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PKCα表达是乳腺癌侵袭性的标志

摘要

背景

蛋白激酶C(PKC)亚型是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本研究旨在评估哪些PKC亚型可能是不同乳腺癌亚型的最佳靶点。

结果

在两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PKCα水平与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阴性、肿瘤分级和增殖活性相关,而PKCδ和PKCε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独立于其他因素,PKCα阳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低于PKCα阴性肿瘤患者。细胞系研究表明,PKCα水平在MDA-MB-231中较高,而在增殖较慢的T47D细胞中不存在。此外,PKCα沉默降低了MDA-MB-231细胞的增殖。PKCα抑制或下调也会减少细胞迁移体外

结论

PKCα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标志物,与乳腺癌进展相关的细胞功能相关并对其重要。

背景

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包括几个具有不同形态、遗传变化和治疗反应的亚组[1,2]. 因此,重要的是要对每个亚组的相关治疗目标有更多的了解,以优化针对个别患者的定制治疗方案。许多细胞内信号蛋白被认为是阻断乳腺癌细胞恶性肿瘤的潜在靶点。蛋白激酶C(PKC)亚型就是这种潜在治疗靶点的例子。

PKC是一个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参与增殖、分化、凋亡和迁移等多种过程。PKC亚型根据调控域的结构分为三个亚组:经典亚型(PKCα、βI、βII和γ)、新型亚型(PKCδ、ε和θ)和非典型亚型(CKCζ和/λ)。经典和新型PKC包含一个二酰甘油(DAG)结合C1结构域,因此通过激活导致DAG生成的途径进行调节。非典型PKC对DAG不敏感,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调节[].

一些研究表明,DAG敏感的经典和新型PKC亚型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恶性特征。PKCα与雌激素受体(ER)阴性偶联[4]和培养细胞的雌激素依赖性生长[5,6]与PKCα阳性肿瘤患者相比,PKCα阴性肿瘤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更好[7,8]. 此外,PKCα表达增加导致更具攻击性的表型[4]与MCF-7细胞对细胞抑制药物的耐药性有关[9,10]. PKCα也被评估为乳腺癌的治疗靶点[11]. 然而,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癌中PKCα水平降低[12,13]. 因此,有证据表明PKCα在乳腺癌中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PKCδ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尚不明确。与PKCδ阴性肿瘤患者相比,PKCδ阳性肿瘤患者的内分泌反应更好[8]PKCδ已被证明对紫外线诱导培养的乳腺癌细胞凋亡至关重要[14]. 然而,一些研究指出PKCδ在乳腺癌中的促肿瘤作用。PKCδ可诱导培养乳腺癌细胞对三苯氧胺和辐射的耐药性[15,16]并且已经证明可以促进两种转移[1719]和扩散[20]小鼠乳腺癌和上皮细胞。我们最近发现PKCδ的缺失足以促使乳腺癌细胞凋亡[21].

PKCε在乳腺癌中经常被认为具有致癌作用。PKCε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分级、HER2表达、ER阴性和生存率差有关。此外,在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PKCε的下调降低了小鼠的肿瘤生长和转移能力[22]. 也有证据表明PKCε保护细胞免受凋亡损伤[2325].

综上所述体外体内数据强调PKCα、PKCδ和PKCε是乳腺癌治疗靶点的未来候选物,也是疾病预后的标志物。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不同亚型作为乳腺癌诊断和预后标记物的潜力,人们的认识还很有限。本研究通过分析这些PKC亚型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阐明了这一问题,我们的结果表明PKCα是乳腺癌侵袭性的潜在标志物。

方法

细胞培养

所有细胞系均取自ATCC。将MCF-7、MDA-MB-231和MDA-MB-468乳腺癌细胞保存在添加了10%胎牛血清(FBS;Invitrogen)、1mM丙酮酸钠(PAA laboratories Gmbh)、100 IU/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均为Gibco)的RPMI 1640培养基(Sigma)中。T47D细胞在补充有10%FBS、10 mM HEPES(PAA laboratories Gmbh)、100 IU/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的DMEM中生长。MCF-7和T47D细胞培养基中额外添加了0.01 mg/ml胰岛素(诺和诺德A/S)。

转染

对于siRNA转染,细胞接种在35-50%的汇合处,并在不含抗生素的完整培养基中生长24小时。使用4μl/ml Lipofectamine 2000(Invitrogen)和40 nM siRNA(Invit罗gen,表1)根据供应商协议,在Optimem(Gibco)中。

表1 siRNA寡核苷酸

根据供应商的协议,用含有2μl/mL Lipofectamine 2000和2μg/mL DNA的Optimem替换正常培养基,进行质粒转染5小时。编码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的PKC结构的质粒已在前面描述过[26].

