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爱的模样——记东山街道翰林社区李玉美、张文家庭

发表时间:2023-05-08前景:
[关闭]

  4月底的一天,淮北下起了绵绵细雨。在相山区东山街道翰林社区青和宝地小区,春天的花瓣在雨滴的映衬下,晶莹剔透。

  李大姐,你们这门口的花儿真美,和你们家的人一样,和和美美。”一位社区志愿者笑着对已经在门口等候的李玉美和她丈夫张文说道。

  李玉美,身材瘦弱,嘴角始终挂着微笑,作为新时期的女性,她以满腔的热情对待工作,也用自己的爱营造和谐的家庭。

 

经历了风风雨雨,李玉美和张文依然感到彼此的温暖。

 

  采访李玉美和她爱人张文时,两人的生活简单而平静。但如果时光倒流,将时针回拨到1983婚姻和活动轰轰烈烈《中国工人报》《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等媒体报道了他们的爱情故事。

  我们是相爱的,我们坚信,一定会走在一起。”采访时,李玉美告诉记者。

  虽然爱情是甜蜜的,但生活却未必甜蜜。婚后,李玉美主动承担了所有繁重的家务劳动,从做饭洗衣到洗碗扫地,从不让丈夫参与,让丈夫不要劳累,好好地休息、工作和学习。张文原来在华联电器公司工作,由于家离单位比较远,每当天刚亮,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尽管身材瘦小单薄,她总是日复一日地骑着摩托车带丈夫往返于原二机厂的家到位于惠黎路的华联电器公司。

  1986年夏的一天,她送张文上班,走到东岗楼时,下起了暴雨。为了躲闪一位行人,车子忽然滑倒,把张文甩出六七米远,自己也摔得满身是血。李玉美挣扎着站起来,顾不上自己,忙问张文怎么样,哪里痛?”张文看她着急的样子,安慰她说没事,不要紧”。其实,他自己脸和手都出血了,十分痛苦。车子摔坏了,为了赶时间上班,李玉美只有顶着大雨,忍着疼痛艰难地推着丈夫去上班。到了上班的地方,她身上也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汗水。迟、很、很

  2012年5月一天,张文为了能时常和90多岁的老父亲保持着联络,便独自到中国电信大厅去买老年手机。不想,在大厅里滑了一跤,摔断了腿。李玉美正在上班,张文打电话给她,她心急如焚,打出租车赶到现场。看张文的腿肿得像气吹的一样,她打120急救电话,到医院挂号、手术、住院。张文住院两个多月,李玉美要到医院送饭、喂药、看夜,还要回去照顾公公婆婆两位老人……

  张文多次感激地对她说:“”、“”、“”、“”、“”、“”

  李玉美的工作是一名营养师,工作性质必须是早去晚回。她每天把家里的事安排好,把丈夫送去单位后,再急匆匆地去上班。工作上,她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得到了患者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孩子是爱的结晶。结婚一年后,她们的女儿张凤凤出生了,孩子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希望。同时李玉美也更劳累了,白天要上班,回到家后还要照顾身体残疾的丈夫和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女儿。

  女儿出生后,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培养成才。在女儿刚懂事时,她就对女儿说:凤凤,妈妈很辛苦,既要上班,又要照顾你和爸爸。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妈妈争气。”

  她平时经常抽时间与孩子沟通,听取女儿的意见,了解女儿的学习和思想;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她如何解决困难,不放弃;在她成功的时候,时刻提醒女儿不骄傲,继续努力。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她注意向女儿了解整件事情的经过,和女儿分析事情的对错,耐心给她讲道理;以真挚、坦诚的心来对待女儿,使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她始终认为教育孩子要从小事抓起,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如:孩子每天回家看书,做作业时,她自己从不外出,从不看电视,而是同样坐在一旁静静地看书,营造安静、勤学的氛围。

  女儿逐渐成长,看到李玉美天天为这个家操劳,父亲又是一名残疾人,还要从事家电维修这种技术工作补贴家用时,心里十分辛酸,暗自萌发了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名医生,为有疾病的人解决痛苦的愿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培养和孩子自己不懈地努力,张凤凤于2007年考上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现留校任职于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把孩子培养成才后,公婆也年事已高。对待公婆李玉美细致入微,从不怕麻烦、辛苦。在饮食方面,她隔三差五来点花样,让公婆吃得高兴,吃个顺心。她心里知道,自己多干点,侍候好一点,才能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安心工作。公婆的身体都不好都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公公经常住院,她忙里忙外,送饭,侍候老人,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她怕老人寂寞孤独,有事没事就和他们坐在一块聊聊天,拉家常,方便的时候就带他们到处转一转,宽宽老人的心。

  时光流年,静待花开。因为爱,多少年过去,即便经历了风风雨雨,李玉美和张文依然感到彼此的温暖。他们说:这或许就是爱的模样!(记者 邹晨光  摄影 记者 冯树风)

编制:单雨萍