙明伦堂亮起灯光。研讨室内,汲泉兴趣小组周易正义》读书会的兴趣导师与十几名学子正在热切讨论。

  汲泉兴趣小组于2009年成立,阅读对象涵盖《尚书》《说文解字》等中国经典。与历史、与先贤、与未来对话,书院形成了师生共同切磋琢磨、研读经典的浓厚氛围。”岳麓书院党委副书记谢丰介绍,汲泉”一名就取自书院汲泉亭,意为学习要像汲取泉水一样源源不断、融会贯通。

  今晚师生们读的是周易·蒙卦》的4句原文及注疏。每句各由一名同学领读,作出阐释、提出问题,再由指导老师、岳麓书院副院长陈仁仁教授答疑解惑,蒙卦讲述的正是事物的初期阶段,处于蒙昧状态,如何正确获得启蒙。今天的人们,依然可以从其中关于教与学、蒙与明的辩证关系中获益良多。”

  读了一个多学期,刚读到第四卦。”博士研究生严木远是周易正义》读书会召集人,他觉得读书不在贪多求全,而是要逐字逐句,力争掌握做学问的方法。

  这样的读书会,在岳麓书院每周都有好几场,已经延续了10多年。“读书会与课堂教学不同,师生会在平等状态下进行思想碰撞。”陈仁仁觉得,读书会培养的不仅是疏通字词的功夫,更锤炼问题意识和学术思维。

  在书院里读经典是什么感受?沉淀自身,修养心性”学习历史,感受古人为人、为学的力量”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读书,更重要的是试图寻找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和古籍相处”……

  将近晚上10……

  本报记者孙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3日 11 版)

(英语:岳(彬、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