肿瘤材料

第一组最初由114名在乌梅大学医院被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的肿瘤组成,并按照地区指南进行治疗。表中描述了队列2。由于组织芯片中缺乏肿瘤材料,根据所研究的参数,可以分析42-60个肿瘤。Ki-67分为<20%和>20%阳性细胞两组。

表2被调查队列的特征

第二组包括1988年至1992年间在马尔默大学医院病理科确诊的512例连续乳腺癌病例。表中描述了队列2。由于组织芯片中缺乏肿瘤材料,根据所研究的参数,可以分析223-263个肿瘤。Ki-67分为三组,0-10%、11-25%和26-100%阳性细胞。

这些队列代表了所有组织学亚型的混合,其比例与常见发病率相对应。组织微阵列的构建和队列的临床病理特性已在其他地方详细描述[2732]. 获得了Lund和UmeáEthical董事会的道德许可。由于缺乏材料而无法评估PKC表达的肿瘤数量在表中显示为未评估。

细胞颗粒阵列

细胞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中洗涤,并在PBS中的4%多聚甲醛中固定25分钟,最后5分钟内存在Mayer苏木精(5μl/ml)。将细胞制成颗粒,去除多聚甲醛,然后在70%乙醇中培养过夜,然后使用浓度增加的乙醇进行脱水,最后使用二甲苯。脱水后,将细胞颗粒包埋在石蜡中并排列成细胞线阵列。

免疫组织化学

将石蜡块切片(4μm)干燥、脱蜡、再水化并在1×高pH(DAKO)目标回收溶液中进行微波处理。所有切片均在DAKO Techmate™机器中染色,并使用DAB进行可视化。使用的抗体为PKCα(1:2000)、PKCδ(1:1000)、PKCε(1:400;所有圣克鲁斯生物技术公司,产品编号sc-208、sc-937和sc-214)和Ki-67(1:200;DAKO)。用相同的染色溶液同时对一组患者的所有组织微阵列切片进行染色,确保每个肿瘤的条件相同。PKC染色根据细胞质染色强度进行评分,0表示缺乏染色,1表示低染色,2表示中等染色,3表示强染色。两名研究人员对所有队列进行了独立检查,并对不一致的结果进行了重新评估。对于乳腺癌细胞系的Ki-67分析,Ki-67染色强度被评分为阴性-低染色或中等-强染色。

样品制备和Western blot

细胞在冰镇PBS中清洗两次,并用RIPA缓冲液(10 mM Tris-HCl pH 7.2,160 mM NaCl,1%Triton-X100,1%脱氧胆酸钠,0.1%十二烷基硫酸钠,1 mM EDTA,1 mM-EGTA)在冰上溶解30分钟,并添加40μl/ml完整蛋白酶抑制剂(罗氏应用科学)。在14000×在4°C下保持10分钟。

用SDS-PAGE分离蛋白质并转移到聚偏二氟乙烯膜(Millipore)。用含有0.05%吐温和5%非脂肪乳的PBS封闭膜,并用PKCδ(1:500)、PKCε(1:500,PKCα(1:3000)和肌动蛋白(1:2000;MP Biomedicals,克隆C4)抗体进行检测。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级抗体(Amersham Biosciences),以SuperSignal系统(Pierce Chemical)为底物,观察蛋白质。化学发光用CCD摄像机(富士胶片)检测。

细胞生长分析(WST-1分析)

细胞以每孔2000个细胞的密度接种在96周的培养板中,并培养24小时。为了进行细胞系比较,在播种后24小时和48小时测量活细胞数。对于PKC的抑制或激活实验,2μM Gö6976(钙生物化学)或同等体积的二甲基亚砜,或16 nM 12-O(运行)-播种24小时后,在完全培养基(CM)或无血清培养基(SFM)中添加十四烷基佛波-13-醋酸盐(TPA;Sigma),并在估计活细胞数之前培养细胞72小时。活细胞数量通过WST-1细胞活性测定进行评估(罗氏应用科学公司)。在Antos 2020(Antos Labtech Instruments)的ELISA平板读取器中测量吸光度。

免疫荧光和共焦显微镜

PKCα的免疫荧光按所述进行[33]使用Alexa Fluor 488-共轭二级抗体。细胞使用蔡司LSM 710共焦系统进行检查,使用Alexa Fluor 488的标准设置。

细胞周期分析

MDA-MB-231细胞以每35 mm细胞培养皿10万个细胞的密度接种,并用siRNA转染。转染后,细胞在SFM或CM中培养24小时。将细胞胰蛋白酶化,并在-20°C的70%乙醇中固定20分钟,在PBS中洗涤,并用含有3.5μM Tris-HCl(pH 7.6)、10 mM NaCl、50μg/ml碘化丙啶(PI)、20μg/ml RNase和0.1%igepal CA-630的溶液在冰上培养20分钟,以标记DNA。在FL-2通道上为PI信号采集了10000个事件。使用CellQuest软件(Becton Dickinson)进行样品采集和分析。

伤口愈合分析

以每35 mm细胞培养皿150000个细胞的密度接种MDA-MB-231或MCF-7细胞,并用siRNA转染。转染后,用200μl移液管尖端在细胞培养皿的汇合区域划痕。在指定的时间点拍摄每个划痕的选定区域的照片。对于PKC抑制剂的实验,MDA-MB-231细胞以350000细胞/35 mm细胞培养皿的密度接种,并培养24小时,然后划痕并添加PKC抑制剂。在刮擦后0小时和16小时拍摄每个刮擦的选定区域的照片。使用ImageJ软件测量剩余的伤口面积。

