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数

来自Citizendium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这篇文章正在开发中,尚未获得批准。
主要文章
讨论
相关文章 [?]
参考文献 [?]
外部链接 [?]
可引用版本 [?]
 
此可编辑的主要文章是正在开发中并受免责声明.

基数这个概念回答了“多少?”,是a概念的起源之一这反过来又是数学的起源之一。然而基数的概念可以在没有数字名称的情况下理解,没有开发的数字系统:

考虑一个房间里的一群人。当他们坐下来时,立即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否有足够的座位:如果有些座位没有人,那么座位比人多,如果有些人找不到座位,座位就会减少,如果所有人都能坐下,没有座位是空的那么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座位。

同样,问题“少于、等于或多于?”可以通过建立成对通信来回答,而无需计算。

虽然两两对应适用于有限集,但存在无限集的问题。“显然”,完美正方形(1,4,9,16,25,…)要比自然数(1,2,3,4,5,6,…)少得多,但(同样明显的是)它们仍然可以成对分组:(1,1),(2,4),(3,9),(4,16),。。。这一观察结果被称为伽利略悖论(虽然它比较旧)。现代观点认为,这根本不是一个悖论,而是无限集的一个特性-只要有存在成对对应这些集合有同样多的元素。

康托,在调查实线的子集时,发现对所有非有限的数字使用“无限”是不够精确的:他表示有自然数和实数之间的成对对应,也就是说更多实数比自然数实际数字不是可数的.

在这一发现之后,康托开始了对基数的详细研究。基于成对(或一对一)通信,他定义了基数,为了处理基数的“序列”(按大小排序),他定义了序数也是如此。对于无限基数和序数,他创造了学期超限数,以避免传统和未定义的术语“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