统计

对于TMA分析,使用皮尔逊双尾显著性检验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使用χ2-测试。根据PKC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对数秩检验来说明无复发生存期(RFS)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BCSS)之间的差异。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中,采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估计PKCα表达对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的影响,并根据诺丁汉组织学分级(NHG)、年龄、淋巴结状态和队列II的肿瘤大小进行调整。对于体外实验中,通过方差分析(ANOVA)和Duncan的多范围检验评估差异的显著性。如果第页-值<0.05。所有统计计算均使用SPSS V.11.0进行。

结果

PKC在乳腺癌肿瘤中的表达

对两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详见实验程序)进行PKC亚型表达分析。对几批抗体进行测试,以确定与其他亚型无交叉反应的抗体。交叉反应是PKC亚型分析中的一个臭名昭著的问题。对于PKCα、PKCδ和PKCε,我们可以获得与其他亚型没有交叉反应的抗体(图1安培1B年). 如图所示1安培在同源亚型过度表达的一些细胞中,只有强烈的免疫反应。在图中1B年可以看出,siRNA的下调消除或显著减少了抗体对同源亚型的染色。

图1
图1

原发性乳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抗体特异性的验证用编码PKCα(α)、PKCδ(δ)或PKCε。将转染细胞的颗粒排列在细胞系阵列中,并使用针对指示PKC亚型的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C-J)队列II乳腺癌标本中PKCα的免疫组化染色示例,在20倍放大(C-F)和40倍放大(G-J)下显示阴性(C和G)、低(D和H)、中度(E和I)和强(F和J)染色。

当存在于肿瘤中时,所研究的所有PKC亚型通常都是细胞质的,并在所有肿瘤细胞中表达。因此,分析中只考虑了细胞质染色强度。1C-J型显示了不同PKCα染色强度的肿瘤示例,从阴性到强染色。

最初对较小队列(队列I)的TMA进行评估(表4). PKCα染色强度与ER缺乏(p<0.001)、孕酮受体缺乏(PR;p=0.002)以及肿瘤分级(p=0.001)和增殖率(Ki-67;p<0.000)显著相关。PKCα水平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如局部或远端转移没有显著相关性(表). PKCδ和PKCε与所分析的任何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显著相关性(表).

表3队列I和队列II中PKCα、PKCδ和PKCε强度与临床病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表4队列I和II中PKCα、PKCδ和PKCε强度与组织学类型之间的相关性。

较大的队列(队列II;表4)然后分析PKCα的表达水平,因为该亚型与第一队列中的几个临床病理参数和PKCε相关,因为我们的数据与已发表的研究有点矛盾[22]. 队列II的结果证实了队列I的发现,其中PKCα水平高的肿瘤增殖率较高(p<0.001),ER(p<0.00 1)和PR-阴性(p<00.001),组织学分级较高(p<0.001)。此外,一个χ2分析表明,在队列II的不同组织学亚组中,PKCα水平高低的肿瘤分布不均匀(表4). 这种偏斜分布与骨髓型肿瘤有关。符合以下标准的肿瘤被定义为髓质肿瘤:1)淋巴细胞质反应,2)显微镜下的界限,3)合胞体生长模式,4)分化差的核分级和高有丝分裂率。对于这一组,十二分之二的被调查肿瘤(17%)具有高PKCα表达水平,而所有被评估乳腺癌的相应数量为五分之二百五十(2%)。只有8%的髓质肿瘤PKCα阴性,而所有肿瘤的PKCα阳性率为72%。因此,在PKCα水平较高的肿瘤中,髓样癌的比例过高。PKCε的结果与队列I相似,与任何相关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

PKCα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

接下来,我们分析了PKCα和PKCε的表达与患者10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图2). 如图所示2安培,较低的PKCα水平与显著延长的10年RFS相关(p=0.050)。10年BCSS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图2摄氏度; p=0.116)。由于大多数肿瘤的PKCα为阴性,而其他组(染色强度1-3)较小,因此将一个二分法变量定义为无染色和任何染色,用于无复发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的相同分析。当二分法时,PKCα阳性与较差的10年RFS的非显著趋势相关,图2B型; p=0.074)。然而,与PKCα阳性肿瘤患者相比,PKCα阴性肿瘤患者的10年BCSS显著改善(图二维; p=0.016)。我们还进行了Cox回归比例风险分析,证明了根据PKCα表达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中对相对风险(RR)的估计,并根据诊断年龄、肿瘤大小、NHG、淋巴结状态和ER表达进行了调整(表5). 这表明,PKCα阳性与10年期不良BCSS之间的相关性与已确定的预后参数无关(多变量RR=2.123,95%CI 1.092至4.126,p=0.026)。

表5根据PKCα在所有患者中的表达以及排除骨髓癌患者时,队列II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的Cox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
图2
图2

根据PKCα和PKCε表达的无复发生存率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根据PKCα(A-D)和PKCε(E-H)的表达,Kaplan-Meier估计了10年无复发生存期(A-B和E-F)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C-D和G-H)。

由于所分析的大多数髓样癌均为PKCα阳性,因此这些肿瘤患者通常预后良好[34]在排除髓样癌患者后,我们还检测了10年的BCSS,发现PKCα仍然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表5).

无论是在所有组(染色强度0-3)中,还是在将其分为染色强度0-2和3时(图2E-H型). 由于阴性肿瘤所占比例较小,因此选择了较高的临界值对PKCε进行二分。

PKC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为了评估不同的乳腺癌细胞株是否代表肿瘤中PKC亚型的表达模式,我们测量了四种乳腺癌细胞系中PKC的水平(图第3页). 与MCF-7和MDA-MB-468细胞相比,MDA-MB-231细胞中PKCα水平较高。在T47D细胞中未检测到PKCα。MCF-7细胞中PKCδ水平较高,而PKCε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图3
图3

乳腺癌细胞系PKC的表达与增殖Western blot显示T47D、MCF-7、MDA-MB-231和MDA-MB-468乳腺癌细胞(A)中PKCα、PKCδ和PKCε的表达水平。增殖细胞的细胞颗粒用抗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每个细胞系至少有200个细胞被评为阴性-弱染色或强染色强度(B)。培养24小时和48小时后,用WST-1法测定活细胞数。48小时与24小时的比值被用作细胞增殖的指标(C)。在所有实验中,细胞都是在完全培养基中生长的。蛋白质印迹是三个独立实验的代表。B和C中的数据为平均值±SEM,n=3。星号表示具有统计意义的差异(*第页<0.05和**第页<0.01)与其他细胞系(B和C)相比。

为了研究PKCα与肿瘤中观察到的高增殖率之间的关系,我们检测了细胞系的增殖率(图3B公司3C公司). T47D没有检测到PKCα,是增殖能力最低的细胞系,支持肿瘤数据。另一方面,对于PKCα水平明显最高的MDA-MB-231,97%的细胞具有中等或强的Ki-67染色强度(图3B公司). 对于PKCα水平较低但可检测到的细胞系MCF-7和MDA-MB-468,相应的数量分别为88%和91%。这与MDA-MB-231细胞没有显著差异,考虑到这些细胞系中阳性细胞的比例接近100%,这是意料之外的。Ki-67数据得到了细胞系生长率的支持,该生长率由培养48小时后的活细胞数与24小时后获得的细胞数之比估算得出(图3C公司).

PKCα在无血清条件下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至关重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PKCα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是否重要,研究了PKC激活剂和抑制剂的作用(图4A-C型). 在无血清条件下,TPA激活PKC不足以促进细胞生长,正如活细胞数量所示,活细胞数量代表增殖和细胞死亡的总和效应。TPA确实影响PKCα,如PKCα迁移到MCF-7和MDA-MB-231细胞的质膜和细胞核中的富集所示(图4D(四维)). 这表明经TPA治疗后PKCα被激活,但PKCα的总水平也降低(图第4页)这使得TPA对细胞中PKCα净效应的估计变得复杂。

图4
图4

PKC激活或抑制后的细胞生长分析在WST-1分析之前,将T47D(A)、MCF-7(B)和MDA-MB-231(C)乳腺癌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SFM)或2μM Gö6976、GF109203X或同等体积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无或存在16 nM TPA的培养基中培养72小时。数据(平均值±SEM,n=3)表示在控制条件下获得的活细胞百分比。用免疫荧光和共聚焦显微镜(D)检测PKCα在对照或TPA处理的MCF-7和MDA-MB-231细胞中的定位。通过Western blot(E)分析TPA或Gö6976治疗后PKCα的水平。

经典PKC抑制剂Gö6976并没有显著减少细胞数量,这表明PKCα的活性对正常条件下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并不重要。

PKCα的促增殖作用与其催化活性无关[35]. 这一事实,加上TPA和Gö6976除了调节PKCα活性外,还可能具有非特异性的作用,导致我们使用siRNA寡核苷酸,然后分析细胞周期分布,更具体地分析PKCα的作用。在MDA-MB-231细胞中,PKCα水平被下调,两种siRNAs都以PKCα为靶点,这并不影响其他PKC亚型的表达水平(图5A级). 当细胞在含血清的完全培养基中生长时,只有一种PKCα寡核苷酸(α#1)显著影响细胞周期分布(CM;图5亿). 与对照组相比,寡核苷酸略微减少了S期细胞的数量。然而,在无血清培养基(SFM)下,与对照细胞相比,使用任一siRNA下调PKCα导致S期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图5摄氏度). 结果表明,PKCα对细胞增殖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亚优化条件下。在最佳生长条件下,PKCα可能是多余的增殖因子。

图5
图5

PKCα下调的MDA-MB-231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用靶向PKCα(α#1和α#2)或对照寡核苷酸的两种不同siRNA转染MDA-MB-231细胞。转染后,用完全培养基(CM)或无血清培养基(SFM)培养细胞24小时。贴壁细胞随后进行Western blot(A)或碘化丙啶染色和流式细胞术(B和C)。蛋白质印迹是三个独立实验的代表。B和C中的数据(平均值±SEM,n=3)显示了s期细胞的百分比。

PKCα活性对乳腺癌细胞迁移是必需的

在乳腺癌中,PKCα与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强有关,因为PKCα的过度表达已被证明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转移[4,36,37]. 基于此,我们旨在研究内源性PKCα对乳腺癌细胞运动的重要性。在没有或存在PKC抑制剂的情况下,对MDA-MB-231细胞进行伤口愈合分析(图6A级). 抑制经典PKC(Gö6976)或经典和新型PKC(GF109203X)分别将DMSO处理细胞的伤口闭合抑制到34%和56%,表明PKC活性对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很重要。由于PKC抑制剂是异型非特异性的,我们在伤口愈合试验之前用siRNA下调MDA-MB-231细胞中的PKCα,以更具体地研究PKCα在迁移中的作用。然而,PKCα的下调并不影响MDA-MB-231细胞的迁移(图6亿). 与本研究中研究的其他细胞系相比,MDA-MB-231细胞具有较高的PKCα基础水平(图第3页). 用靶向PKCα的siRNA转染这些细胞可能无法充分降低PKCα水平。与MCF-7细胞的比较(图6摄氏度)事实证明,在对MDA-MB-231细胞进行siRNA处理后,这些细胞中的PKCα水平与MCF-7细胞中的水平大致相同。因此,为了获得更显著的PKCα耗竭,我们下调了MCF-7细胞中的PKCα,然后进行了伤口愈合测定(图第六版). MCF-7细胞中PKCα的沉默并不影响研究的其他PKC亚型(图第6天). 在这些细胞中,PKCα的下调显著减少了55%的对照细胞向伤口的迁移(图第六版). 结果表明PKCα活性对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至关重要体外

图6
图6

MDA-MB-231和MCF-7细胞的迁移MDA-MB-231细胞在存在或不存在PKC抑制剂(A)或转染靶向PKCα(α)或对照寡核苷酸(c)(B)的siRNA后进行创伤愈合试验。在进行创伤愈合试验(E)之前,MCF-7细胞(C和D)中的PKCα下调。数据(平均值±SEM,n=4)表明,与对照条件下的闭合相比,伤口闭合。星号表示具有统计意义的差异(*第页<0.05和**第页<0.01)。

讨论

一些研究表明,DAG-敏感的PKC亚型有助于乳腺癌的进展和乳腺癌细胞的恶性特征。特别是PKCα、PKCδ和PKCε亚型已被强调为治疗乳腺癌或该疾病特定亚群的潜在靶点。这导致我们设计了这项研究,其中检测了这些PKC亚型在原发性乳腺癌肿瘤中的表达,以评估其作为肿瘤侵袭性标记物的实用性。

为了证实这一分析,我们使用了两个不同的原发性乳腺癌肿瘤队列,队列的结果相似。我们发现PKCα水平与包括ER阴性在内的几种肿瘤侵袭性标记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观察到PKCα水平与ER阴性之间的相关性[8]使用70例接受过系统内分泌治疗的患者肿瘤。他们还表明,高PKCα水平预示着内分泌治疗的疗效较差,这也得到了早期一项针对较少患者的研究的支持[7]. 我们的数据,如两个单独的队列所示,牢固地建立了PKCα和ER阴性之间的关系。此外,我们发现PKCα与PR阴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肿瘤分级和高增殖率呈正相关,进一步支持了PKCα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相关参数的观点。最后,对于PKCα阳性的原发性肿瘤患者,PKCα的表达预示着更糟糕的疾病结局,其10年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明显较差。多变量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PKCα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然而,其他研究表明,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癌中PKCα的水平实际上降低了[12,13]. 这可能并不一定与我们的发现相矛盾,因为我们材料中的绝大多数癌症样本基本上都是PKCα阴性,这与PKCα下调是乳腺癌进展过程中常见事件的观点一致。因此,公布的数据和我们的结果表明,大多数乳腺癌是PKCα阴性的,但也有较小的亚组PKCα水平较高,表现出更具侵袭性的临床病理特征。如果PKCα被用作乳腺癌治疗的靶点,这些数据强调了在进行此类干预之前评估PKCα水平的必要性。

在最大队列(II)中,PKCα水平与组织学亚型也有显著相关性。在PKCα水平高的组中,骨髓组织学癌的代表性过高。此外,队列I中唯一的骨髓癌是PKCα阳性。

根据证明PKCα水平与侵袭性特征相关的肿瘤数据,在乳腺癌细胞系中也发现PKCα与恶性特征相关。PKCα水平升高与三苯氧胺相关并可诱导其产生[38,39]和多药[9,10]ER阳性细胞株的耐药性。此外,PKCα在MCF-7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导致增殖增加,这与我们的肿瘤数据一致[4]但也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凋亡损伤[40,41]. 我们发现,与其他细胞系相比,未检测到PKCα表达的细胞系T47D的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更低,生长速度较慢,与肿瘤数据类似。然而,PKCα表达最高的细胞系MDA-MB-231与可检测但表达低得多的细胞系相比,Ki-67阳性率稍高。这可能与Ki-67阳性细胞比例较高(97%)且不能进一步升高有关。

血清中PKCα的抑制作用和血清饥饿时PKC的激活都不会影响细胞系的生长,从而支持PKCα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重要作用。最近的一篇论文表明,PKCα蛋白(而非活性)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至关重要[35]. 我们发现,用siRNA下调PKCα对在完全培养基中生长的MDA-MB-231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产生适度影响。然而,在无血清条件下,PKCα沉默明显减少了增殖细胞的数量,这表明,与胶质瘤细胞一样,PKCβ蛋白(但可能不是其催化活性)支持次优条件下的增殖。

研究体外已经证明,增加MCF-7细胞中PKCα的表达会使其对PKC激活的反应更加迁移[42]. 我们对细胞株的实验表明,PKC活性支持MDA-MB-231细胞的迁移。然而,在该细胞系中,用siRNA下调PKCα并不影响细胞迁移。MDA-MB-231细胞具有较高的PKCα基础表达水平,PKCα的不完全下调可能解释了其对细胞迁移缺乏影响。MCF-7细胞中PKCα的下调更有效地抑制了伤口愈合,支持了这一假设。因此,我们的数据表明,PKCα活性对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很重要,这与先前使用PKCα过表达的研究结果一致。迁移倾向可能促进肿瘤的转移。然而,我们的肿瘤数据并不支持PKCα在播散中的作用。PKCα的表达与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无关。因此,PKCα对迁移的影响可能主要很重要体外

对于PKCδ,关于原发性肿瘤中表达水平的信息较少。一项研究表明,低水平的PKCδ,尤其是结合高PKCα,可以预测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性[8]. 在本研究中,我们未观察到PKCδ表达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任何显著关联。因此,改变PKCδ表达似乎不是乳腺癌进展的先决条件。

PKCε被认为是侵袭性乳腺癌的标志物,因为据报道,其在激素受体阴性的高肿瘤级别乳腺癌中的表达升高HER2型放大[22]. 然而,PKCε表达与肿瘤分级之间的关系在本研究中未得到证实,这表明在代表所有乳腺癌组织学亚型的队列中可能并不明显。在更明确的乳腺癌亚组中,PKCε水平可能是侵袭性的标志。

结论

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PKCα的表达与乳腺癌ER和PR阴性以及高组织学分级和增殖率相关。PKCα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也有重要作用体外.PKCα的表达与乳腺癌样本的转移无关,但PKCα活性支持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体外重要的是,PKCα的表达独立于已确定的预后参数,预测10年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较差。因此,我们认为PKCα可能是乳腺癌预测和治疗分层的有用标记物。

工具书类

  1. Vargo-Gogola T,Rosen JM:乳腺癌建模:一种尺寸并不适合所有人。Nat Rev癌症。2007, 7: 659-672. 10.1038/nrc2193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 Sorlie T、Perou CM、Tibshirani R、Aas T、Geisler S、Johnsen H、Hastie T、Eisen MB、Rijn van de M、Jeffrey SS:乳腺癌的基因表达模式区分具有临床意义的肿瘤亚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1年,98:10869-10874。10.1073/pnas.191367098

    第条 公共医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 Newton AC:蛋白激酶C:通过磷酸化、辅因子和大分子相互作用进行结构和空间调控。《化学评论》,2001年,101:2353-2364。10.1021/cr0002801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4. Ways DK、Kukoly CA、deVente J、Hooker JL、Bryant WO、Posekany KJ、Fletcher DJ、Cook PP、Parker PJ:转染蛋白激酶C-α的MCF-7乳腺癌细胞表现出其他蛋白激酶C亚型的表达改变,并表现出更具侵袭性的肿瘤表型。临床投资杂志。1995, 95: 1906-1915. 10.1172/JCI117872

    第条 公共医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5. Chisamore MJ,Ahmed Y,Bentrem DJ,Jordan VC,Tonetti DA:雌二醇对注射过表达蛋白激酶Cα的T47D乳腺癌细胞系的裸鼠的新型抗肿瘤作用。《临床癌症研究》2001,7:3156-3165。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6. Tonetti DA,Chisamore MJ,Grdina W,Schurz H,Jordan VC:在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系中稳定转染蛋白激酶CαcDNA。英国癌症杂志。2000, 83: 782-791. 10.1054/b约2000.1326

    第条 公共医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7. Tonetti DA、Morrow M、Kidwai N、Gupta A、Badve S:蛋白激酶Cα表达升高可能预示他莫昔芬治疗失败。英国癌症杂志。2003, 88: 1400-1402. 10.1038/sj.bjc.6600923

    第条 公共医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8. Assender JW、Gee JM、Lewis I、Ellis IO、Robertson JF、Nicholson RI:蛋白激酶C亚型表达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疾病预后的预测因子。临床病理学杂志。2007, 60: 1216-1221. 10.1136/jcp.2006.041616

    第条 公共医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9. Gill PK,Gescher A,Gant TW:蛋白激酶C同工酶α和θ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DR1启动子活性的调节。欧洲生物化学杂志。2001, 268: 4151-4157. 10.1046/j.1432-1327.2001.02326.x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0. Blobe GC、Sachs CW、Khan WA、Fabbro D、Stabel S、Wetsel WC、Obeid LM、Fine RL、Hannun YA:多药耐药MCF-7细胞中蛋白激酶C(PKC)同工酶表达的选择性调节。PKCα表达增强的功能意义。生物化学杂志。1993, 268: 658-664.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1. Roychowdhury D,Lahn M:针对蛋白激酶C-α的反义治疗(Affinitak,LY900003/ISIS 3521):在乳腺癌中的潜在作用。塞明·昂科尔。2003, 30: 30-33.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2. Ainsworth PD、Winstanley JH、Pearson JM、Bishop HM、Garrod DR:蛋白激酶Cα在正常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欧洲癌症杂志》。2004, 40: 2269-2273. 2016年10月10日/j.ejca.2004.06.027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3. Kerfoot C,Huang W,Rotenberg SA:晚期人类乳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蛋白激酶Cα下调。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4, 52: 419-422.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4. Zeidan YH,Wu BX,Jenkins RW,Obeid LM,Hannun YA:蛋白激酶Cδ介导的酸性鞘磷脂酶磷酸化在紫外线诱导线粒体损伤中的新作用。Faseb J.2008,22:183-193。10.1096/fj.07-8967电话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5. McCracken MA、Miraglia LJ、McKay RA、Strobl JS:蛋白激酶Cδ是人类乳腺癌细胞系中的生存因子。摩尔癌症治疗。2003, 2: 273-281.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6. Nabha SM、Glaros S、Hong M、Lykkesfeldt AE、Schiff R、Osborne K、Reddy KB:PKC-δ的上调有助于乳腺肿瘤细胞的抗雌激素抵抗。致癌物。2005, 24: 3166-3176. 10.1038/sj.onc.1208502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7. Alonso-Escolano D、Medina C、Cieslik K、Radomski A、Jurasz P、Santos-Martinez MJ、Jiffar T、Ruvolo P、Radomski MW:蛋白激酶Cδ介导血小板诱导的乳腺癌细胞侵袭。药理学实验与治疗杂志。2006, 318: 373-380. 10.1124/jpet.106.103358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8. Kiley SC、Clark KJ、Duddy SK、Welch DR、Jaken S:乳腺肿瘤细胞中蛋白激酶Cδ增加:与转化和转移进展的关系。致癌物。1999, 18: 6748-6757. 10.1038/sj.onc.1203101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9. Kiley SC、Clark KJ、Goodnough M、Welch DR、Jaken S:蛋白激酶Cδ参与乳腺癌细胞转移。《癌症研究》,1999年,59:3230-3238。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0. Grossoni VC、Falbo KB、Kazanietz MG、de Kier Joffe ED、Urtreger AJ:蛋白激酶Cδ促进小鼠乳腺细胞的增殖和存活。霉菌致癌。2007年,46:381-390。10.1002/mc.20287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1. Lönne GK,Masoumi KC,Lennartsson J,Larsson C:蛋白激酶Cδ通过抑制ERK1/2通路支持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存活。生物化学杂志。2009, 284: 33456-33465. 10.1074/jbc。M109.036186

    第条 公共医学中心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2. Pan Q,Bao LW,Kleer CG,Sabel MS,Griffith KA,Teknos TN,Merajver SD:蛋白激酶Cε是侵袭性乳腺癌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是RNA干扰抗癌治疗的有效靶点。《癌症研究》2005,65:8366-8371。10.1158/0008-5472.CAN-05-0553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3. Lu D,Sivaprasad U,Huang J,Shankar E,Morrow S,Basu A:蛋白激酶C-ε通过抑制Bax移位保护MCF-7细胞免受TNF介导的细胞死亡。细胞凋亡。2007

    谷歌学者 

  24. Sivaprasad U,Shankar E,Basu A:Bid的下调与PKCε介导的TRAIL抵抗相关。细胞死亡不同。2007, 14: 851-860. 10.1038/sj.cdd.4402077年10月10日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5. Lu D,Huang J,Basu A:PKB的下调影响乳腺癌细胞中PKC的抗凋亡信号传导。国际癌症杂志。2004, 25: 671-676.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6. Zeidman R、Lofgren B、Pahlman S、Larsson C:PKCε通过其调节域并独立于其催化域,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诱导神经突样过程。细胞生物学杂志。1999, 145: 713-726. 10.1083/jcb.145.713

    第条 公共医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7. Nielsen NH,Arnerlov C,Emdin SO,Landberg G:Cyclin E过度表达,乳腺癌的一个负面预后因素,与雌激素受体状态密切相关。英国癌症杂志。1996, 74: 874-880.

    第条 公共医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8. Nielsen NH,Emdin SO,Cajander J,Landberg G:乳腺癌中细胞周期蛋白E和D1的放松调节与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的失活相关。致癌物。1997, 14: 295-304. 2008年10月10日/sj.onc.200833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9. Roos G、Nilsson P、Cajander S、Nielsen NH、Arnerlov C、Landberg G:端粒酶活性与乳腺癌中p53状态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国际癌症杂志。1998, 79: 343-348. 10.1002/(SICI)1097-0215(19980821)79:4<343::AID-IJC6>3.0.CO;2伏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0. Svensson S、Jirstrom K、Ryden L、Roos G、Emdin S、Ostrowski MC、Landberg G:ERK磷酸化与乳腺癌中VEGFR2表达和Ets-2磷酸化相关,与三苯氧胺治疗耐药和预后良好的小肿瘤相关。致癌物。2005, 24: 4370-4379. 10.1038/sj.onc.1208626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1. Borgquist S、Holm C、Stendahl M、Anagostaki L、Landberg G、Jirstrom K:雌激素受体α和β与临床病理参数有不同的相关性,它们的共同表达可能预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更好反应。临床病理学杂志。2008, 61: 197-203. 10.1136/jcp.2006.040378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2. Helczynska K、Larsson A-M、Holmquist Mengelbier L、Bridges E、Fredlund E、Borgquist S、Landberg G、Pahlman S、Jirstrom K:低氧诱导因子-2α与侵袭性乳腺癌的远处复发和不良预后相关。癌症研究2008,68:9212-9220。10.1158/0008-5472.CAN-08-1135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3. Raghunath A,Ling M,Larsson C:催化域限制了蛋白激酶Cα的移位,以响应Ca2+和二酰甘油的增加。《生物化学杂志》2003,370:901-912。10.1042/BJ20021420

    第条 公共医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4. Malyuchik SS,Kiyamova RG:髓样乳腺癌。Exp Oncol公司。2008, 30: 96-101.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5. Cameron AJ,Procyk KJ,Leitges M,Parker PJ:PKCα蛋白而非激酶活性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至关重要。国际癌症杂志。2008, 123: 769-779. 10.1002/ijc.23560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6. Ng T、Shima D、Squire A、Bastiaens PI、Gschmeissner S、Humphries MJ、Parker PJ:PKCα通过结合和控制整合素流量调节β1整合素依赖性细胞运动。Embo J.1999,18:3909-3923。10.1093/emboj/18.14.3909

    第条 公共医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7. Abeyweera TP,Chen X,Rotenberg SA:蛋白激酶Cα对α6-微管蛋白的磷酸化激活人类乳腺细胞的运动。生物化学杂志。2009

    谷歌学者 

  38. Frankel LB、Lykkesfeldt AE、Hansen JB、Stenvang J:蛋白激酶Cα是抗雌激素抵抗的标志物,参与三苯氧胺耐药人类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乳腺癌研究治疗。2007, 104: 165-179. 2007年10月10日/10549-006-9399-1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9. Lin X,Yu Y,Zhao H,Zhang Y,Manela J,Tonetti DA:在T47D人乳腺癌肿瘤模型中,需要过度表达PKCα才能实现雌二醇抑制和他莫昔芬耐药。致癌。2006年,27日:1538-1546。10.1093年/月10日/bgl002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40. Yde CW、Gyrd-Hansen M、Lykkesfeldt AE、Issinger OG、Stenvang J:获得性抗雌激素抵抗的乳腺癌细胞对顺铂诱导的细胞死亡敏感。摩尔癌症治疗。2007, 6: 1869-1876. 10.1158/1535-7163.MCT-07-0072

    第条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41. de Vente JE、Kukoly CA、Bryant WO、Posekany KJ、Chen J、Fletcher DJ、Parker PJ、Pettit GJ、Lozano G、Cook PP:磷酸酯类通过蛋白激酶C亚型表达的改变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死亡。p53诱导gadd-45依赖性诱导在引发死亡中的作用。临床投资杂志。1995, 96: 1874-1886. 10.1172/JCI118233

    第条 公共医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42. Parsons M、Keppler MD、Kline A、Messent A、Humphries MJ、Gilchrist R、Hart IR、Quittau-Prevestel C、Hughes WE、Parker PJ、Ng T:蛋白激酶C-整合素相互作用的定点扰动阻断癌细胞趋化性。分子细胞生物学。2002, 22: 5897-5911. 10.1128/MCB.22.16.5897-5911.2002

    第条 公共医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下载参考资料

致谢

我们感谢Elise Nilsson提供的出色技术援助。这项工作得到了瑞典癌症协会、瑞典研究委员会、瑞典儿童癌症基金会、马尔默大学医院研究基金会以及科克、克拉福德、奥利、埃洛夫·爱立信和冈纳·尼尔森基金会的资助。

作者信息

作者和附属机构

作者

通讯作者

与的通信克里斯特·拉尔森

其他信息

竞争性利益

作者声明,他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的贡献

GKL评估了临床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参与了实验设计并完成了大部分实验工作,并汇编了手稿草稿。

LC做了一些实验工作。

IOZ参与了抗体和临床样本的评估。

德国劳埃德船级社监督了队列I的分析,并参与了解释性讨论。

KJ监督了队列II的分析和患者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帮助起草了手稿。

CL构思了这项研究,参与了实验工作的设计,并帮助起草了手稿。

所有作者阅读并批准了最终手稿。

作者提交的原始图像文件

权利和权限

开放式访问本文经BioMed Central Ltd.许可发布。这是一篇开放存取文章,根据知识共享署名许可条款分发(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它允许在任何介质中不受限制地使用、分发和复制原始作品,前提是正确引用了原始作品。

转载和许可

关于本文

引用这篇文章

勒纳,G.K.,康马克,L.,扎希罗维奇,I.O。等。PKCα表达是乳腺癌侵袭性的标志。摩尔癌症 9, 76 (2010). https://doi.org/10.1186/1476-4598-9-76

下载引文

  • 收到:

  • 认可的:

  • 出版:

  • 内政部:https://doi.org/10.1186/1476-4598-9-76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